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石谱

2018-08-31 07:28杜绾译注子小
宝藏 2018年8期
关键词:石质石头

文/【宋】杜绾 译注/子小

山东省博物馆“折一枝春插瓶”清供展

卷下

柏子玛瑙石

黄龙府山中产柏子玛瑙石,色莹白,上生柏枝,或青或黄,甚光润。顷年,白蒙亨奉使北廷,北主遗以一石,大若桃,上有鸲鹆如豆许,栖柏枝上,颇奇怪。又有一种,中多空,不莹彻。予获一块,如枣大,可贮药数百粒。

【译】黄龙府的山中出产柏子玛瑙石。石色莹润洁白,石面上有像松柏枝一样的纹理,有的为青色,有的为黄色,石质很是光滑润泽。昔年,大臣白时中(字蒙亨)奉皇命出使金国,金国国主赠送给他一方石头,如桃子一般大小。石面上有如豆子般大小的鸲鹆鸟,栖息在松柏枝上,很是奇特怪异。还有一种石头,石中间多有中空,质地不是很莹洁透明。笔者获得过一方,如枣子一般大小,中空中可以储存几百粒药丸。

宝华石

台州天台县,石名宝华,出土中。其质颇与莱州石相类,扣之无声。色微白,纹理斑斓。土人镌砻作器皿,稍工,或为铛铫,但经火不甚坚久。

【译】台州天台县出产一种石头,叫作宝华石。此石产自泥土中,石质同莱州石相近,敲击时没有声音发出。石色为微微发白色,石上纹理色彩斑斓。当地人常用宝华石雕琢磨制成器皿,稍稍加工,也可制作成铛铫,但是经过火焰的燃烧烘烤,则会变得不那么坚固耐用。

石州石

石州产石深土中,色多青紫,或黄白。其质甚软,颇类桂府滑石,微透明。土人刻为佛像及器物,甚精巧,或雕刻图书印记,极精妙。

【译】石州的深土中出产一种石头。石色多为青紫色,或黄白色。此石石质很软,非常像桂府所出产的滑石,质地为微微透明。当地人常用石州石雕刻佛像和器物,很是精细巧妙。或者用其雕刻图书印记,极为精细美妙。

巩石

巩州旧名通远军,西门寨石产深土中,一种色绿而有纹,目为水波,斵为砚,颇温润,发墨宜笔。其穴岁久颓塞,无复可采。先子顷有大圆砚赠东坡公,目之为天波。

【译】巩州原为通远军。巩州西门寨的石头出产自深土之中,一种石色为绿色且石面有纹理,被看作水波,雕凿斫制成砚台,质地很是温和润泽,容易发墨,适合书写。采石坑穴因为时间长而坍塌堵塞,而不能再开采。先祖曾经赠送给东坡先生一块很大的圆形砚石,被称为“天波”。先父曾将一个大圆砚赠送给苏轼,被看作是天波。

燕山石

燕山石出水中,名夺玉,莹白,坚而温润。土人琢为器物,颇能混真。

【译】燕山石出产自河水之中,被叫作夺玉,石色莹润洁白,石质坚硬温润。当地人常将燕山石雕琢磨制成器物,与真的器物无有差别。

云山供燕几 山形雅石与水墨石山特展

桃花石

韶州桃花石出土中,其色粉红斑斓,稍润,扣之无声。可琢器皿,或为镇纸。

【译】韶州的桃花石出产自泥土之中,石色为粉红色,且杂有多种色彩,石质稍有润泽,敲击时没有声音发出。桃花石可用来雕琢器皿,或者用来制作镇纸。

端石

端州今为肇庆府。石出斧柯山,距州三十三里,所谓羚羊峡对山也。凡四种,曰岩石,曰小湘石,曰后历石,曰蚌坑。而岩石最贵。山极高峻,以渔舟入一小溪,即蚌坑。水陆行七八百步至下岩,十许步至上岩。自上岩转而南,凡百余步,至龙岩。上岩各三穴,下岩一穴,半边山岩凡十余穴,然必以下岩为胜。

