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驶入新时代快车道

2018-08-30 02:20张旭东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外事外交工作

张旭东

2018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对外交工作的总结和部署方面,较2017年有了很多新表述,体现出中国外交稳中求进的特征。通过总理和外长记者会,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方针和政策又一次向全世界进行了集中的展示。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全国两会的召开,国际上也有许多热点话题不断涌现,朝鲜半岛局势进一步缓和,在对话谈判解决问题的方向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在中美关系中非常敏感的台湾问题上,美国政府新出台的“与台湾交往法案”引发轩然大波,导致台海局势的前景更为扑朔迷离等等。新一届中国政府如何应对层出不穷的外交挑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国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这一掷地有声的话语,对于中国外交的奋进历程而言是绝佳的描述。面临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中国需要通过对自身外交工作的不断改革和完善,积极主动适应客观条件的变化,奋发进取、努力作为,在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致力于推进新型国际关系的建设,与各国一道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7年1月17日,中國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瑞士达沃斯国际会议中心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图为习近平同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在一起

外交改革:亮点频现增添动能

首先,此次全国两会上进行的宪法修订,一方面彰显中国保持了特色大国外交方针与原则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体现出宪法不断吸纳外交工作与时俱进的最新成果。

针对外交方针与对外政策,本次宪法修改在序言部分新增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表述。这是利用国家根本法的形式,将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外交战略的基本方向加以固化,以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具有很强的连续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另外一处非常重要的改动,是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宪法。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组织和国际社会成员纷纷表达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高度认可,这一理念也顺理成章地作为新时期中国外交奋进的目标被纳入宪法之中,成为中国长期致力于实现的外交目标。

其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进一步完善和理顺涉外工作的体系和职能设置,为中国外交持续发力增添动能。根据中共中央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涉及外事工作的许多机构进行了重要调整,非常引人瞩目。

第一,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改为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将肩负外交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责任。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是中国外交最为重要的核心机构,此次从“领导小组”变为“委员会”,势必将进一步强化外事工作的中央决策与统筹协调。与之相关的一个重要调整是,不再设立中央维护海洋权益工作领导小组,而将其相关职责交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承担,在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内设立维护海洋权益工作办公室。将维护海洋权益的机构统合进统一的外事工作决策与协调机构,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统筹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将组织协调和指导督促有关方面落实中央关于维护海洋权益的决策部署,收集汇总和分析研判涉及海洋权益的情报信息,协调应对紧急突发事态和危机管控。

第二,在国务院体系中组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统筹协调对外援助与合作发展等事务。组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可谓正当其时。对外援助和发展合作,是大国特色外交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该机构的建立,将加强中国对外援助的战略谋划和统筹协调,对援外工作进行统一管理,避免过往多部门牵涉其中但职责权限不清的问题,改善工作进展缓慢而效率低下的情况,也将使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如虎添翼。根据改革方案,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的主要职责是,拟订对外援助的战略方针、规划和政策,统筹协调援外重大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改革援外方式,编制对外援助方案和计划,确定对外援助项目并监督评估实施情况。

第三,组建国家移民管理局,处理移民管理与公民出入境等事务。近年来,随着中国深度对外开放,中国公民出入境的人数和频率都显著增加,2017年中国公民出境已超1.3亿人次。这就要求政府更好地为中国公民因私出入国(境)提供服务。另外,随着中国的发展成就在国际上越来越具有吸引力,来中国工作的外国人也呈现出大幅增长的态势,中国急需加强对移民及出入境的统筹协调,建立健全签证管理的协调机制。根据改革方案,国家移民管理局将负责协调拟定移民政策并组织实施,负责出入境管理、口岸证件查验和边民往来管理,还将负责外国人停留居留和永久居留管理、难民管理以及国籍管理等。近年来,常有媒体报道“三非”外国人在中国难以管理,给中国社会稳定带来隐患,国家移民管理局将专门针对这个问题牵头各相关机构进行治理,并在必要情况下对非法移民予以遣返。

除上述主要涉外机构的改革外,还有部分部委承担着一些重要的专项涉外职能,在此次机构改革中值得引起注意。例如,重新组建的科学技术部,要负责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在中国建设科技强国、创新强国和数字强国的过程中,非常需要引进国外的高新技术,吸引国外的高技术人才来华发展。在当前的国际竞争中,“人才争夺战”已经打响。如何能“广招天下才”为己所用,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长期的发展走势。再如,中央宣传部将统一管理电影工作,将承担对外合作制片、输入输出影片的国际交流合作等。电影作为在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跨国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繁荣发展的电影产业也是必备的条件。还有,新组建的文化旅游部将担负起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任。

最后,在此次全国两会上,中国政府的领导层完成换届,一支强有力的外事工作团队整装待发。例如,中央政治局委员杨洁篪出任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外交部长王毅留任,并当选新一届的国务委员,这也是相当长时间以来首次有外长晋升为国务委员并继续兼任部长职务,彰显了外交部在整个外事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此外,十三届全国人大的大会发言人由外交部原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张业遂出任,他也当选为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而出任新一届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的是担任过财政部长的楼继伟。值得一提的是,具有丰富外交经验,曾经担任中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的刘结一出任了中央台办、国台办主任,这对统筹协调涉台事务,应对国际势力对台海局势的干涉,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

外交工作:稳中有进重点突出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五年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五年来,中国举办了一系列重大主场外交活动,包括“一带一路”高峰合作论坛等。此外,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领导人出席了联合国系列峰会、世界经济论坛等重大多边外交活动,遍访各大洲,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贡献中国方案和智慧,为中国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友好往来的气氛越来越浓,合作的成果越来越丰硕。

