澳大利亚地质学家发现了一种名叫耐金属贪铜菌的细菌,它们能将自然界中分散的金子凝聚成金块。耐金属贪铜菌一般生活在富含重金属的土壤中,尤其喜欢铜。但这不表示重金属对它们无害,一旦铜的含量太高,因大量吸收铜,它们反而会被杀死。对它们来说,更加致命的是金形成的剧毒化合物。为了代谢掉这些有毒重金属,耐金属贪铜菌演化出了一套独有的代谢机制。
耐金属贪铜菌会在体内分泌CupA 酶,在这种酶的作用下,多余的铜元素被排出細菌体外。但如果细菌同时吸收了铜和金,CupA酶的活动会受到抑制,细菌开始分泌另一种CopA酶,将含金化合物还原成直径仅几个纳米的“微型单质金块”并排出体外。由于单质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对细菌的毒性就大大减弱了,同时分散的黄金也得到了富集。
那些被埋藏于深层地表下的古老黄金被称为原生金,相对于原生金,次生金往往更接近地表。这是因为地下水将原生金融解后,很容易在压力作用下上升,黄金也就被带到了地表附近。如果在此过程中,遇到了耐金属贪铜菌等微生物,就很可能形成金块。这种特殊细菌的发现,也许能帮助黄金开采产业更高效率地处理金矿石,一些价值不高的尾矿可能也会因此而变得更有价值,就连电子元件中的黄金回收可能都会变得更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