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创新从民生出发

2018-08-30 03:16苏梦楠
商周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金融风险金融服务民生

苏梦楠

评论

民生领域与金融创新的融合不能局限于表面政策,而要深入实干,关心百姓最关注的问题,解决百姓之难。

民生,是与百姓生活最密切相关的话题。无论是吃穿住行、养老就医还是子女教育,民生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这不仅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还承栽了中国“国以民为本”最朴素的治国理念。

在愈发重视民生发展的今天,我们逐渐发现,社会上的越来越多的行业正在进入民生领域的“领跑”行列。在“2017青岛金融创新奖”揭晓的那一刻,无论是项目创新奖项还是研究创新奖项,关于民生领域的金融创新比比皆是。

都说“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金融创新与民生结合,既是一种普惠,更是一种“追本溯源”。

然而,民生领域与金融创新的融合不能局限于表面政策,而要深入实干,关心百姓最关注的问题,解决百姓之难。

首先,是要积极鼓励商业银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加大民生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既然民生领域已经成为国家政策支持且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自然而然也存在强烈的金融需求。

从专项基金统筹待发、社保基金办理,都需银行与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但在商业银行面临转型之难的今天,如何在民生业务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合理的分解结构调整带来的巨大压力,转换为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加大民生金融服务创新的动力,则需要通过产品创新以及有的放矢的金融服务达成这一目标。

目前许多银行已经推出了一些针对农产品帮扶的民生金融创新产品,也取得了一些收效,将普惠金融的概念更加深化。但其所涵盖的业务范围却依旧留有漏洞,比如针对农村居民的健康、养老、医疗乃至财富管理等全方位的保障产品还处于比较稀缺的状态。

在弥补了产品的空缺后,就要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品质。有专家建议,可根据金融创新产品的不同将金融服务进一步细分,以此实现银行、财政、民生三方利益的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和鼓励商业银行对民生领域金融创新的支持程度。

其次,金融机构推出的一系列民生领域的金融创新,还不能披着“伪创新”的外衣,要“脱虚向实”健康发展。

如今部分金融机构推出的民生领域金融创新业务不仅交易结构复杂、产品层层嵌套,而且其中还暗藏金融风险。这就导致了导致资金在金融系统内部滞留空转、循环套利,金融交易成本明显上升;还有一些金融机构以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名义与民生产品相结合,表面上十分高大上,却未料到实际上是为各类良莠不齐的交易所、小贷公司大开绿灯。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曾指出,良性的金融创新应该坚持的三个原则:一是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目的。要通过金融创新,逐步解决影响金融服务效率的障碍,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服务力度;二是以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为根本方向。要通过金融创新,减少资金空转、层层嵌套和监管套利,促进“脱实向虚”的资金归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客户服务能力;三是以防控金融风险为根本要求。防范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永恒的主题。

“服务实体经济、提升資源配置、防控金融风险”这几组关键词的背后也是全社会对金融创新未来的美好期盼。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某年某天,金融创新将会更好地在民生领域生根发芽,得到绽放。

猜你喜欢
金融风险金融服务民生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大力增强忧患意识 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