【译】端州现为肇庆府。端石产自斧柯山。斧柯山距离端州三十三里,是人们所谓的羚羊峡的对面的那座山。端石可分为四种,即岩石、小湘石、后历石、蚌坑。以岩石价格最高。斧柯山山势极为高峻陡峭,驾一艘渔船驶入一条小溪流,即是蚌坑。从蚌坑出发,由水路或陆路,行上七八百步,即可到下岩,再行上十几步即可到上岩。自上岩向南走一百余步后,即可到龙岩。上岩有三个坑穴,下岩有一个坑穴,半边山岩有十几个坑穴。但是以下岩坑穴的端石为好。

龙岩乃唐初取砚处,色正紫,而细润不及下岩。后得下岩,龙岩遂不复取之。今下岩石尽,遂取诸半边岩,近亦塞矣,独上岩可取。下岩一穴,泉水溢,岁久,石屑崩塞。虽千夫终岁功,亦不可得也。

【译】龙岩是唐朝初年开采端石的地方。龙岩所产端石,石色为纯正的紫色,但是石质不及下岩的端石那般细腻润泽。后来,人们发现了下岩坑穴,龙岩坑穴于是就再也没有进行开采了。现在,下岩坑穴中的端石也已经被开采完了,所以人们就从各半边岩中开采端石,最近也被堵塞了。现在只有上岩坑穴还可以开采端石。下岩有一个坑穴,泉水满溢,时间一长,石头碎屑坍塌堵塞。即使耗费一千个人一年的劳动,也不可能开采到一方端石。

凡岩石有两壁。北壁石在水底,石色干则灰苍色,湿则青紫。眼正圆,有瞳子晕数十重,绿碧白黑相间如画,青绿处作翡翠色,与下岩石相类。南壁石则水半石也,色微带黄,眼晕七八重,已不及北壁矣。

【译】岩石有两面山壁。北面山壁的端石在水底,石色在干燥时呈灰苍色,湿润时则呈青紫色。石上的石眼呈正圆形,且有几十重得像眼瞳一样的晕,绿色、碧色、白色、黑色如画一般相间杂在一起,青色、绿色像翡翠的颜色一样,与下岩所产端石相近似。南面山壁的端石,水淹没了端石的一半,石色为微微带黄色,石眼有七八重晕,质地赶不上北面山壁的端石。

上岩三穴,上穴即土地岩,中穴即梅株岩,下穴今俗呼为中岩。上穴中穴色黄,今已塞矣。而下穴中亦能开其路,采石之处下无积水,上有泉滴如飞雨,石色干湿与下岩同,但稍多紫色。

【译】上岩有三个坑穴,上穴是土地岩,中穴是梅株岩,下穴现在俗称为中岩。上穴、中穴的端石,石色为黄色。上穴、中穴现在已经堵塞了。然而下穴还能开路采石,开采石头的坑穴下面没有积水,顶部有泉水如飞雨般滴落。下穴开采的端石在干燥和湿润时的颜色与下岩的端石相同,但稍微会多一些紫色。

半边山诸岩,曰大秋风,曰小秋风,曰兽头,曰狮子,曰桃花,曰河头,曰新坑,曰黄坑,其石亦类下岩,但眼晕只三四重,色赤青碧可爱,唯层晕稍驳杂耳。米氏《砚史》云:眼长如卵。

【译】半边山各坑穴,名为大秋风、小秋风、兽头、狮子、桃花、河头、新坑、黄坑,出产的端石与下岩的端石相类似,但是石眼的晕只有三四重,石色为红色、青色、碧色,令人喜爱,仅是石眼的层层的晕稍微有些混杂。米带《砚史》记载半边岩端石:石眼如卵一样长。