2017年8月7日,东盟与中日韩(10+3)外长会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出席会议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一带一路”建设成效十分显著,中国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資的结构也持续优化,规模都稳居世界前列。特别是,五年来中国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在涉海事务的斗争与合作中,挫败了许多试图侵犯中国合法权益的图谋,维护了包括南海地区在内海域的总体稳定。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为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对于2018年的外事工作,政府工作报告也做出了规划。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2018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中国的开放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报告中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招。”正因为如此,中国的开放要持续扩大和深入下去,也需要一个总体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来支撑中国的发展。在对国际环境的判断上,报告提出要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表明中国领导层认为维持对中国发展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是可能的,中国的发展机遇仍然非常大,中国发展对国际社会有利也获得普遍认同。

对于外交工作的年度具体部署,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相较2017年有了很多调整,体现出了“稳中有进、重点突出”的特点。一来,在2017年的报告中写道:“深入参与全球治理进程,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包容互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对于全球治理,2018年的报告强调中国不仅要“积极参与”而且要“改革完善”,更强化了中国主动作为的意愿,表明了中国将为全球治理提供更多方案、做出更多贡献的决心。

二来,2017年报告对中国的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及同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做了纲领性的部署,提出“推动构筑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着力营造睦邻互信、共同发展的周边环境,全面提升同发展中国家合作水平”。2018年的报告,在上年表述的基础上更为简明地强调要“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和共同发展,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尽管文字长度减少,但内涵却更为丰富,尤其是在国际格局深刻变化的今天,推进大国之间的协调与合作难度与日俱增,摆在中国外交面前相当重的任务就是要维护好中美、中日、中欧等大国(国家集团)之间的关系稳定并尽可能发展互利合作。

三来,2018年的报告还重点提出了中国的三大主场外交活动,即将于4月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将于6月在青岛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和将于9月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这三大主场外交连同将于12月在上海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必将成为中国2018年外事议程的重大亮点。

四来,2017年报告中已经开始重视中国日益扩展的海外利益,强调要“加快完善海外权益保护机制和能力建设”。在2018年的报告中,表述改为“完善海外利益安全保障体系”。从“机制和能力建设”的初级阶段,跃升为“安全保障体系”的完善,表明了海外利益对于中国国家利益的重要性。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将使得中国外交越来越具有“全天候、全地域”特征。尽快补齐短板,构筑起海外利益保护的完善体系是中国外交目前的重要使命之一。

中国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

对于中国的对外政策,近年来始终有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即中国的对外开放道路未来会怎么走?中国的发展壮大到底是机遇还是威胁?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品,尤其是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提供的援助是否隐含了某种政治目的?归根结底,中国究竟如何坚持自身的发展道路并得到国际社会进一步认可?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在总理和外长两场记者会上,有多家国内外媒体的记者就上述问题发问,李克强总理和王毅外长就此做出了明确而有说服力的回应。

第一,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如果有变化,那就是门会越开越大,进一步扩大开放,而中国在这方面还有较大的空间和潜力。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上,中国都会为了民众的福祉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领域和空间。对于一些国家非常敏感的强制性技术转让问题,李克强明确提出中国会全面放开制造业,不允许强制转让技术,保护知识产权。对于外商投资,中国将会对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调整缩减,未来还将加快推进涉及外商投资法律的整合,以实现准入前国民待遇承诺。对于中国的开放,不仅要看细节、领域,更要看长远、前景,同时开放也应该是双向的、相互的。

第二,中国始终强调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国发展关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今,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超过30%,是全球发展的重要引擎,为世界经济复苏和世界和平做出了实实在在的巨大贡献。这种贡献不是那些叫嚷着“中国威胁论”的人所能抹杀的,更无从解释。如果中国是对世界的巨大威胁,那么“中国威胁论”提出已经几十年,为何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越来越多,希望中国承担起的责任更大?中国的对外援助也是基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按照量入为出的原则力所能及提供的,并且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更不应被贴上“政治渗透”的标签。李克强在记者会上的一番话令人深有感触,他说道,作为中国的总理,深知自己的国家在发展建设中还有诸多挑战和困难,在民生方面还有许多难题和痛点,政府每天要应对大量这类难题,仅仅是每年新增超过1100万就业的压力,就足以让中国领导人夜不能寐,而在2020年前按照中国现行标准消除绝对贫困的承诺,也使每个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只争朝夕地勤勉工作。中国领导人出访和国际交往,是为了赢得和平稳定的国际与周边环境,为中国赢得更多的共赢机遇,这一点中国是非常清醒的,各种所谓的阴谋论调也必然不攻自破。

第三,中国外交强调“有所为,有所不为”,所采取的外交政策具有和平性、正当性和建设性。身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对解决巴以问题、朝核问题、缅甸若开邦问题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符合各方的期待。而对话谈判的政治解决方案也一再被实践证明是化解国际冲突的唯一可行之道。至于中国谋求国际主导地位,试图取代某些国家的论调,恰属于中国“有所不为”的范畴。某些国家提出针对中国的所谓围堵遏制战略,最终都将被遗弃在历史故纸堆中。

对于国际社会应该如何看待中国,正如习近平所阐述的:“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只有那些习惯于威胁他人的人,才会把所有人都看成是威胁。对中国人民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真诚愿望和实际行动,任何人都不应该误读,更不应该曲解。人间自有公道在!”

猜你喜欢
外事外交工作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市政府外办组织开展2020外事礼品企业交流活动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外事管理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不工作,爽飞了?
A View on the American's Pursuit of Values Through Grapes of Wrath
A View on the American"s Pursuit of Values Through Grapes of Wrath
选工作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