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牡丹》中牡丹形象的文化解读

2018-08-29 11:00张利嫄
北方文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牡丹

张利嫄

摘要:《红牡丹》是林语堂晚年的代表作品,也是林语堂所有小说中被人誉为最香艳的一部小说。本文从文化角度来解析《红牡丹》中牡丹的女性形象,以期揭示出其独特的个性特征,并对林语堂笔下的女性形象有一个更具体与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红牡丹》;牡丹;文化角度

《红牡丹》共塑造了牡丹、素馨、白薇三位不同性情的女子,其中尤以牡丹最为独特动人。从历史文化角度对白薇进行窥探,可以发现她身上有明显的不同于传统女性的时代特征。牡丹大胆追求情欲和自己的幸福,她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对传统女性形象的反抗,而她的形象的形成又与作家自身以及当时的文化语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传统文化中女性话语权的缺失和附庸地位

在传统的封建文化中,女性没有话语权,男性利用绝对的话语权对女性在文化上进行规劝和惩戒,使其驯服,从而丧失独立的自我,甘身处于被压抑的地位。在中国男人或者整个中国社会的视角里,女性都扮演着一种他者,处于边缘的地位。在男人的强音之中,女性似乎只有通过依附男性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她们的宿命就是厮守家庭,并且要从一而终,即使丈夫死了也不得改嫁,而要守着所谓“贞节”孤苦一生。传统文化桎梏下的女性在婚恋问题上可以说是毫无自由可言。

二、至真至情的牡丹

传统文化下女性的附庸地位及其话语权的缺失,让女性始终处于被压抑的地位。但在新的文化背景下,林语堂笔下的牡丹却有着别样的气质和风采。

牡丹敢于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她清楚是儒家学说让女性处于不得翻身的困境,她厌恶这种压制人性的礼教,丈夫死后,她不愿守节终老,去求得世俗的所谓节妇。她要挑战封建制度,离开夫家,重新找一个理想的配偶,开始一段新的、幸福的的婚姻生活。“牡丹具有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她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女性对自由独立的追求,对自由恋爱和自主婚姻的强烈要求。”[1]她的一生都在追寻一份灵肉和谐的完美爱情。牡丹一生除丈夫之外有四个男人,初恋金竹与其青梅竹马却被活生生拆散,但她却敢于做出壮举,在金竹死后,冒着被骂被打的风险去金竹的丧礼上哭丧;堂兄孟嘉是牡丹的精神知己,两人相遇相知相爱,但孟嘉衰老的身体满足不了牡丹肉体上的欲望,而且两人是堂兄妹,不能结婚;诗人安德年可以说是最符合牡丹有关理想男人的标准的,可他的儿子突然离世,牡丹不忍他的妻子同时忍受丧子与失去丈夫的双重打击,遂与他和平分手;牡丹最后选择傅南涛做自己的终身伴侣,南涛对她的爱自然而单纯,他们的结合也许并不是牡丹所期望的完美婚姻,但却是一种自然的回归。

牡丹亦勇于把握自己的生活。在封建社会中,女子一般是足不出户的,与世俗社会十分隔膜。牡丹却不是这样,她冲破封建礼教的樊篱,对自然、社会充满了好奇。在运送丈夫灵柩回乡安葬的途中,她让船停在青江,这样她就可以去游历山神庙,欣赏青江的绝丽风景,与世俗生活来个亲密接触了。牡丹在她的日记中写道:“人生中此等花花絮絮,所有生命力旺盛之人,我皆喜爱。我亦爱群众中之悲剧与群众充沛之活力。”[2]牡丹就是这样始终对人生充满热情,她总是能不为现实所困,在平凡的事情和风景里發现无限的生活乐趣。

三、牡丹形象形成的原因

(一)作者自身创作背景

林语堂作为“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接受的是中西兼并的教育。西方现代女性意识的浸润让他开始对中国传统受压迫妇女的处境进行深刻挖掘和反思,并开始关注女性的自主和独立以及爱情和婚姻。他开始以自己的方式来书写“本真女人”,由于是从封建社会走出来的知识分子,他对几千年来受压迫、禁锢的女性命运有着深切的感知,也对男性话语权对女性身心的压抑有着理性的认识。他对笔下的女性是欣赏和尊重的,希望她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去恋爱、结婚和生活。他的这种新兴女性观显然对牡丹蔑视理学,追求自由独立的个性的塑造产生一定影响。

另外,“林语堂的思想受道家影响很大,道家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物质与精神的和谐,主张天人合一”。[3]林语堂也崇尚返璞归真,他的作品基本上都融入了一些道家思想,塑造了一批体现道家生活态度的人物形象。“他主张女性走出闺房,去体验自然世界的美好,还认为热爱自然,解放天性的女子最美”,[4]而牡丹正是这类女子。

(二)时代文化因素

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女性无法张扬自我个性,实现自我价值。但当历史的车轮踏上一个新的征程,女性的命运也翻开了新的篇章。

近代以来,西方“进化论”“自由民主”等思想不断涌入我国,造成了我国中外思想相互碰撞、新旧文化相互冲突的局面,国内随之掀起了思想启蒙运动,这其中女性的启蒙与解放是重要的内容。维新派对传统的“理”进行了否定,主张男女平等,反对缠足等封建陋习,并积极为妇女争取地位和权利,鼓励女性冲出封建桎梏,去实现自我的权利和自由。同时兴女学,办女报,并为女子也提供留学机会,这些举措对妇女的觉醒和解放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一些先进的女性知识分子(如秋瑾),宣扬妇女自由、妇女解放的思想,并亲身实践,她们是探索女性解放道路上的先驱者,为当时的女性树立了榜样。

牡丹就是生活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新时代为她追求身心自由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她可以去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和丰富有趣的生活,自由发展自己的个性,从而活出本真的自我。

参考文献:

[1]王兆胜.林语堂的文化情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210.

[2]林语堂.红牡丹[M].张振玉,译.西安:陕西文艺出版社,2007:189.

[3]施建伟.林语堂在海外[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89-90.

[4]孙绍先.女性主义文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27.

猜你喜欢
牡丹
牡丹叶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艳如牡丹腻似莲
“三不够”牡丹节
牡丹
牡丹归来曲
牡丹的整形修剪
牡丹吊兰及其栽培技术
低调盛开的“牡丹”
“牡丹”情
牡丹“画”开别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