各石三层之上,即复石也,石色燥甚。下即底石也,石色杂,虽润不发墨。凡三层之上,从上第一层谓之顶,石皆紫;第二层腰,石或有眼,或无眼;第三层脚,石即无眼。大抵有眼石在水岩中,尤细润。

国家图书馆“器用为尚”展

【译】端石有三层及以上的,就被称为复石,石色非常干燥。下面是底石,石色混杂,石质虽润泽却不发墨。凡是有三层以上的,从上数,第一层被称为顶,石色都是紫色。第二层被称为腰,石头上有的有石眼,有的没有石眼。第三层被称为脚,石头上都没有石眼。这大概是有石眼的石头都在水中,石质非常细腻润泽。

下岩石谓之鸲鹆眼,上岩上穴谓之鹦哥眼,上岩下穴谓之鸡翁猫儿眼,半边山谓之雀儿眼、了哥眼,土人以此别之。

【译】下岩的端石的石眼被称为鸲鹆眼,上岩上穴的端石的石眼被称为鹦哥眼,上岩下穴的端石的石眼被称为鸡翁猫儿眼,半边山的端石的石眼被称为雀儿眼、了哥眼,当地人以此来区分不同坑穴所开采的端石。

小湘石

小湘石在端州之西四十里,石色紫,稍燥,间有眼,眼者类雀眼,但无瞳子。后历石在端之北十里,色赤紫,质极细,不甚润,石性极软,间有眼者,但一两晕。

【译】小湘石产自端州西面离城四十里的地方。小湘石石色为紫色,石质稍稍发干燥,石面上有石眼,石眼类似于雀眼,但是没有瞳孔。后历石产自端州北面离城十里的地方。后历石石色是紫红色,石质极为细腻,但不是很润泽,石质极为柔软。偶尔石面上有石眼,但是只有一两重晕。

蚌坑在下岩山之下一小溪,今岁久,山中崩落之石为风日所侵,性坚顽,极不发墨,石色正紫莹净,间有眼,无层晕,色驳杂。

【译】蚌坑是在下岩山下的一条小溪,现在由于时间久远,山中崩落下的石头被风吹日晒,石质变得坚硬,极不容易发墨,石色是纯正的紫色,莹白纯净,偶尔石面上有石眼,没有一层层的晕,且石色混杂。

大抵诸石在穴中,正如石榴子隔瓜瓠,中有其质。石璞各有笼络,中有砚材大小,既施斧凿,十分之中,可得三四许。又有一种圆如瓜瓠,中有其质,谓之子石,尤佳极,鲜得之。

心随万象文人传统赏石系列展

馀庆堂在天大美术馆展览现场

【译】大概是这些石头在坑穴之中,就好像石榴子被果皮包裹着,而中间有果实一样。品质好的砚材都会被普通的石头笼罩缠绕着,而其中可做砚台的材料的大小,需要经过斧凿加工雕琢才能显露出来,从中大概可以得到十分之三四的砚材。还有一种像瓜一样的圆形石头,石头中间包裹有砚材。这种石头被称为子石,石质尤为上等,但是鲜少能够得到。

下岩之价,二十倍于上岩下穴。上岩下穴之价,十倍于半边山诸坑。半边山价十倍于小湘。小湘价倍于蚌坑。后历绝品,亦不过十来千。

【译】下岩所产端石的价格是上岩下穴所产端石的价格的二十倍。上岩下穴所产端石的价格是半边山各坑穴所产端石的价格的十倍。半边山所产端石的价格是小湘石的价格的十倍。小湘石的价格是蚌坑所产端石的价格的十倍。后历石中的绝品的价格也不超过十来千钱。

猜你喜欢
石质石头
漆涂层对题刻类石质文物的影响研究
露天石质文物表面苔藓的科学认知和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路上的石头
别小瞧了石头
石头里的鱼
陈卉丽:石质文物修复技惊世界
拓片制作工艺对石质文物的损害及保护性研究初探
浅谈端砚的价值与收藏
露天石质文物的风化和加固保护技术探讨
移不走的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