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风险与防范措施

2018-08-31 11:03勾越
西部论丛 2018年7期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措施

勾越

摘 要:我国机关内部审计开展工作起步较晚,在制度理念和技术水平上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领导和工作人员都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对于审计部门的工作要积极主动配和,为审计部门提供全面完整的调查取证资料。本文从机关内部审计的特点着手,对机关内部审计存在的风险及预防措施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够推动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化和改革。

关键词:风险 措施 内部审计

一、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刻不容缓

随着经济、政治改革的深入推进,内部审计已渗透到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内部审计正从国家机关、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向集体、民营企业单位拓展,内部审计的重要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日益显现。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明确要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受审计力量和人员素质的限制,国家审计机关还未达到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加强内部审计等措施来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已成必然。由于国家机关的审计力量有限,审计对象多,监督面广,审计任务非常繁重,完全靠国家审计机关的力量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非常困难。因此,通过整合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指导内审机构开展工作、运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等措施,是扩大审计监督工作的覆盖面的有效途径。在这种形势下,内审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从防错纠弊,扮演“看门狗”角色为主向高层次的“参谋”、“助手”方向发展;从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合规性审计为主向注重效益审计方向发展;从以财务报表为中心的财务收支审计向内部控制为中心的内部管理审计的方向发展;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控制发展;从查账、翻阅凭证向堵塞漏洞,制止损失浪费的方向发展,内审部门能根据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在单位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灵活地开展监督和服务。因此,强化内部审计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项紧迫而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一定要认真抓紧抓好抓实。

二、内部审计的特点

1.内部审计主要是在组织的内部进行服务,对管理部门进行独立的检查、监督工作。从外部的审计工作来分析,内部审计在独立性方面比较差,内部审计可以提高管理并进行一定的内部经济监督。监督好单位的经济活动,监督好事前、事中、事后的工作。在内部审计的工作中,内容主要包含了企业内部制度的制定;审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

2.内部审计的及时性。内部审计在机关当中是一个部门,需要在单位的重大决策会议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审计单位在日常经济业务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合理性,包含了审计财务的收支业务、合同文件、工程项目的审计工作。和外部的审计短短几日的对于经济业务的审计工作相比,内部审计能够及时发现一些问题,并且反应给相关的管理层,管理层可以针对发现的问题采用相应的措施,和相关部门进行一定的沟通,把已经发现和可能发现的问题纠正和处理。

3.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较差。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都一样一定要有独立性,根据相关的会计准则、财务管理制度、审计准则等要求进行审计的经济业务,独立进行检查和监督工作,对企业的利益进行维护。

4.内部审计具有广泛的涉及范围。内部审计的范围会和企业经济业务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包含了财务的活动内容、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会业务的活动等等各个方面。需要积极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工作,也能够做好保护性以及建设性的审计工作。企业的相关职能性部门,一般可以做到,领导需要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领导让对什么进行审计,内部人员就审计什么,这样就说明了内部审计工作可以比外边审计的时间更加多,审计范围也更加广泛。

5.内部审计的程序较简单。从内部审计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內部审计的程序里面需要包含了制定计划的过程、实施计划的过程、得出审计结论的过程、进行后续审计的过程等。在审计计划的部分,内部审计能够依照上年出现的问题来进行问题的规避,依照管理层的意见和建议来对本年工作重点等制定相关的审计方案,还需要上报上级管理层进行批准,这样以后就可以进行实施了;在审计实施的过程中,内部审计工作需要有比较强的针对性,与日常工作进行结合,这样可以有比较高的效率,非常容易找到问题;在审计结论的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能够将一些诸如审计意见书或得出的审计结论等文件编制出来,让领导层进行决策;在进行后续审计的过程中,相关的单位领导以及其他的人员如果对审计结论存在一定的异议,需要向审计部门及时提出,审计部门能够及时对审计结果进行调整,内部审计部门也能够对审计的意见书进行跟进,对整改情况进行审核。

三、内部审计风险因素的防范对策分析

1.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工作是否具有独立性会直接影响审计结果的客观性与有效性,这是对审计风险的出现进行预防的基础和前提。提高企业内部在审计机构方面的独立性,能够从以下几点进行开展:一,组织机构的独立在审计工作方面是独立性的保证。把审计机构从相关的财务管理部门中进行分离,审计部门对其进行直接的领导和监督;二,在业务工作方面进行独立。从审计工作上而言,不会被任何其他部门和个人所干扰,审计人员需要保持其形式和实质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三,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独立。审计人员没有必要参与一些被审计单位在行政及经营方面的管理活动,如和被审计单位以及审计事项上出现一定的利害关系,需要进行回避,避免在审计的过程中出现有效性及客观性上产生影响。

2.建立审计质量评价制度

在内部审计的质量评价制度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加强分工的工作,这样可以避免后期发生问题的时候在肇事人员的范围内进行相互推脱、发生漏审、审错等一系列具有审计风险的事件出现;其次要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标准进行健全,这样不单单可以让内部审计人员的自我约束意识得到增加,同时也可以让审计风险的出现减少。

3.规范审计程序和报告

首先,审计程序需要以审计目标的方法和确定审计的手段为前提,在审计程序方面主要包含了下达通知、制定计划、编制相关的审计方案、实施审计工作、编制审计工作的底稿等。在审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对相关的建议进行贯彻和落实。加强科学、客观的评估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内部审计风险得到科学合理的控制,逐步让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得到提升。接着,在进行审计报告编制的过程中要主要在审计的底稿的基础上进行编制,审计报告在相关的审计事项的评价过程中要客观,不要对一些没有核实的事情轻易下结论。

4.改进内部审计方法与技术

首先,确保对审计进行全过程跟踪,就目前对事后审计的状况而言,事后审计根本不能满足审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所以必须严格内部审计保持全过程跟踪审计,将审计工作贯穿整个事前至完结,在审计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能够保证得到及时处理.

5.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内部审计人员要想能够充分适应审计工作,发挥自己的价值,获得其他人员的敬仰尊重,就必须全面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和职业道德操守,成长为专业的复合型人才。首先,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审计人员在素质方面在审计质量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内部需要让其更加明确的审计培训的规划。依照不同的培训对象培训不同的目标。其次,对于审计人员来说要对自己的职业操守以及各种财务财会知识进行掌握,对于最新的政策以及行业的政策法规要进行及时的解读,对于先进的审计方法与审计理念要进行不断的学习;最后,要想更好进行企业审计工作,那就要对相关部门的业务流程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了解,特别是经常需要审计的部门,更加要深入的进行了解。

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必须基于独立,客观的工作环境。利用一些系统和规范的手段,对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议,这样可以很好地加强目标实现的速度。伴随内部审计进行快速发展,内部审计在对完善组织治理、风险管理等进行促进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过程中的独立性,通过科学的审计方法来让审计质量控制的制度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雷红秀.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财经界,2015,(3):249.

[2] 乔海刚.审计风险控制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11):66-67.

猜你喜欢
内部审计风险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