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岩
本文为咸阳师范学院“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XSYGG201623);咸阳师范学院教改项目(2017Y021);西安市社科基金《新时代“文化+”视域下大西安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研究》(编号:18W79)
【摘 要】 西安历史文化资源丰厚,探索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路径是西安实现追赶超越的重要内容:推进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实施“文化+”战略,提供创新驱动力;借助“互联网+”,开拓创新思路;催生新业态,推进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促进市场融合,提升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 新时代;西安;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十九大将文化产业的定位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做出了新的部署,为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行动纲领。完善的体制是基本保障,优秀的文化内容是拉动社会需求的重要前提,科技是文化产业升级与优化的重要手段,业态创新是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1]西安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总体发展良好,上行趋势显现,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2017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达到340家,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3%。[2]
一、推进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
完善西安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凝聚发展合力。[3]依托陕西地方高校及科研机构等人才培养基地,与省内高等院校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基地。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类型文化企业的差异化需求,培养和引进高端、紧缺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文化贸易人才、文化创意与策划人才等。营造出宽松的就业机会及包容的社会氛围和城市环境,吸引高端人才,为人才的集聚提供资源环境基础。
不断深化与文化管理体制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尤其是完善国有文化企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文化企业尤其是国有文化企业体制改革的绩效评价指标和评价机制。健全文化企业股改上市工作机制,明确股份制改造的范围、股权结构和管理要求,支持文化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设立文化企业孵化中心,通过政策扶持轻资产的小微企业发展,通过项目凝聚力量,整合资源,引进战略投资者,形成一批潜力大、机制新、效益好的文化企业。[4]
二、实施“文化+”战略,提供创新驱动力
西安“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实施产业竞争力提升计划,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业、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五大主导产业”。作为西部具有战略地位的核心城市西安,应在纵向的历史维度和横向的全球视野中把握自身文化资源的特色与时代精神。[5]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强调,[6]坚定文化自信,实施“文化+”战略,将文化产业打造成西安的大支柱产业。
实施“文化+”战略,是文化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可为西安发展提供新引擎。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文化传承、效益提升、产业转型和组织变革,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及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文化为基础条件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鼓励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体育、文化农业等政策的落实。出台相关地方文化政策,推进文艺创作的持续繁荣,坚持文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三、借助“互联网+”,开拓创新思路
“互联网+”由观念创新进入实践领域,成为经济行动的纲领与文化行动的动力,推动我国文化科技、文化经济进入到实质的发展之中。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文化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文化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已经成为西安文化产业整体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也借助于“互联网+”模式,形成了全新的产业链升级路径。传统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之间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利用数字技术。数字驱动作为生产力工具,带动文化产业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和影响空间的无限扩大。互联网技术作用于传统文化产业,使得文化产业可以创造出新的业态。
四、催生新业态,推进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
互联网时代,融合是大势所趋。“文化+”与“互联网+”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催生新业态。新时代对文化产品的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成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条件。美好生活的构建,一方面可以拉动消费在数量上的增长,另一方面更能够促进消费在质量上的升级。文化产业的业态创新可以推动文化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提高文化产品的供给质量,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培育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培育和支持新兴文化行业的发展,将现代艺术技艺和技术与传统文化充分结合,将浓厚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动漫游戏业、数字出版業、影视动画业、网络传媒业等新兴行业的发展中,并逐步形成品牌、文化效益优势,带动其他文化行业形成空间集聚区。
五、促进市场融合,提升文化软实力
西安是历史名城,文化古都,但是还没有形成显著的文化软实力。这也是西安发展的主要“短板”。在“一带一路”的机遇下,增进大西安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各城市的文化交流,提升文化软实力。依托西安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及区位优势,以文化旅游、广播影视、文化娱乐、广告会展、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为中心,培育五大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全产业链条,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效应,带动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快速发展。
根据大西安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发展初步形成的集聚态势、地域特色。积极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挥文化产业在区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科学调整空间战略布局,构建以大西安为核心的文化产业聚集区,引领辐射全省文化产业发展。
六、小结
新时代西安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进程中,在体制、内容、科技、业态和市场[7]等几个要素共同促进下,发挥区域文化产业特色优势,以文艺创作为核心,以体制改革为保障,加强互联网科技渗透和融合。将传统的文化形态与现代商业模式进行有机结合,形成新的文化产业业态,形成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为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路径选择。从而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增长。
【参考文献】
[1] 陈劲,孙永磊.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思考[J].科学与管理,2016.36(01)3-8.
[2] 西安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上行趋势显现[EB/OL].(2018-3-5). http://www.cnr.cn/sxpd/fy/20180305/t20180305_524153394.shtml.
[3] 楚明钦.互联网与我国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7(05)73-75.
[4] 周锦,顾江.城市文化产业创新的内外机制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3(05)57-60.
[5] 洪蔚脍,张佑林.西部地区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机理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2.28(01)150-153.
[6] 要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新时代大西安大发展的大支柱[EB/OL].(2017-11-24). http://www.shaanxi.gov.cn/sxxw/xwtt/df/95185.htm.
[7] 新时代我国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要素[EB/OL].(2017-11-24). http://www.sohu.com/a/206281386_701468.
【作者简介】
戎 岩(1984-)男,陕西咸阳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