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的“第三个儿子”

2018-08-30 03:26王媛媛龚新叶
东西南北 2018年12期
关键词:李嘉诚

王媛媛 龚新叶

他说:“我不会自我评价。世界没有完人,我只是尽量用知识和感觉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确实,从捐建汕头大学,到筹办长江商学院,他都倾情推动,并称退休后尽全力投入基金会的工作。

李嘉诚有几个儿子?很多人会回答“三个”。除了大儿子李泽钜,二儿子李泽楷,李嘉诚曾在长和业绩会上表示:“基金会是我的第三个儿子。”

今年3月16日,90岁的李嘉诚召开记者会,宣布正式卸任长江集团主席职务,退休后将“披上新的戰衣,尽全力投入基金会的工作,特别是医疗和教育方面,襄助社群推动改革”。若问90岁的李嘉诚为这个社会留下了什么,可能得从他为“三儿子”奔忙留下的一个个足迹说起。

“这就是之所以成为大哥的原因”

据说,李嘉诚是全香港走得最快的人。无论作为工厂的学徒,还是华人的“首富”,他都习惯疾走。有人戏言,如今香港人节奏飞快、行色匆匆,大抵与李嘉诚脱不开关系。这种疾走,也是他做事雷厉风行的一个侧面。

2002年,由李嘉诚基金会捐资创办的长江商学院成立,并邀请创办了北大EMBA、时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的项兵担任校长。从萌生想法到实现想法,李嘉诚只用了一年时间。彼时已荣誉满载的项兵为何甘于走出北大、加入李嘉诚的“创业”计划,这还得归功于一顿早餐。

2001年10月份,在李嘉诚旗下的君悦酒店开店的第二天,项兵受李嘉诚的邀请共进早餐。让项兵感到意外的是,在一代“首富”的餐桌上,竟然只有小米粥、馒头和4小碟咸菜。席间,李嘉诚对项兵说了一番话,透露了自己希望创办一所商学院的理想。

当时,中国即将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这就意味着中国企业将面临来自企业的市场竞争,而背后企业家能力的强弱,无疑会直接影响这场竞争的结果。李嘉诚告诉项兵,中国可以通过比较优渥的待遇,把全球顶级的教授、学者请过来,研究中国的经济和管理问题,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作点贡献,同时还能为中国培养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家。这番话令项兵深受启发,他觉得,如果中国能有一批像李嘉诚、乔布斯、比尔·盖茨这样的企业家,将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而当李嘉诚提出筹建经费由李嘉诚基金会负责时,项兵从中感受到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于是决定参与到长江商学院的创建中来。

长江商学院是李嘉诚对内地企业发展思考的结果,那是他进入内地的第二十四年。如果把时针拨回40年前,你会发现在1978年的天安门国庆典礼上,李嘉诚身穿蓝色中山装,站在同样身穿中山装的中央领导中间。他是受到邓小平的亲自邀请,来参加国庆观礼的。自此,李嘉诚的商业帝国与内地紧密联系起来。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受香港回归预期的影响,英资集团开始部署撤离,李嘉诚被他们选中为“接盘侠”。1979年9月,汇丰银行将总市值28.6亿港元的和记洋行以6.39亿港元出售给李嘉诚,使之一跃而入港商超级俱乐部。1984年中英谈判,李嘉诚在中方的邀请下,入资荣毅仁的中信信托。此后,他成为北京信任的商业领袖。

1992年底,北京召开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新战略。次年,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获准入股盐田港,持有70%的股份,共同投入60亿元建设集装箱码头,这是当年最大的外资引进项目。同期,长江集团与北京东城区签署大型城建协议,这就是后来著名的东方广场。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美国资本大鳄乔治·索罗斯做空香港,可李嘉诚却挥以百亿资金从中斡旋,并在股市、不动产、船坞专营及公共服务事业等领域大有斩获,于次年登顶香港“首富”。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回望这段历史时评价李嘉诚,称他“是所有港澳商人中最为激进的人,在一些至为重要的时刻,他以资本投入的方式力挺中国的经济开放政策”。

此后,李嘉诚成为财富的象征,成为“首富”的代名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企业家。但有意思的是,他的商业模式,似乎并不被当下的企业家们所推崇。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就是其中之一,他曾说:“李先生的房产和其他项目只关心利润,不在生意中掺杂情感和价值观。这样的结果就是李先生很有钱,但产品让大家很难恭维。”而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则说得更狠:“这是互联网的时代,不再属于李嘉诚了。”但闻言的李嘉诚却称:“年轻人有新的做法,真的是好事,我们需要更多人才,这只会更好!”随后,马云若有所悟,回应称:“李先生的睿智、胸襟、境界、谦逊和宽容是我辈追求之楷模。李先生的言谈举止,总让我受益良多。”这与冯仑后来对李嘉诚的评价如出一辙。有一次,冯仑去见李嘉诚,在电梯里心想:要跟见领导一样先向李嘉诚递名片;李嘉诚坐着,他要站着;李嘉诚说话,他负责鼓掌。让冯仑没想到的是,电梯门刚开,他就看见李嘉诚站在门口主动和自己握手,并发了名片。李嘉诚的行为令冯仑深深折服,他说:“这就是大哥之所以成为大哥的原因,这是他的软实力,我觉得一个人成功的根基都在这里。李先生做人做事的方法,让大家都愿意和他做生意。”

在马云和冯仑看来,李嘉诚的成功无法复制,但他成功的原因似乎又最容易被理解。他的故事激励着人们,财富可以通过努力和美德来获取。

体会初心“得回到那个时代的中国”

“如果一切有机会从头再来,我的命运会如何不同?”

