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勇,故宫博物院影视研究所所长、北京市作协理事、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曾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驻校艺术家,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主要作品有:《旧宫殿》《血朝廷》《故宫的风花雪月》等。《祝勇作品系列》十二卷本由东方出版社出版。获郭沫若散文奖、朱自清散文奖、孙犁散文奖、十月文学奖、在场主义散文奖、百花文学奖等。
一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皇帝的诏书,开头都这么说。皇帝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原来都是依照上天的意思。正是因为秉承了上天的意志,王朝才被称为“天朝”,皇帝被称作“天子”,他统治的范围被称为“天下”,皇城的正门被称作“承天门” (后为天安门),紫禁城里最重要的宫殿,称为“奉天殿”(后为皇极殿、太和殿)……
天是什么?天在哪里?
苏轼《水调歌头》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在古人眼里,天是一个遥远、模糊的存在。
是主宰宇宙的神灵居住的地方,是苏东坡所写的“天上宫阙”。
那宫阙,坐落在三组星垣上,分别是:上垣太微、中垣紫微和下垣天市。
紫微垣是中间的一座,是天帝,还有他老婆孩子居住的地方。
太微垣在紫微垣的东北角,天帝的南宫坐落在这里,是天帝的统治中心。天帝坐在南宫里,统治全宇宙。
天市垣是天宫中的商品市场,天帝有时也会去市场上逛逛,不买东西,只为了解天国的丰歉。
紫微垣,就是北极星,是天穹中永恒不动的一颗星,古人认为它是宇宙的中心。
天子的宫殿,也因它而命名。
紫禁城的“紫”,就是指紫微垣,与颜色无关。
紫、禁、城三个字,分别代表了王者之星、无上权力、辉煌殿宇。如赵广超先生所说:“在概念上‘紫禁城三个字,甚至不是一个名字,而是中国文化中天、地、人几个最大意义的总和,在星宿和宝顶间放下整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和命运。”?譹?訛
二
站在紫禁城里,抬头看天,我们会觉得天空原来很低,就压在我们的头上,伸手可及。宫殿匍匐在大地上,却突出了天的存在,因为这皇城里的所有建筑,都匍匐在宫殿之下,所以在宫殿里,除了宫殿自身,只能看到天空。
紫禁城,其实是一座与天空相连的建筑。
天是一个巨大无边的屋顶,罩在紫禁城之上,是建筑之上的建筑——其实整个宇宙,都是一座设计精美、结构严密的建筑,大地上的山川也是建筑,疏密有致,大气磅礴。
假如说紫禁城的宫殿就像大地上排布的起起伏伏的山峰,太和殿就是海拔最高的一座,是中国建筑中的珠穆朗玛峰,在天穹下,稳稳地屹立在那里,反射着耀眼的金光。不论是谁,走到太和殿前,心底都会升起一种敬畏感,其实太和殿的绝对高度并不高,只有35米,大致相当12层楼的高度。在今天的北京城,四五百米的建筑也不会让人惊讶(中央商务区的“中国尊”的高度达到528米),这些垂直竖起的建筑,似乎正以它们的高度挑战上帝的权威,但它们并不能使人产生敬畏感。唯有太和殿能做到这一点,尽管中国传统建筑以木为材料,树木的高度,决定了建筑高度的极限,但紫禁城的天际线,以及整座建筑营造出的氛围,却让太和殿有了无可置疑的权威感。它的气势,得到了上天的援助。
