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微
摘 要:隨着乐清市经济飞速发展,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本文基于乐清环保部门的执法能力现状,分析了当前乐清市环境执法面临的困境及其根本原因所在,并对环境执法走出困境的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环保 执法 困境 对策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在“重经济,轻环保”的短期行为影响下,一些企业无视环保法规,野蛮生产,无序排放,使得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但是,乐清市的基层环保监管机构尚不健全,执法力量严重不足,使得环境监督仍然处在比较弱的状态,“执法难、执法险、执法软”已成为新形势下乐清市基层环境执法工作者的难言之痛。在经济体制和经营方式转轨的新形势下,如何强化环境执法,如何提高环境执法的有效性,扼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已成为乐清市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1.乐清市环保部门环境执法能力现状
乐清市环境监察大队现有编制77名,内设3科8中队,负责全市上万家工业企业的日常监管,还有全年上千件环境信访件的查处与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打击。近几年全市环境信访量逐年增加,2016年达2155件,2017年达3003件。为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环境监察队伍每年都会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环保专项执法行动。据统计,2016年全年共出动人员23570人次,检查企业9127家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318个。而2017年环境执法力度大大加大,出动人员为31833人次,检查企业11456家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365个。面对纷繁复杂的环保工作,乐清的环境监察队伍人员紧缺,执法力量薄弱,基层环保执法工作面临着重重困难。
2.乐清市环境执法困境分析
当前,纵观各方面因素,乐清市基层环保执法面临着以下困境:2.1体质困境。环境管理机构设置重复、职能重复和交叉。由于我国没有对环境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权的内在统一性和协调性给予足够的重视,统一监督管理部门与分工管理部门职责关系不明晰,不同法律对环境管理机构授权相互矛盾,缺乏内在统一,出现问题,要么政出多门,要么无人理睬,严重影响了环保工作的有效开展。2.2观念困境。首先,长久以来,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均以经济发展作为衡量指标,政府工作的重心几乎全部导向“抓经济、管企业”,环境往往是首要考虑的牺牲品。其次,许多企业过分重视短期经济利益的谋求,而忽视了自身的长远发展。为赚取高额利润,常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最后,公众要求提高、观念滞后。老百姓对影响到自身的污染环境事件有了越来越迅速的反应,而对于“事不关己”或暂时“事不关己”的环境事件却常常漠不关心。2.3机制困境。近年来,环境保护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统筹协调、综合决策的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提高人民福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环保工作责任重大。可与此同时,环保部门权力却极为轻微。如只能通过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方式迫使不履行环保法律义务的相对人履行义务,使得环保部门对层出不穷的违法行为常感力不从心或束手无策。2.4能力困境。基层环保执法队伍素质不齐,数量不足。乐清市环境监察大队在岗人员中,60%为本科以上学历,13%为环保工程师,虽有较多精通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是环保监察队伍的业务骨干,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为退伍军人和外专业人员,尚未经过正规的环保专业培训,对环保法律法规不熟悉、不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保执法形象。此外,环境行政执法投入不足,无法配备相应的技术设备,严重制约环境行政执法的效率和效果。如全市8个环境管理所(分局),仅有4个所配置2辆执法车,有3个所仅配置1辆执法车,由于管辖范围幅员辽阔,交通工具的有限的紧缺严重影响着基层环境执法效率。
3.乐清市环境执法走出困境的对策研究
要彻底解决乐清市当前环境执法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3.1理顺管理体制。环保行政体制要实行“垂直”管理,人权、物权等均由上一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任命和管理。以此解决基层环保部门“顶不住”的问题,从而为基层环保执法创建“绿色通道”。此外,要健全环保管理网络体系。3.2提升环保观念。要大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提高老百姓的环境意识和法律维权意识,营造一种“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有利执法的社会氛围,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环境执法的坚强后盾。要增强广大环保执法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法制观念。要改变执法理念,树立服务意识,增进政府与企业方面的沟通和信任,倡导自觉守法,将行政强制软化为理性说服,这对根治环境执法效率低下这一顽疾,将产生立竿见影之功效。3.3加强能力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政策业务素质和执法操作能力。对环保部门而言,要把好环境执法人员采用关和多层次、多方位的培训教育关,建立与严格执行人员考核、淘汰、监督制度。按照统一名称、统一职能、统一执法装备的要求,加强环境执法队伍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提高执法水平和能力。对执法人员自身来说,要加强自觉学习,接受各方监督,实行阳光下执法。3.4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对环境执法的资金投入,包括人员投入、设备投入和技术投入,改善环境执法手段和条件,大幅度增加环境执法机构的执法资源。考虑到全市面积广大,环境压力居高不下的情况,在注重执法人员素质提高的同时,也应适当在量上增加,丰富执法人力资源。在执法硬件方面,应当加大对基层环保部门的预算投入,更新和完善环境执法和宣教设备,确保其拥有先进的设备和仪器,改善环境管理手段落后的局面,推进执法手段的科学化、现代化,提高执法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确保执法的准确性、时效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郑胡飞. 基层环保执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措施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7,(1):26-28.
[2] 祝妍华,薛建龙,杨政清. 基层环保执法的困境及建议——以苏州高新区为例[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4) :110-111。
[3] 邢化峰.基层环保执法软肋该如何突破一一反思固镇县6位环保官员被集体停职事件[J].环境保护,2010(13):44-46.
[4] 何燕.析中国环境执法的现状与完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5):146一150.
[5] 吴小彬.地方环保部门执法的困境与出路[D].复旦大学(上海),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