“如果战争没有摧毁我的童年,如果父亲没有在我童年时去世,如果我有机会继续升学,我的一生将如何改写?”

“我对医学知识如此热诚,我会不会成为一名医生?我对推理与新发现充满兴趣,我会不会成为一名科学家?”

在2011年汕头大学毕业典礼上作演讲时,李嘉诚问了上述这三个问题。但历史没有“如果”。1938年,日军开始轰炸潮州。1939年,刚上初中的李嘉诚随父母逃难到香港,投靠舅父庄静庵。一年后,香港沦陷于日军的铁蹄之下。两年后,父亲患肺结核离世。一家人的生活重担落到李嘉诚瘦弱的双肩上,他不得不中止学业,独立谋生。

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我要拒绝愚昧,要持恒地终身追求知识,经常保持好奇心和紧贴时势增长智慧,避免不学无术。” “在过去70多年,虽然我每天工作12小时,下班后我必定学习。”李嘉诚这样告诉汕头大学的学生。

如今,汕头大学执行校长顾佩华依然记得13年前与李嘉诚的一场谈话。“中华民族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全世界人都知道我们聪明能干,而且肯干。为什么我们的经济与发达国家还有一段距离?”“教育能夠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李嘉诚的这两句话,身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的顾佩华,在学术生涯最顶峰时放弃很多东西,来到汕头大学。

要体会李嘉诚捐建汕头大学的初心,“得回到那个时代的中国”,顾佩华说。

“文革”之后百废待兴,国家在经济上比较困难,学校刚刚复课,整个教育系统并没有完全恢复。同时,我国的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急需人才。“多年在国际商场上打拼,李嘉诚认识到教育之重、大学之重。文革那几年,我们国家停止了高考,而国外的高等教育都在有序进行。他捐资建立汕头大学就是想为国家培养人才。”顾佩华说。

从1981年至今的37年间,李嘉诚基金会向汕头大学捐赠累积超过100亿港元。当然,他不仅仅是捐资,“他还捐时间、捐精力,连教学安排、图书资料、师生食宿等问题都要一一关照”。

有一次,李嘉诚因为汕头大学的事务工作到凌晨3点,早上6点起床,用餐后出席教师座谈会。席间,他有些眩晕,觉得“墙壁似乎要倒向自己”,于是轻声向身旁的医学院院长说:“我感到不舒服,需要医生诊断,但不想让其他人知道。”他扶着椅子慢慢走进休息室,诊断原因是血糖太低及睡眠不足。经治疗和短暂休息后,他继续回去开会。

2013年, 汕头大学与以色列理工学院要合办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为了促成这个项目, 85岁的李嘉诚奔赴以色列。实际上,他已在以色列投资多年,但从未因为商业事务去过以色列。“去广东签约那天,他早晨6点就出发,到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参观后,又完成一系列的活动和讲话。晚上9点用餐时,他向在场的每一个人敬酒。这种精神让我感到很震撼。” 顾佩华说。

以色列理工学院是一所工科院校,享有“以色列麻省理工”的美誉,其工科、生命科学以及医学等多学科排名世界前列。“李先生捐资促成这个项目,是希望把创新的思路引进来,给办学发展提供机会。”顾佩华说。李嘉诚基金会执行董事周凯旋回忆,在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开幕那天,李嘉诚说:“建设一个理想,是苦乐参半的事,但如果推动了教育改革,意义重大。”

在李嘉诚心里,他不仅仅是位捐资人,也是汕头大学的一分子。去年2月,汕头大学海洋划艇队从汕头划行640公里来到香港,李嘉诚亲自前往码头迎接。当晚,他要讲一段庆祝的话,“一上来他就脱掉外套,露出里面的毛衣,因为上面别着汕头大学的校徽,当时香港还很冷的。” 划艇队队员说。划艇队后来组建了“功夫茶茶”队,完成为期34天的横渡大西洋挑战赛。“比赛过程中,别人会希望我们划快一点,他打来电话只是让我们注意安全,说在香港等我们回家。”“功夫茶茶”队员说,“他甚至还有点长辈式的唠叨。”

“功夫茶茶”队抵达香港后,李嘉诚安排下属为她们准衣服、食物、电话卡,事无巨细。他还不止一次向基金会的负责人交代:“不管这4名女生今后从事什么行业,要做什么事情,你们都要全力支持。”负责人只得一遍遍地回答:“李先生您放心,没问题的。”

