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剂型和药物传输系统的发展探讨

2018-08-29 01:31陈萍萍刘昌发李健
求知导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发展

陈萍萍 刘昌发 李健

摘 要:随着近年来药剂学的蓬勃发展,诸多剂型的药物和传输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而这些新的剂型和给药系统也为制药企业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将对我国现代化药物剂型和药物传输系统的发展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詞:药物剂型;药物传输系统;发展

中图分类号:R452    文献标识码:A

一、药物剂型

1.“普通”剂型和制剂

近年来,人们习惯性地将各类速效、短效药物称为“普通”制剂,用于区别其他药物传输系统。在我国临床中,药物剂型主要以片剂、胶囊剂、软膏剂、注射剂、丸剂等为主,这些剂型都是跨学科、跨领域思想与技术相结合的成果,同时伴随着诸多新型技术和设备的应用。现如今,这些临床常规剂型和制剂的外观更加便于给药,质量也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2.新剂型的研发

新剂型的研发主要是基于目前多种剂型、多种给药模式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轻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用药的顺应性的研究。研发诊断患者的生理特征和疾病类型、发病部位等特点,开发出能够满足速溶、速效等要求的药物制剂(如软胶囊、滴剂、分散片、速溶片等)或者具有协同作用的复方制剂,用于减少临床给药副作用,这也是目前国内外相关制药企业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3.我国剂型和制剂创新现状

现阶段,医药中间体、原料药以及制剂成为我国医药工业的三大支柱,其税前利润分别为5%、10%、80%,故而诸多大型跨国制药企业均投入巨资进行新化合物结构药的研发工作,并将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进行外包定制生产,重点对高性价比药物进行创新和研发,导致跨国制药企业在我国产品份额虽然只占到25%,但是盈利却达到75%以上。而我国虽然在近年来加大了研究力度的投入,但是仍处于弱势地位。我国目前上市药物中,超9成以上为仿制药,忽略对新剂型、新工艺、新敷料、新设备以及自主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研发。随着我国新药研发进入新时代,大量国内制药企业也将发展方向由传统原料药生产向制剂转型,加大了对药物的创新、工艺改进以及提升质量的投入。

二、药物传输系统

1.药物传输系统研究现状

药物传输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s,DDS)即人们在预防和治疗疾病过程中应用各类治疗药物时的不同给药形式。全球药物研发呈现新化合物实体和药物递送系统齐头并进的事态,故而药物传输系统的研发工作也成为制药行业前沿、先进和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近年来,新型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药物传输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的药物传输技术相对于传统给药模式而言,具有安全性高、功效强、便捷、可控、延长药品生命周期等优势,也使其成为大型跨国制药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控缓释制剂技术

控缓释制剂在20世纪70年代被逐渐认可,并在随后的数十年间取得了巨大的技术性突破,目前国外对此类制剂提出以提高患者在疾病状态下的药效为目标的要求。一般临床中主要采用片剂或者胶囊剂口服给药,根据释药原理,可将其分为亲水凝胶骨架片、非亲水凝胶骨架片、膜控性多颗粒口服缓释制剂以及渗透泵型控释制剂和胃内滞留给药系统、脉冲释药系统、肠道定位延长释放制剂等多种类型。其中以多单元给药系统的应用前景最为广泛,其具有释药效果稳定、流动性好、生物利用率高等特点。另外一些非口服制剂目前也深受临床欢迎,如注射剂、皮下植入剂等。随着近年来纳米技术和高分子材料的快速发展,一些新型材料及技术被用于控释技术中,如脂质体纳米混悬液、固体自微乳胶囊等相继被开发和应用。

3.靶向给药系统

靶向给药系统是指靶制剂选择性地与细胞相结合产生药理效应的过程,其目前已成为各类特异性药物主要给药途径和方法。而纳米药物制剂的出现,也为人们开拓了新的视野,并逐渐发展和完善成为靶向给药系统。尤其是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靶向给药系统已经成为其重要的治疗手段,用以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目前常用的靶向制剂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①载体的形态和类型,其可分为微球剂、毫微球剂以及脂质体、包合物和单克隆抗体偶联物等;②靶向源动力类型:其可分为被动靶向制剂和主动靶向制剂以及物理化学靶向制剂三类。被动靶向制剂主要是指载药微粒,其能够被单核—巨噬系统的巨噬细胞所摄取,从而选择性地聚集在体内网状内皮系统中丰富的组织和器官的过程。被动靶向给药制剂能够通过增强渗透性以及滞留效应渗出等形式,定位在组织间隙内。而主动靶向制剂则更为高级,其能够到达常规游离药物无法达到的部位。利用嵌合邰技术制备新型介导型载体药物传输系统,具有较高的血脑屏障通过率,从而提高给药治疗效果。物理化学靶向制剂应用化学以及物理方法,在特定的部位给药,使靶向制剂发挥出作用。虽然目前靶向给药的作用较为显著,但是其在应用过程中仍有一定的缺陷,即相关研究成果难以与制药工业相接轨,限制了纳米药物上市的步伐。另外,目前对纳米结构和性质的研究尚不够透彻,限制了其应用。

4.脉冲式给药系统

脉冲式给药系统是根据定时控制崩解机制所设计完成的,其能够在不同时段发挥疗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且耐受能够较好。脉冲式给药系统能够在预设的时间内单次或者多次地释放药物,通过迅速地停止释放药物,从而确保能够在疾病发展的特定时间或者特定部位即刻释放药物,从而达到机体所需的血药浓度。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脉冲式给药系统更加智能化,逐渐转为智能药物传输系统,即系统自身具有传感、处理以及相应释药、停止释药等“自动”药物传输体系,当外界环境刺激相应“自动”功能后,系统根据反馈结果,释放或者停止释药。

5.经皮给药系统

经皮给药系统是将药物以恒定速度透过皮肤各肌层直接作用于局部组织,从而达到全身或者局部治疗的效果,其有效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减少了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同时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能够有效维持恒定血药浓度,避免出现峰谷现象,且给药方便,随时可以中断用药。近年来新型渗透促进剂的开发和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经皮给药系统的效果,而诸多新技术的应用,也有效地促进了药物吸收效果。一些经皮给药的新剂型的出现,也体现出了经皮给药良好的前景。另外,近年来随着临床中对中医研究的日益深入,中药经皮给药系统也日益受到关注,中药经皮给药制剂主要包括中药橡胶膏剂、中药贴剂以及中药巴布剂3个类型。虽然中药经皮给药系统历史较为悠久,但是其符合现代化药物的制剂缺较少,这主要与其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无法兼顾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经皮理论有关。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中西医结合特色的中药经皮给药制剂出现。

现代药剂学作为一门开放和交叉学科,其所涉及的内容较多,故而发展需要依赖新剂型和新释药系统的进步。我国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与国际领先水平尚有一定差距,故而必须加强国家政策的支持,构建高水平、高素质的科研团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产品,加强交流合作,以提高我国药剂学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赛群,彭剑青.药物剂型和药物传输系统的发展综述[J].药学研究,2016(12):721-724.

[2](英)R.C.罗,(美)P.J.舍斯基,(英)P.J.韦勒.药用辅料手册(第四版)[M].郑俊民,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2.

[3]祁 荣,贺锐锐,李博彧,等.经皮给药系统研究新进展[J].中医外治杂志,2007(1):3-6.

猜你喜欢
发展
印刷术的发展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领导的嘱咐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