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智慧城市与智慧社会建设

2018-08-30 06:17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8年5期
关键词:智慧融合信息化

十八大以来,国家和社会提出了很多信息化观念,包括“四化”新形势、社会信息化的形势、数字经济的重新定义等,过去有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十八大提到“四化”同步继续坚持,还有两化融合更加落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未来中国信息化和信息化发展场景将是在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大的目标引领下推动实体化和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

智慧城市发展历程

智慧城市在中国已经有十年左右的发展历程,十九大报告用智慧社会代替智慧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我们确实取得快速进展,但是也有很多现实问题。

2015年12 月中央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落实城市规划,建设智慧城市做了新的战略定位,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理念。“智慧城市”这个词虽然是一个舶来品,但是在中国落地之后的理念、内涵、使命、重点、路径、模式等中国化的探索在不断深入。随着业界的不断发展,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融资创新等方面也在不断深化。中国智慧城市建设都是比较注重顶层设计和总体的规划,中国政府执行力强,国外政府资源匹配的能力不如中国政府,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从以往的跟跑、起跑,到现在某些领域与先进城市并跑甚至超越,一些国内智慧城市在国际上也得到认可。

智慧社会新理念

智慧社会是在智慧城市理念上的拓展,是智慧城市的升级版,是智慧中国的代名词,智慧社会是数字中国的将来时,现在的发展还处在数字阶段,智能化才刚刚起步。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智慧社会是我们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凝练的前瞻性的概括和重大的判断。

智慧社会从范畴来讲可以归纳为智慧城市和智慧乡村。智慧社会更多地体现城乡融合发展的根本要求,解决了只顾城市不顾乡镇这样一个问题。乡村振兴战略主要解决乡村社会发展的短板问题,智慧社会的理念就是为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提出的,智慧社会理念是智慧城市发展理念中国化和时代化的重要论述。智慧社会是与“四化”同步的基本载体,也是“四化”同步的必然结果。

智慧社会和现代化发展总体特征就是“四化”同步,发达国家“四化”发展都是串联的,先有农业化,然后工业化完成城镇化,最后信息化。中国的“四化”是齐步走,同时发展,所以要解决他们之间互为动力,如何协调,如何最优、可持续等问题。

“四化”同步中遇到的挑战

2003年到2015年,国家“四化”同步的系数呈上升曲线,十八大以后国家“四化”同步的数据更加提升,2012年“四化”同步整体处在初级协调阶段,2015年已经进入到终极阶段,“四化”同步过程中,融合不够、互动不足、协调不力问题还是比较突出。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不充分;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我们现在比世界工业化还落后10个百分点;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产城融合这些方面亟待解决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问题。信息化和城镇化的融合就是智慧城市,现在还在发展的初期,城镇化和农业协调发展不力,城乡差距比较大,工业与农业、信息化与农业基本没有实现良性互动,这就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

“四化”同步过程中,区域发展很不均衡,东部地区已经处于良好协调状态,中部处于中级协调状态,东北处于初级协调状态,西部属于勉强协调状态,这种区域不平衡非常明显。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智慧社会发展,需要更加发挥信息化的核心引领作用。“四化”里面信息化作用与其他“三化”不是并列的,对其他“三化”有如虎添翼的引领作用。同时要坚持工业化的主导地位,城镇化的载体平台功能,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改变发展策略,增强“四化”发展的提升力。推进制造强国和服务强国的建设,强化“四化”同步发展的牵引力。中国现在整个工业的增长出现一些下滑,十九大提出振兴实体经济,转变发展方式,要成为“制造强国”还有很多路要走。

两份调查的启示

十九大报告提出国家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智慧社会建设中表现非常充分。

国家信息中心对全国220多个地级以上的城市做智慧城市评价,按照25个部委对智慧城市的共识形成定量的打分体系;总分100分,调查平均分只有58.03分,智慧城市还处于起步期、准备期,80%的城市都是70分以下,这是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一个现实。从区域分布来看,排名前一百名的城市大多都是集中在中东部的大中型城市,中部、西部相对表现比较弱。

同时,国家信息中心也做了两百多万份的市民体验问卷,让老百姓从10个层面对智慧城市的满意度打分,满分100分,普遍只有60多分,所以老百姓对智慧城市的满意度不高。

很多地方、很多机构做智慧城市评价,各种各样的所谓排名,把一些大中城市排在前面,而通过市民体验问卷得出的200万份有效结果中,一些大中城市反而排在后面。这表明并不是信息化程度高、电子政务的满意度高,智慧城市的满意度就是高的。老百姓的评价才是最可靠的、最可信的。地方填报数据,不可避免的有一些水分,但是老百姓这样200万份以上的问卷,10个民生领域的回答,这是非常有说服力的。可以看到,排名靠前的很多都是小城市,这说明,那些小城市的老百姓对他们所生活的那座城市智慧城市提供的服务满意度更高。

深入理解和建设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在处在“三期叠加”,第一个是战略机遇期,第二个是起步成长期,第三个是创新发展期。所有的智慧城市发展,实际上就是社会发展的大转型。过去工业化社会如何转型到信息化、智慧化的社会,评价方式、感知方式、关注重点都要发生深刻的变化。过去以重化工业、加工制造、经济增长作为主要承载目标的城市发展目标,现在转向生态文明、智慧产业、智慧经济,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理解智慧社会要有新的信息世界观,除了人类社会、物理社会,现在有了一个非常真实的信息网络空间。我们更加强调在信息网络空间如何对城市、社会进行重塑和再造。但智慧城市和智慧社会不仅是虚拟世界打造的,还要看在实体城市社会规划是否合理,我们整个人群的能力和素质是否契合。

新型智慧城市和智慧社会建设,要做到“三融五跨”,就是要做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利益、跨地域、跨金融、跨业务的服务。智慧城市要破解过去发展中技术很丰满,问题很骨感的问题;要解决大城市小智慧,新概念、老问题,好愿景、弱体验的问题。

要补齐改革创新的短板,智慧城市不是简单的城市信息化,而是城市发展方式的智慧化,凡是有利于社会发展智慧化的做法都是智慧城市的做法,用这些内容倒逼社会的秩序、管理机制、运营机制、产业发展模式、社会治理方式、惠民服务的理念,要进行改革,进行创新,而不简简单单做一些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的叠加。同时解决发展实效短板、区域差异短板、长效运营的短板和信息安全的短板。

每个人在城市体验到的幸福感和社会的结构、城市提供服务的效率密切相关,所以个人幸福和智慧城市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

“四化”同步在有阶段性地进行,有发展路径规划,不可一蹴而就。未来构建智慧城市或者智慧社会,也一定要有整体地考虑,渐进式地考虑,要按照十九大报告的要求,要从人民关心的问题做起,用技术融合打造未来美好的明天,让老百姓在智慧城市和智慧社会建设过程中,更加体会到城乡生活的幸福感、美好感,有更好的发展未来。

猜你喜欢
智慧融合信息化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月“睹”教育信息化
融合菜
月“睹”教育信息化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融合》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