“汕头大学里并没有他的雕塑,也没有哪个建筑刻着他的名字,但每个人都知道他。我们曾在学术交流中心排队等候他的到来,曾在体育馆听他做演讲……他似乎无处不在。一到毕业季,同学们特别希望他能来参加毕业典礼。那段时间,你可能在校园里偶遇李先生,因为他会独自到学校的各个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功夫茶茶”队员说。

“知道什么叫天高地厚/内心的天空也要懂得探究/知道什么是海市蜃楼/人海的感受也要去进修……”这首《大学问》是李嘉诚买下歌曲《光辉岁月》的版权后,请人填词改编的汕头大学毕业歌。横渡大西洋的过程中,“功夫茶茶”队员哼唱起这首歌,泪流满面。越是在困难之中,她们越体会到其中的含义。《大学问》的每一句歌词,都成了学生们的精神财富。

还有很多“超过生命”的事情要做

“对于李嘉诚基金会,你不仅出钱还出力,为什么?”曾有媒体这样问李嘉诚。

他回答:“我对赚钱的重视程度不及捐钱。身为中国人,每次回想起抗日战争时期,国家被侵略,面对贫病、失学,我发誓终我一生,要让基金会有旺盛的生命力,有能力为国家民族做贡献。我视教育、医疗和慈善为终生不渝的事业。”

一天,李嘉诚去医院探望一位患有癌症的老朋友。这位朋友很富有,但因为癌痛,活得很辛苦。“他要我坐在床边,最后拉着我的手睡着了。”因为这位朋友,李嘉诚想到:“内地贫穷的癌症病人呢?他们没钱接受治疗,生活过得怎么样?”因为这个想法,1998年,李嘉诚基金会与汕头大学医学院合作,开办了第一家宁养院,为贫困的癌症晚期患者提供免费家居医疗服务,如镇痛治疗、护理指导、哀伤辅导等。

“其实这是临终关怀服务的一种,但是他觉得临终关怀、善终服务这样的词总是意味着生命终止,于是起了宁养这个名字,意思是安宁疗养。”李嘉诚基金会宁养项目负责人罗敏洁说。如今,正在运行的宁养院有32家,分布在全国各地,已经服务了18万人,而罗敏洁也在这个项目上做了20年。这些年里,她不间断向李嘉诚汇报宁养项目的情况,也常接到李嘉诚打来的叮嘱电话。比如,他常说:“如果一般的止疼药是一块钱一片,而一片好的止疼药要十块钱,一定要给病人用好药。”

宁养项目刚开始做起来的那几年,工作人员常开着白色面包车去病人家里服务,但乡间泥路较多,白色车身常显得比较脏。“有一天他专门打来电话说,每次出去前都要把车洗干净,否则会让人觉得你是不尊重人,这样不好。”罗敏洁说。

李嘉诚希望能在全国多开办一些宁养院,但这并不容易。罗敏洁向李嘉诚谈到第一个申请终止合作的医院时,李嘉诚非常不理解,“坐在那里想了半天,最后问:‘为什么这些人放着这么好的事情不做呢?”

罗敏洁解释说:“这些慈善项目对医院是没有任何经济效益的,医院还要为此培养一些专业的医生护士。”没过多久,李嘉诚又叮嘱她:“再去找其他合作医院的时候,一定要人家愿意做才做,不要去强迫别人。”

“这个项目要做到什么时候?”记者问。

“直到有一天国家可以接管这些病人,但恐怕还需一段时间。一方面因为他们是癌症晚期病人,继续接受治疗已经没有效果。另一方面,这些病人的经济条件并不好。” 罗敏洁说,今年第一季度,李嘉诚几次跟她谈到这个问题,说“宁养院项目一定要继续做下去”,要超过他的生命。

很多时候,李嘉诚思考的角度是长远的,他总希望能为国家做点什么。2012年,边军辉被任命为汕头大学医学院执行院长时,李嘉诚对他说:“你是医学院的院长,你要解决医学院内部的问题,你们有多少问题我知道。”紧接着,他又说:“但是,你不要忘记给国家解决难题。”边军辉对记者说,李嘉诚是希望每一位毕业生都能为国家的医疗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医学院不仅仅是解决学生上学、就业问题的地方。”

顾佩华还记得李嘉诚对汕头大学校领导的叮嘱:“我们的学生毕业后,要能在全世界任何角落参加竞争,而且能够成功。同时,他们要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汕头大学是一座‘年轻的大学,有很多做法是新的,如果有成功的经验,要及时地传播出去,让更多的学校受益。这样对于国家教育事业就有更大的推动。”

曾有人问李嘉诚:“百年之后,你希望后人如何评价?”

李嘉诚回答:“我不想这些事情,更不会自我评价。从过去到现在,我问心无愧。世界没有完人,我只是尽量用知识和感觉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如果真的要写墓志铭,我会选择一直支持我每天充满斗志的两句话: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白莫荐自《环球人物》)

猜你喜欢
李嘉诚
李嘉诚:越谦卑,越伟大
越谦卑,越伟大
李嘉诚财富降至4年来最低亚洲排名第三
李嘉诚的分享
李嘉诚的“无我”智慧
李嘉诚发名片
做正直的人
李嘉诚请客
李嘉诚的司机
李嘉诚弯腰递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