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展导向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研究
——基于群组G1法

2018-09-01 05:26吕金梅高圣涛
关键词:群组权重指标体系

吕金梅,高圣涛

(1. 安徽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2. 安徽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近年来,随着“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理念的提出,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数量显著提高,然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却不尽人意,突出表现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根据《2017中国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调查报告》显示,超过60%的学生对创新创业有兴趣,然而仅有34%的学生认为自身能力基本满足创新创业的需求。因此,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是高校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一、学生发展导向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学生发展导向的提出

在现有的理论成果中,学者们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的研究,主要是根据系统的观点,将政府、学校、学生、社会等层面作为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如吴红霞等(2017)提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受高校环境、教学质量、师资建设和学生评价四个方面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完成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李兵(2015)将政府、学校、学生、社会4个方面作为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建立了“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2];高苛、华菊翠(2015)从社会环境、资源供给、学生表现三个方面建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 并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实证分析[3]。综上所述,以往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过于庞大,不易测评,且实用性不强,不利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的实施。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文件。国发〔2017〕37号《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指出,要以人才发展为第一要素,改革人才激励、发展和评价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潜能。中发〔2015〕9号《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以创新创业为导向,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国办发〔2015〕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一系列文件表明,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高校作为输送人才资源的主要基地,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将培养更多、更高层次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作为长期发展的根本任务。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也应当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建立学生发展导向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学生发展导向的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本文釆用频度统计法对文献中有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评价指标进行搜集。以万方数据库作为文献资料的来源,截至2018年03月15日,输入检索词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得到检索文献82篇,选取其中29篇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的文章进行深入分析。摘取上述文章中相关度较高的评价指标,得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库,如表1所示。

表1 相关指标频度调査表

根据科学性、可行性、代表性等原则,通过对指标的原始数据库进行归纳和分类,得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3),指标体系包含1个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和12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二级指标包含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新实践、创新成果4个方面;每个二级指标又分别包含3个三级指标,如创业意识包含创业欲望、创业动机、创业精神3个指标;创新实践包含科研参与率、竞赛参与率、实践活动参与率3个指标。完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之后,我们可以根据指标体系设置相应的调查问卷,从而得到评价客体在各指标上的观测值。

二、基于群组G1法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模型

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采用AHP法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评价。 如刘晓敏(2017)、吴婷(2015)、冯艳飞和童晓玲(2013)等均采用了AHP法,建立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4-6]。 但是, AHP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主观成分大、难以满足一致性要求等缺陷,因此,本文决定采用群组 G1法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赋值。

(一)群组G1法原理

群组序关系分析法(群组 G1法)是东北大学郭亚军教授在 AHP法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主观赋权方法,其主要过程是:首先邀请两位以上的专家,对某目标下的指标体系进行序关系的比较判断和权重赋值,其次汇总各位专家对于序关系的不同或相同意见,最后经过数据处理和测算得到赋权结果[7]。群组G1法的优点主要有:具有保序性;无需进行一致性检验; 受单一专家意见影响较小;与AHP法相比,计算量成倍减少,计算结果直观,便于应用。

(二)群组G1法步骤

1.确定序关系

定义1:若指标相对某评价准则(或目标)的重要程度不劣于x时,则记为xi≥xj。

2.给出相邻指标间相对重要程度的比较判断

设专家关于评价指标xk-1与xk相对重要程度之比ωk-1/ωk的理性判断分别为rk=ωk-1/ωk,k=m,m-1,m-2,…,3,2,rk的赋值可参考表2。

表2 rk赋值参考表

3.权重系数的计算

若专家给出rk的理性赋值满足表1的要求,则ωm为:

4.专家权重计算

5.综合权重计算

(三)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根据群组 G1法的基本思想和步骤,本文从安徽省某所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 邀请了四位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专家,分别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序关系判断和重要性赋值。对四位专家给出的序关系进行数据处理后,最终得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系数,详见表3。

表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四)建立评价模型

在确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后,需要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模型,即将上述12个评价指标对应的指标权重与调查数据,通过函数运算,获得质量评价结果的过程。线性加权综合法和非线性加权综合法都是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被学者们广泛应用,两种方法的区别主要在于评价指标间是否相互关联[8]。本文构建的评价体系各项指标间的关联性较强,宜采用非线性加权方法来建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其模型公式为:

式中,y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结果,wi是指标权重系数,xi为12个评价指标的观测值,该观测值可以通过设置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各高校可以利用此模型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并从评价结果中寻找自身发展的不足加以改进。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策略

指标权重的大小反映了指标的重要程度,通过以上群组 G1法的应用,本文确定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权重系数,并得出创业意识指标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影响最大,创新实践、创业能力、创新成果的影响作用依次递减。

(一)创新教育理念,加强意识培养

通过权重赋权结果来看,创新意识是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最关键的因素,高校要着重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意识决定行动,大学生只有树立起创新意识和创业理念,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才可能落到实处。高校一方面要尽快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确立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核心的教育观,将创新创业意识教育贯穿到大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全过程,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另一方面,高校应积极培育校园创新创业文化,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同时树立校园创业楷模,做好示范宣传,将创新创业意识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到每一位学生。

(二)重视实践环节,扎实创业基础

从权重系数来看,创新实践指标占总权重系数的26%,可见创新实践是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显著因素。实践是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大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有助于将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素质。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创新实践环节,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创新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具体而言,一是搭建多层次、多模式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利用各种资源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等,为学生创业提供广阔的平台;二是支持大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加强创新创业活动的交流和学习;三是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创业计划、创意设计等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 通过竞赛和科研项目的参与,使学生及时掌握相关专业的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三)明确培养目标,提升创业能力

从权重系数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能力是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等各项创新创业素质。 按照《意见》要求,高校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以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一是建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探索跨院系、跨专业、跨学科的交叉培养模式,促进培养模式向创新创业亟需的复合型人才转变;二是健全课程体系,推动学术发展、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业灵感;三是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加强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提高服务水平,促进成果转化

从权重系数可以看出,创新成果也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创业率指标权重系数占总体权重系数的9.3%,在指标权重排序中位列第二。因此,促进创新创业理论成果转化,提升大学生创业率,也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努力的重要方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动高校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相关事项的通知》中指出,高校要按照有关精神和要求,统筹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管理制度,健全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拓宽科技成果产业化途径,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科技成果通过合作转化、对外转让、自主创业等方式产业化,并带领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

猜你喜欢
群组权重指标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权重望寡:如何化解低地位领导的补偿性辱虐管理行为?*
权重常思“浮名轻”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探究
Boids算法在Unity3D开发平台中模拟生物群组行为中的应用研究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权重涨个股跌 持有白马蓝筹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