紫禁城也是天空的一部分。四周的宫殿,为天空勾出一个轮廓。但这并未减小天空的体积,而是使它显得更大。赵广超先生说:“有限的最高成就,就是回到无限的怀抱里。”这是中国建筑最重要的理念。他继续说:“真正压倒一切的是看起来仿佛被风吹弯了的殿顶所拱托的天空。天朝大国、大国朝天。上朝,其实是朝天的仪式。”?譺?訛
站在庭院里,看天空深蓝如海,听大风在身边横行,更容易想到宇宙苍穹之广大。一个人面对宫殿,就仿佛独自面对天地山川、宇宙星河,给人一种寂寥感,像李白独坐敬亭山时所写:“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群山之巅,坐着一个小小的人影,那人就是李白,被巨大的孤独包围着,让他感到茫然、无语。
因此皇帝会以自己的方式克服孤独。宫殿里出“文青”,比如明朝朱氏一家,出了许多书画艺术家,最著名的,当属明宣宗朱瞻基,是进了美术史的大画家。乾隆一生作诗四万余首,一人单挑《全唐诗》,但没有一首可入文学史,永远停留在“文青”水平上,唯独书画鉴定别具眼力(当然也有不少上当的时候)。但更多的皇帝(尤其在明朝),一头扎进后宫的脂粉堆。皇帝后宫三千,不仅仅为满足他的色欲(因为后宫的人数,已远远超出了他的实用范围),还肩负着为他壮胆的使命,否则凭皇帝一己之力,很难克服宫殿带来的恐惧与孤独。
六百年了,不知有多少人,站在各自的时空里,像我这样抬头看天,想着一些久远的事情。上朝勤政,朝天祈愿,求的是王朝得到天眷,能太平清宁,繁华永固。但那些人,包括一代一代的天子,全都消失在虚空,只有天穹永在。
三
紫禁城处处体现着与天空的呼应关系。紫微垣在大地的投影点就是奉天殿(太和殿),经过这个点划一条南北轴线,就是北京城,乃至全天下的轴线。子为北,午为南,那条中轴线,也叫子午线。
“这根中轴,把中国的万里江山统贯了起来,实际上已成为地轴的象征。北京城位于地轴的顶端,就好像北极星位于天轴的顶端那样。”?譻?訛
在这条中轴线上,始终有七座宫殿,代表着天空中的北斗七星。这七座宫殿是:太和殿(奉天殿)、中和殿(华盖殿)、保和殿(謹身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钦安殿。
很少有人注意到,在华盖殿(中和殿)、交泰殿的屋顶,都长着一颗圆球,钦安殿屋顶也立着一件宝瓶。这三球,与午门东西雁翅楼上的四座阙亭尖顶上的四颗球连在一起,刚好七颗球,组成一组完整的北斗七星图形——这也是午门被建成凹字型的原因之一,因为这四颗圆球,刚好组成北斗七星中的“斗”,而中轴线上的三颗星,则组成北斗七星的“柄”。在中国古人的观念里,北斗七星,象征着“天帝的权杖”,紫禁城以这样的方式,表明了“天子居中,统摄四方”的无上权威。
从布局上说,紫禁城分前朝和后寝两部分,前朝三大殿如同天帝布政之南宫太微垣,后寝则仿佛天常常居之紫微垣;而建筑上雕梁画栋、砖雕石刻、装饰构件,更是布满天空的意象,在石台基、梁枋、天花中分布着密集的云纹与龙纹。
一望可知的例子,是三大殿台基上的一千多只螭首。在没有其他参照物的宫殿里,这阵容庞大的龙族,不仅在大雨中现出千龙戏水的祥瑞,更在视觉上把殿宇抬升到天空的高度,使它成为天空的一部分,也使紫禁城呈现出一种迷幻的空间效果。
每当皇帝出现在御座上,就像天帝在他的南宫闪亮登场。“当百官跪在高不可攀的丹陛下,根本就看不见陛下(皇帝),三台上下18座香鼎,台上铜龟仙鹤所祭起的香烟,和千多根的云龙望柱,千多个吐水龙头,在晨光照射下一起冉冉上升,与白云齐。仰望太和殿,仰望真命天子。抬头四面皆青天。”?譼?訛
四
中轴线把紫禁城一分为二,以它为界,紫禁城分出东路、西路、外东路和外西路。紫禁城,乃至整个北京城,就是由一系列中轴对称的院落、建筑组成的更大的对称结构,比如在紫禁城的前方(南方),左右两侧,分别建有太庙和社稷坛,以体现周代以来“左祖(祖庙)右社(社稷坛)”的国都构想。假如说中轴线是整个紫禁城对称轴,那么在其他每一路,都有自己的对称轴,构成了次一级的对称结构。这些对称结构,使偌大的紫禁城,呈现出一种均衡之美。
