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振忠
摘 要:耕地质量和我国的粮食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在耕地管理当中依然存在着关注数量多控制,轻视质量管理的问题。在当前国土资源的管理过程中,怎样才可以合理的对县域内耕地质量等级的变化進行研究成为了主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将以舒城县为例,从自然概况、社会经济概况、土地利用概况三个方面出发对县域耕地质量等级变化进行简单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县域耕地质量 等级变化 耕地利用 自然状况 社会经济概况
一.自然概况
舒城县属于安徽省,在大别山的东边,北毗六安市金安区、合肥市。山地面积约占全县52%。中部是丘陵岗区,岗岭绵延,山丘起伏。丘陵面积约占全县20%。舒城县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季风显著。常年平均降水总量26亿立方米。
舒城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动物资源和旅游资源。舒城县的主要矿产资源包括了大理石、花岗岩、铁矿和金矿等等。水资源丰富,是因为舒城县河流多,降水多。舒城县的森林覆盖率较大,所以森林资源众多。此外,舒城县的旅游资源也是十分丰富的,以万佛湖风景区为例,这一风景区是中国首批五A级景区,也是安徽省第一家5A级旅游区,因此来参观旅游的人数众多。在万佛湖风景区当中森林覆盖率很高,因此就获得了“全国部门造林绿化400佳”的荣誉。每年到万佛湖风景区旅游的人数在整个安徽旅游人数中的比例非常大。
二.社会经济概况
全县共有工业企业2178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148家。2009年这些产业集群的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干汊河镇成为全国最大的鸭毛集散地。全县6000多名在外创业有成人士回乡投资办企业,创办各类经济实体500多家,工业企业140多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68家,约占全县规模工业的“半壁江山”。全县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5家,其中省级9家,拥有省级名牌农产品4家5个品种,绿色认证10家40个品种。200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32.78亿元。全县拥有农副产品综合市场29个,其中两万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商品交易市场13个;两千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商业零售网点14家,“万村千乡”农家店建设覆盖所有乡镇和43%的行政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提升。家电下乡、农机下乡产品销售量位居省市前列。万佛湖已经成为国家4A级旅游区,全县旅游总收入快速增长,同比增长26.1%;固定资产投资额10.02亿元,同比增长26.5%。随着该县产业集群逐步显现出的效应和近几年固定投资逐渐加大奠定的良好发展基础,加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该县迎来快速发展的大好机遇,经济发展后劲十足。
三.土地利用概况
1.土地利用现状。笔者经过调查和实地考察发现,现阶段舒城县的土地主要以耕种为主,其次是工矿仓储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然后是住宅用地,最后是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此外还包括了商服用地,但是商服用地的比例非常的小。其中耕种用地所占比例最大,工矿仓储用地100公顷与交通运输用地相同。住宅用地80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20公顷;商服用地只有5公顷。
2.耕地利用现状。舒城县的占地棉结为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将近110万,主要以农业人口为主,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全县现有耕地67万亩,人均耕地0.7亩。主要林区分布在西南山区。水面27万亩,可养水面14万亩。
3.耕地质量等级情况。中国将耕地质量分成了十个等级,其中一等到三等的比率是所以耕地棉结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这部分耕地的基础好,受到的阻碍因素也少,所以在种植时只要正常种植基本上不会发生什么问题,三等到六等的耕地面积占所有耕地面积的比率最高,约为百分之五十,这部分耕地气候比较合适,但是基础设施可能较为落后,是今后粮食增产的重点区域和重要突破口。
此次舒城县耕地质量定级结果以二等和三等为主,质量等别良好,耕地质量较优。其中二等最多,耕地面积为44130.05公顷,占总评价单元面积的71.6%,四等最少,耕地面积为178.96公顷,占总评价单元面积的0.9%。从区域分布来看,优等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县区的东北,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靠近杭埠镇、千人桥镇、桃溪镇等县区主要中心城镇。县域西南向受制于地形地貌、土壤水源以及社会经济因素,耕地质量分值偏低,例如高峰镇、晓天镇、洪庙镇等乡镇。
四.结论
我们本次监测布点在国家利用等耕地。从等别变化情况来看,等别变化不大,6个固定监测点中,6个监测点等别发生变化,但变动幅度较大,舒城县耕地产能有很大的提升潜力,由此看出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基本保证,光、热、水、土等环境因素均处于正常状态下,舒城县今后如注重用养结合,稳步提升耕地质量,耕地生产能力提升空间很大。在舒城县后期的耕地保护工作中,对有机质含量和有效土层厚度,要注意其变化趋势,并注意维护。无论是耕地等别还是等别指数上可以看出,要稳步推进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当然了对更重的土地进行土质改良,也是增加耕地质量,提升耕地质量等级上升的重要措施,为了更好的进行土质改良,首先需要对土壤的基本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得到现阶段土质的基本数据,然后根据数据情况对土质进行改良。一般的土质改良方法包括,施肥、合理种植等。县域耕地质量等级的变化和变化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对于县域耕地质量等级的影响力大小是不同的,为了能够获得更加真实可靠的耕地质量等级变化信息,最好对耕地等别和级别分别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魏洪斌. 基于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评价与提升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
[2] 魏巍,廖丽君,余建新.县域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监测区划定及监测点布控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
[3] 邹一旻. 县域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