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城市综合治理,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城市管理领域数据交换共享,深化推进市容管理行政执法智能化应用,持续优化环保监测预警与精细管理,全面推进水、电、油等城市生命线智能化改造,信息化支撑的城市综合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搭建空间地理信息私有云,汇集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绿化市容、水务、交通、房管、路政、环保、规划等行业基础数据,建立逻辑一体化的集中与分布式相结合的共享数据库,基本实现委局间跨行业、跨平台的服务共享调用和基础数据交换应用;平台与12345、12319 和 110 及行业管理信息系统联勤联动与衔接能力稳步增强,基本实现非紧急类城市综合管理领域的全覆盖,进一步深化全市社会治理“大联动、大联勤、微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和政府服务能力。
持续推进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市级平台建设。截至 2016 年底,市级平台按计划完成主体工程模块建设,升级优化了综合展示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以及共享交换子系统,强化了平台的考核评价、专项调查、市级督查等功能以及数据分析能力,实现对市级平台的优化升级;区级系统平台的升级改造全部完成,管理功能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系统已全面覆盖全市16个区,覆盖面积达1433平方公里,划分万米网格40 625个、责任网格1829个、部件总数达1202万余个,形成全市一张网的城市网格化管理格局。
全市基层网格化管理内容持续拓展创新。全市16个区结合实际进一步拓展了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管理内容,213个街镇在完成街镇级平台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村居延伸,村居工作站基本实现网格化全覆盖。2016年考核全市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共计立案住宅小区类16万件、市场监管类案件4.4万件、农村管理类0.4万件、街面治安0.2万件,约占总立案量的3.6%。
网格化管理范围拓展至气象防灾减灾与“施放系留气球”等领域,同时基于黄浦区试点在虹口区将“非法金融活动”纳入网格化巡查发现的内容,浦东新区塘桥街道、静安区彭浦镇开展了依托网格化综合管理平台推进供水、燃气、邮政等公共服务进社区的试点建设,有效拓展了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内容。上海地下空间信息基础平台项目完成验收,黄浦区、长宁区、普陀区、徐汇区、浦东新区(内环内)、静安区、宝山区(外环内)、闵行区(外环内)、虹口区、杨浦区、闸北区以及虹桥枢纽等区域地下管线完成竣工验收,全市中心城区共普查探测及整合各类地下管线数据长度约为2.6万多公里;建立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综合应用系统、上海市重大工程交叉风险管理系统等,开展地下管线协同管理、重大工程施工风险管控等示范应用。
网格化工作机制持续完善。重点开展网格化监督发现实效和综合监督实效的市级督查,进一步明确了“应发现尽发现、应处置尽处置”的考核导向;16个区及下属街镇均建立相应的网格化管理机构,负责指导监督街镇机构具体工作,同时构建“双向通道”,通过系统平台将主动发现的非本机政府职责范围的相关事项转交给相关部门办理,2016年3月底开通以来,徐汇、普陀、宝山等区顺利将归属于市级部门的通信架空线坠落、井盖缺失等问题上报市级平台处置;街镇机构负责在基层及时发现、有效解决问题。
结合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工作深化拓展的实际情况,修订形成2016年版《考核办法》,修订完善了部分考核指标与督查内容,强化对发现监督实效、指挥协调实效、综合监督实效以及运行管理机制等4个方面的考核,进一步提高区、街镇网格化综合管理的问题及时发现、处置的能力。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各区基本完成了今年对区、街镇中心骨干人员、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任务,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要求和考核指标。
浦东新区居村委电子台账系统建设实现了浦东新区下属36个街镇和1200余个村居委及相关委办局单位的台账管理的智能化应用,系统整合了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农业生产、残疾人信息、社会保障等各类数据信息,台账数量达1400多万条,同时构建了以新区、街镇、居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操作平台,基本实现各街镇台账数据、各条线业务数据的信息查询、报表统计、决策分析等功能,实现了“千点三核一平台”社区治理工作架构,为深化各个街镇、居村综合治理与服务提供数据支撑与决策依据。