中轴线不只分出了东西,也分出了阴阳。古人立竿见影,测定方向,上午太阳在东,影在西,阳光充足,万物生长,下午则刚好相反,太阳西沉,光线渐暗,于是有了阴阳的观念。
东为阳,西为阴。于是皇子们被安排在紫禁城外东路的南三所居住,暗喻着生命的茁壮,皇太后则被安排在西边的慈宁宫区,在花园芳径间安度余年。承天门(天安门)、奉天门(太和门)、乾清门前各有一对狮子,都是一雄一雌,只要看方位就该知道:东为雄,西为雌。
文为阳,武为阴,因此有文楼(清代称体仁阁)、武楼(清代称弘义阁)分别排列在奉天殿(太和殿)广场两侧。每逢朝会大典,百官上朝,站满奉天殿(太和殿)广场,文臣站在东边,武将站在西边。
在紫禁城东西两路,同样是文华殿在东,武英殿在西。承天门(天安门)外,吏、户、礼、兵部及翰林院这些主文的机构分布在东侧,而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刑部、太常寺、锦衣卫等主阴的机构排列在西侧。
紫禁城中轴线同样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因此在北京城,遵循着同样的原则,东边是崇文门,西边是宣武门。
日为阳,月为阴。奉天殿(太和殿)、乾清宫前,东边是日晷,西边是嘉量。乾清宫东西两侧,分别对应着日精门、月华门。
南为阳,北为阴:因此紫禁城内,南为前朝,北为后寝,也就是紫禁城内最私密的“内廷”。当我们出现在这里,我们或许不会想到,假若时光退上几百年,假若我们不是三品以上文官或二品以上武官,不是皇帝身边的高级侍从、侍卫和宦官,也不是皇帝下旨临时召见的人,我们是一辈子也不可能在这里出现的。
前朝与后寝的分界线,是乾清门广场——保和殿与乾清门之间一条窄长的横街,它同样以“天”命名,叫“天街”。只不过紫禁城前朝与后寝的分割,不是东西那样由一条中轴线平分,而是一条“几”字线,将紫禁城分成凹凸形的两部分,那条“天街”,刚好是“几”字上方的那个横。犹如木建构的微小构件,这凹凸形的分割,不仅榫卯相插,形成了一种超稳定结构,而且阴阳相合,象征着子孙的绵延无尽、王朝的基业永恒。
单为阳,双为阴:前朝三座殿,后寝两座宫以及东西六宫,也符合单数为阳,双数为阴的观念。东西共十二宫,则象征着紫微周围的十二星辰。
山为阳,水为阴:因此在紫禁城以北,积土成山,不仅阻挡从蒙古高原吹下的寒冷北风,“穴暖而生万物”,更成为紫禁城的龙穴脊山,承接着远自昆仑山辗转而来的龙脉;在前朝之前,有内金水河自西北流入,有如天上银河,在奉天门(太和门)前蜿蜒成玉弓般的形状,因西方在五行中属金,因此名为“金水河”,气遇水而动,就会生气贯注,生命轮转。六百年里,河水在王朝前静静流淌,映照着“瑰丽的殿宇、游人好奇的面容,和永恒的天空” ?譽?訛。
五
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正月初一,在奉天殿上接受群臣朝贺的,是明成祖朱棣。那一年,他六十二岁。
用“奉天”来命名紫禁城前朝正殿,意在强调王朝“奉天承运”“天命所归”的性质。只不过这天命,很快得到了上天的否定。钦天监监管时间的漏刻博士胡奫(yūn)奉朱棣命,占卜三大殿吉凶,占卜后,胡奫竟说,三大殿要被烧掉,并且准确地算出了三大殿毀灭的时间,就在这一年四月初八日午时。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胡博士被下了大狱。之所以没处死他,是朱棣在等着四月初八日,验证他的话是真是假。永乐十九年的前三个月过去了,三大殿安然无恙‘四月初八到了,那是胡奫占卜的时间,永乐帝惴惴不安地等待着午时的到来。