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晓颖
摘 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的肯定。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提出文化自信的理念,并将其视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所在。提升文化自信是当今高校的主要任务,而德育与文化自信的联系更为紧密。要提高文化自信理念下的高校德育工作,就要弄清文化自信与高校德育工作的关系。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校;德育;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坚持文化自信的指导思想,是应对客观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产生于实践当中,是人与人的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和人自我意识产生的产物。它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人与自然关系的总和。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在一定阶段受当时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具有鲜明的社会历史性。
从国际上看,冷战结束以后,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当今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逐渐呈现出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信息多元化等特征。从国内来看,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先后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使我国经济社会出现了巨大的转型。在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社会道德必然随之显示出多元化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德育工作要坚定文化自信理念,夯实文化自信基础,以應对日新月异的国际国内形势。
2.坚持文化自信的指导思想,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进入了大众化的时代,这给高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一方面,新时期的高等教育资源和理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后勤保障的社会化、就业政策的调整、素质教育的普及等都给高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一些列的问题。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学生的道德水平参差不齐,不同生活和教育背景的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标准差距很大,这就要求德育工作不能再搞“一刀切”,还要统一标准和内容。
3.坚持文化自信的指导思想,有利于高校德育工作者的专业化
高校德育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是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基本方向。高校德育工作者队伍包括党团干部、思想政治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教师。
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定位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指路人。要做好这个定位,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坚定文化自信的理念,从中国文化中汲取丰富的道德营养,来锤炼自己的道德水平。
1.以传统文化为基础
英国学者罗素指出:“从孔子的时代以来,古埃及、巴比伦、马其顿、罗马帝国都先后灭亡,只有中国通过不断进化依然生存,虽然也受到诸如昔日的佛教、现在的科学这种外来影响,但佛教并没有使中国人变成印度人,科学也没有使中国人变成欧洲人。”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延续了五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今高校德育工作的基础。
2.弘扬优秀革命文化
在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高校德育的内容还包括优秀革命文化。优秀革命文化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这些精神的精髓,则是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实事求是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3.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创造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造和发展的过程,正是文化自信理念的体现。同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本身也成为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德育工作中,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德育的内容,来解答高校学生的现实问题,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锤炼他们的道德品质,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4.吸取外国先进文化
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已成为大势所趋,身在其中,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吸收外国文化中的精华,来丰富我国高校德育的内容和方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外国文化中的积极进取和探索精神,以及思考人与人、与社会以及自然关系的思辨精神,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当然,在借鉴外国文化时,要仔细加以鉴别,防止外国落后腐朽文化的侵蚀。
[1]罗 素.中国问题[M].秦 悦,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164.
[2]徐 梦,刘福会.文化自信的内涵及意义初探[J].智富时代,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