宝山区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升级,系统进一步整合了实有人口、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社区资源等信息,通过系统应用实现了工作台账从108本减少至4本,表单从736 张减少至117张,切实减轻居委干部工作负担,电子台账的信息化应用与基础信息资源的智能分析,为居委干部查询共享资料、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极大便利,进一步提升社区智能化治理水平。
金山区朱泾镇等街道、金山工业区建成以“电子走访”为主的社区治理平台,目前平台已覆盖全区各村和居委会,截至2016年8月,平台共产生电子走访92473条信息,电子巡查12624条信息;积极推动平台移动应用,2016年上半年全区9个镇1个街道1个工业区的掌上社区APP上线,至8月底已有5832户居民实名认证。目前已实现全区“电子走访”和“0频道”全覆盖,基层联动治理与社区自治能力有效增强。
围绕“一个共享协同平台,两个专业应用系统”,开展上海绿化市容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完善工程,并汇聚全行业30多个业务子系统数据,构建了绿化市容行业数据仓库。目前平台内行业数据记录已达440万条,行业各专业部门工作人员通过平台可查询检索绿化林业资源信息、环卫基础设施信息、无序设摊情况、户外广告规划、行政审批许可、各类网格化、城管和投诉案件等45个行业内部主题数据集,同时可实现其相应的关联数据的查询功能。
绿化市容行业数据仓库有效打破了信息与管理壁垒,一方面实现无序设摊业务数据的共享交换,为无序设摊的动态管控决策、城管综合执法的勤务安排等提供数据支撑;同时整合了现有渣土申报、车辆监管等系统,与市建管办、交警、城管平台等实现信息共享,实现管理与执法之间无缝衔接,建立对违规行为发现及时、执法高效、查处有力的综合监管系统,进一步完善建筑渣土业务协同建设。
在行业数据仓库基础上,集成了市容、环卫、林业、绿化四大行业已有空间信息,共计 60多个专业图层、15个共享图层、近百个标准图例,同时纳入长途客运站、公交枢纽、公交站点、客运码头、机场、全市河流、全市湖泊、产业区块、基本农田、国家级工业区、集中建设区、河口海岸、市级工业园区、水文地质、电话亭等15个地图服务,全面实现了绿化市容行业“一张图”数据整合,为业务决策提供更为全面和丰富的数据支撑。
依托绿化市容行业“一张图”,建立了同时适用于PC端和移动端的绿化市容地理信息共享平台,通过该平台将各类地图服务提供给相关业务系统使用,同时提供包括地图基础功能、缓冲区分析功能、坐标转换、查询定位等在内的功能性接口与服务。行业空间数据的整合汇聚,一方面确保了数据资源的可靠、可用、可信,为整个社会经济和政府运行提供数据支撑服务,同时对全面推进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智能化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一中心、两平台、三应用”的环保信息化基本架构持续完善,实现对大气、水、噪声、辐射、土壤、生态等环境要素监测监控的全覆盖。建成空气质量在线监控和 AQI 日报预报系统,实现空气质量状况的实时发布。完成环境应急与辐射管理系统上线试运行,通过提升事故预警、应急响应、决策分析、处理处置等信息化水平实现了全市环境应急和辐射管理的业务协同。建成建筑工地扬尘与噪声在线监测管理系统,并开发基于iOS和Android的手机 APP应用,进一步强化对全市建筑工地扬尘和噪声的监管能力。建成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实施调度和评估信息平台,实现对全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任务分解、执行跟踪、责任考核进行信息化管理。
建成水和大气污染源在线监测、重点产业园区大气污染物监控预警、重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许可证核发与证后监管、危险废物管理、移动执法等系统,形成市区两级排污许可证申请、许可证核发等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模式。建立污染源统一编码库和管理核心库,实现了污染源监管的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通过与法人库信息对接完成3000多家污染源的赋码操作,建立了编码的生成和查询服务,实现重点污染源“一源一档”管理;同时,污染源统一编码系统对接了排污许可证系统、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系统,实现跨部门、跨系统间的污染源数据共享,有效提升了污染源监控效率。
依托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警预报中心建设,通过“411”工程(即监测数据共享与综合观测应用系统、污染源和排放清单管理系统、预测预报系统、区域预报信息服务系统4个子系统,1个区域预测预报业务集成平台,1个以会商中心为核心的系统运行基础环境),于 2016 年底完成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系统招标并启动建设,开展区域污染形势及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开发各类分级业务预报产品。系统建成后将实现长三角地区第一个跨省市、跨部门的大气联合观测以及区域空气污染预警联动,极大提升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水平与污染联防联控能力。