终于,报时官员奏报:现在是午正时刻!三大殿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朱棣心头一阵窃喜,心想这漏刻博士果然不靠谱。胡奫在监狱里也知道了这一消息,想到自己的职业名声毁于一旦,心里一阵绞痛,于是不等皇帝处死他,自己就服毒身亡了。这件事,依旧以朱棣的“战无不胜”而告终。但朱棣的胜利并没有维持太久,正午刚过三刻,胡奫尸骨未寒,奉天殿就燃起大火,随即,三大殿变成一片火海。这是紫禁城燃起的第一场大火,距离紫禁城建成,刚刚过去了九个月的时间。
火灭时,壮丽的三大殿已荡然无存,变成一片焦黑的废墟。有风吹起,残渣就如黑色的蝴蝶,在空中乱舞。从废墟上走过,不知朱棣是否会想起自己率师冲进南京时,南京宫殿里燃起的那场大火,想起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建文帝朱允炆。为了这座金銮宝殿,自永乐三年至永乐十八年,他付出了十五年的努力,他自己也从壮年步入了老年,但等待他的,却是眼前的一片虚无。他没有力量再建三大殿了。这位建长陵、修长城、建北京城、建报恩寺、建武当山金顶、亲征鞑靼、亲征瓦剌、收服安南、修《永乐大典》、铸永乐大钟、派郑和远赴西洋、无所不能的强悍皇帝,第一次产生一种无力感。他甚至怀疑起自己的“天命”,在三大殿遭雷劈的第二天就下了一道罪己诏,称:“朕心惶惧,莫知所措”,还说:“朕所行果有不当,宜条陈无隐,庶图悛改,以回天意。”
其实朱棣早就认识到,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天”。他在永乐七年(公元1410年)撰写并颁布的《圣学心法序》里说:
民者,国之根本也。根本欲其安固,不可使其凋敝。是故圣王之于百姓也,恒保之如赤子,未食则先思其饥也,未衣则先思其寒也。民心欲其生也,我则有以遂之;民情恶劳也,我则有以逸之。?譾?訛
但紫禁城里,丝毫感觉不到百姓的存在。紫禁城是君王的天堂,凸显的是君王的权威,强调着他与上天的神秘联系。百姓则被排斥在宫殿之外很远的地方,在皇帝视线的盲点上,只有在阐述皇帝政治伦理时,才被偶尔提及,而大多时间段里,百姓是无关痛痒的存在,影响不了王朝的运命,也影响不了帝王的决策。只有人民领袖才会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对古代帝王而言,唯有天的意志才最重要,只有在上天面前,皇帝才能摆出毕恭毕敬的样子。其实不是皇帝不爱民如子,实在是百姓距离皇帝距离太远,宫殿的墙太高,一层一层的宫墙犹如一道一道华丽的屏风,遮蔽了皇帝的眼,让他感受不到百姓的存在。
在无尽的赞美之上,有一个名叫邹缉的大臣力压群雄,严厉指责朱棣大兴土木。他在上书中提醒朱棣不要忘记自己在《圣学心法序》里讲过的话,他说:
陛下肇建北京……凡二十年,工大费繁,高度甚广,冗员蚕食,耗费国储。工作之夫,动以为万,终岁供役,不得躬耕田亩,以事力作。犹且征求无已,至伐桑枣以供薪,剥桑皮以为楮。加之官吏横征,日甚一日。如前岁买办颜料,本非土产,动科千百。民相率敛钞购之他所。大青一斤,价至万六千贯。及进纳又多留难,往复辗转当须二万贯钞,而不足供一柱之用。其后既遣官采之产地,而买办犹未止。盖缘工匠多派牟利,而不顾民艰至此……
还说:
今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水旱相仍,民至剥树皮、掘草根以食。老幼流移,颠踣道路,货妻易子,以求苟活。而京师聚集僧道万余人,日耗廪米万余石,此夺民食而养无用也……?譿?訛
