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
摘 要:森林资源的扩大对于改善人们生活生产的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林业建设进程不断加快,造林工程项目也如火如荼,然而在造林工程项目中科学合理地对造林进行规划设计,采用更加优化的造林技术是提高造林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围绕这一相关议题进行了探讨,梳理了目前我国营林规划和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造林工程项目中规划设计的主要步骤和一些注意事项,论述了新形势下,营林技术的优化措施,供相关人士参考指正。
关键词:营林造林 造林规划 造林设计 造林技术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民众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而通过林业建设提高森林面积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的林业部门及从业人员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使我国的国土绿化面积有了很大的提升,仅2017年,我国就完成了造林面积736.2万公顷,森林抚育面积830.2万公顷。自2018年起,我国开始启动了大规模的国土绿化行动,力争在2018年完成造林面积1亿亩以上,为实现203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6%的目标而积极努力。在这一形势下,林业部门纷纷启动了造林工程项目,在这些林业项目中,做好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的研究工作是十分必要且十分重要的,本文结合自身经验,谈一下自己的思路和看法,希望给同行们一些思路和启发。
2 营林规划和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造林工程项目有一部分是对现有森林的改善和扩建,还有一部分是在非林土地上进行林业种植。对于这两类来说,都需要对造林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尤其是对后一种,需要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计划方案,采用科学的造林营林技术,使造林工程项目的效果得到有效保障。实际工作中,部分林业人员没有意识到造林规划的重要性,比如对造林地的调研和分析不够仔细和充分,使造林规划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不符,造成了后续的改动和修正,延误了工期,增加了成本。还有的地区在造林技术上出现问题,比如,选择的苗木不合理,成活率不高;造林密度设计不科学,没有充分考虑到树种的生长特性以及周边的环境;幼林的抚育管理技术水平不高,执行力度不够等等,这些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造林工程项目的质量,林业人员正视并解决。
3 造林規划设计步骤及其注意事项
一是根据造林的目的,立地条件以及树种的生长特性等因素综合分析,对造林类型或模式进行确定。注意以下几点:①裸地人工造林。对于荒山,荒地,应进行较为细致的整地,之后进行人工造林,这种方式最好是以混交林的形式来进行种植。对于火烧迹地或者采伐迹地,在采伐的当年或来年完成更新造林,提倡混交林种植。②人工天然混合造林。在已有的天然林中,进行见缝插针,培育成半天然的混交林。③萌芽更新造林。对于一些萌蘖力强的树种,可采用萌芽更新的形式来恢复已有森林。④低效林的改造。对于一些低产低质的森林,可以通过重造或者补种的形式来进行改造。二是根据种植区域的地质环境、水文情况和气候条件来选择适宜的树种。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尽量做到多林种结合。注意以下几点:①一些培育周期较短,为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良种壮苗来营造速生丰产的用材林木,对于条件一般的地段,可以营造普通的主材或者木材。②在一些交通较为方便,地段土壤肥力充足,水资源较充沛的地区可以营造生态经济林。③在交通不方便且能源不充足的地区可以营造薪炭林。④为了美化环境,或者苗木的繁育,可以营造生态园林或者实验林等特殊用途的林木。三是选择树种和苗木。营造林规划中应对树种和苗木进行严格的选择。首先需要注意,只有经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的树种和苗木才能用于造林工程。其次,尽量选择Ⅱ级以上的优质苗木进行造林。另外,可以优先采用容器育苗的方式。对于裸根苗,要随起苗随栽植。对于容器育苗,采用轻基质容器苗,减少成本。对于组培育苗,采用优良母树穗条进行组织培养的壮苗。在树种的选择环节,应尽量选取乡土树种,一方面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另一方面也形成地区的特色。此外,还应该与当地的经济发展规划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发展林业经济,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四是确定造林密度。通常考虑的几点因素是树种的自身生长特性、造林或营林的目的、定向培育的目标以及立地条件等等,通过综合分析这些因素,最终确定造林密度。具体种植点的分配,对于山地造林项目,一般采用正方向、长方形或者三角形的面积,以行列状来进行种植点的配置,在种植行的方向上应该沿等高线进行设置。
4 新形势下营林技术措施
一是整地环节。一般采用的是穴状整地以及全面整地方法,对于干旱地区,可采用鱼鳞坑整地方法,在一些山地或丘陵地区可采用带状整地方法。整地的深度更具树种的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针叶林整地深度应该超过地表30厘米,对于干旱地区,整地深度应达到40厘米。速生丰产林整地深度应该严格遵守相应的树种的专业标准。整地的时间尽量在造林前一到两个月完成,干旱地区的整地尽量选择在雨季进行。二是科学规范地进行造林。在造林时应先对苗木进行处理,根据不同的树种,苗木的生长特点以及种植区域的土壤墒情,进苗木进行剪梢、修根、根系浸水或裹蘸泥浆处理,对于特殊的苗木还可以利用促根剂或菌根制剂等新型试剂来进行处理,提高苗木的活性。对于容器苗在造林时应该将底部不易穿透的部分拆除。三是苗木及幼树的抚育管理。造林后应该对苗木及时进行松土和除草的工作,频率是每年1~3次,连续进行3年。对于一些成活率较低的造林区域,应该及时进行补植或补播,补植应选择同样树龄的苗木。对于成活的幼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除蘖,修枝及整形。对于一些造林密度与设计有差异的地段或区域,应进行间苗定株,使实际情况与设计的造林密度相符。四是做好林木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可结合现代化的监测技术来提高病虫害的监测预报水平,同时做好应对病虫害的药物,器具,将病虫害的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梁玉红,唐秀芳,王惠东,《农民致富之友》,2014(16)
[2]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闫中华,赵昕,孙晓阳,《农业与技术》,2015,35(24)
[3] 造林规划设计系统研究与设计,甘丽,史明昌,黎昭咏,郑国柱,徐静,《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