目前环保局已实现与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测绘院、气象局等市级部门在企业法人审批及监管、建设项目环评审批、AQI大气环境监测预报、环保空间等领域的信息资源共享;同时构建了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LIMS、区级数据共享和综合应用系统,实现市、区两级环境信息的共享,有效推动环保信息化领域的跨部门、跨层级协同服务。此外,上海市机动车简易工况法环保检测监管平台的建设,实现了与机动车公安局科技处、车管所、交警总队的机动车检测数据的同步共享交换和环保部联网上传数据等工作。在环保审批事项状态查询、地表水水质、重点行业环境整治等6项环保数据开放基础上,2016年完成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在试点企业开展公开企业基础信息、排污信息、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行政许可、应急预案、其他应当公开的环境信息等6个方面向社会公开,有效督察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信息发布情况。后续将继续完善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管理要求,扩展统一公开的环境信息内容。
完成崇明智能电网200千瓦/1兆瓦时钠硫储能电站综合示范应用,电力储能、智能配电、智能微网等新产品新技术示范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成效明显。淮南 - 南京 - 上海交流特高压工程上海段建成投运。500千伏虹杨站成为全市“文明施工、维稳工作”两个升级版,电气安装完成60%,隧道工程全线贯通。完成新潭、宛平等18项22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并完成长春、古美等2个220千伏老站改造。稳步开工110千伏恒皋、津航、湖滨等3个受阻工程。建成迪士尼、陆家嘴等5个智能配网示范区。奉贤换流站调相机应用、500千伏崇明输变电工程等89项35千伏及以上项目获核准。
在大沽路道路照明灯杆综合利用(即“智慧灯杆”)试点的基础上,2016年结合区级道路改造、架空线入地、区域环境整治、智慧城市建设等因素,选定6个区8个试点区域,并完成灯杆综合利用特许经营方案和招标文件的编制,并成功启动外滩一期(黄浦公园和200米路段)范围的试点,稳步推进黄浦、普陀、金山、嘉定等部分区域试点建设,实现了上海在道路照明管理和城市综合管理上的创新。2016年完成全市约55万盏路灯的位置和属性数据的普查,并形成基于GIS地图的照明设施基础数据库。上海智慧照明创导联盟、创新产业基地、人才实训基地等正式落户普陀区长征镇。“智慧灯杆”以节能和智慧照明为核心功能,融合了电动汽车充电桩、智慧安防、环境监测、信息交互和无线城市等城市管理服务功能,实现道路照明灯杆综合利用的节能、智能和多功能的目标。“智慧灯杆”具有高度的功能可拓展性,未来将根据现场需要,进一步加载RFID电子标签、停车收费咪表、交通指示灯、道路指示牌、停车收费指示牌、网络专车信息屏等模块,并推进“智慧灯杆”在相关园区、商圈、新城开展试点应用。
基本完成“数字海洋”上海示范区工程,实现基于三级安全等级保护的水务、海洋两网合一;配套编制《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指南》《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完成与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908普查数据和相关监测预报数据的接入和入库,形成数据长效共享和更新机制;完成平台综合业务系统科技服务、海洋门户等功能模块及行政办公模块的部署和集成,进一步加强与涉海单位的信息共享和业务联动。上海市水资源管理系统在地表水、地下水取水量和大用户水户取水量实时监测领域进一步深化,启动水资源管理系统二期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项目招标。完成156处基本型积水自动监测站点主设备部署,积水自动监测基本覆盖全市现有危险和严重积水的下立交,监测数据实现与路政、公安等部门交换共享。建立覆盖8个水利片128座水闸水资源调度和36座通航收费的监测管理平台,时完成36座通航船闸通航管理系统与闸站管理系统的数据连通,有效提升水闸运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国家防汛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和市洪水风险图项目建设,提升防汛信息化保障能力。建成水务海洋数据云平台,为全市防汛、水务、海洋信息化通过集约化的资源建设提供稳定、高效的云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