三大殿烧毁三年之后,朱棣就死了。他至死也没有看到三大殿恢复原来的模样。当然我们也没有看见,因为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大殿,是在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最后完成重建的,当然看不到它最初的样子。甚至,明代三大殿三次重建的档案都已无存,连在纸页上重见三大殿的样貌,都已无可能。
六
我们只能透过史料中记载的一连串枯燥的数字,探知三大殿原初的模样。于是我们惊异地发现,朱棣建成的奉天殿,比现在我们看到的太和殿要高大壮丽得多。那时的奉天殿台基,广七十六米多,深四十七米多,现在太和殿广不到六十四米,深三十七米多,横纵都“缩水”了十米多。
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这座奉天之殿再次燃起大火。这位皇帝,自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就不再上朝,不知这场大火,是否算作对他的“天谴”。史书对这场大火的记载是“三殿两楼十五门俱灾”。重新时,原尺寸的大木料已十分难求,只好“以杉木代楠木”,同时压缩了三大殿的尺度,只有台基的尺度未变。
当新的三大殿在地平线上矗立起来,人们却为殿名犯起了愁——“奉天殿”的殿名,固然对上天表达了足够的敬意,却依然没有躲过一次次的“天谴”。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在“奉天殿”的竖匾上,“奉”字压住了“天”字,所以上天才会发怒,于是提出一个新的名称:“皇极殿”。“皇极”二字,出自《尚书·洪范》中“皇建其有极”一语,意思是:天子的训导可以永远作为百姓的行为准则。皇帝,实际上就是百姓的“老师”、训导员。皇就是天,皇在上,就是天在上。
但这一举措,并没能挡住火灾的降临。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三大殿又遭两次大的火灾,只能建了毁,毁了建。意大利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奠基于公元1296年才最终建成,举行献堂典礼,但教堂的外立面到1587年仍未完成,约三个世纪后于1887年才告竣工,成為世界历史上著名的马拉松工程。但紫禁城比它更“马拉松”,建建毁毁,毁毁建建,叮叮当当的声音,在近六个世纪里从未停歇。这是由于木构建筑怕火、腐蚀、白蚁等灾害,在耐久性上远逊于西方的石质建筑,但在中国文化里,木代表着生生不息。这一属性,并不因为木材由深山老林迁移到宫殿里而有所改变。正是由于木的生长属性,这宫殿才历经劫难而不死,如同浩瀚的森林,新陈代谢,前仆后继,历久弥新。
注释:
?譹?訛赵广超:《紫禁城100》,第28页,北京:故宫出版社,2015年版。
?譺?訛赵广超:《紫禁城100》,第70页,北京:故宫出版社,2015年版。
?譻?訛王子林:《紫禁城风水》,第99页,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版。
?譼?訛赵广超:《紫禁城100》,第70页,北京:故宫出版社,2015年版。
?譽?訛 赵广超:《紫禁城100》,第43页,北京:故宫出版社,2015年版。
?譾?訛 《明太宗实录》,卷九十二。
?譿?訛转引自单士元:《明代营建北京的四个时期》,见《单士元集》,第四卷《史论丛编》,第一册,第103—104页,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版。
责任编辑 吴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