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良
(辽宁省国有新民市机械林场,辽宁 沈阳 110300)
杨树是我国平原地区造林主栽树种,截至2015年,我国杨树人工林面积达700万hm2以上,占人工林总面积的1/5,超出世界其他国家杨树栽培面积的总和。纵观我国的杨树发展水平,杨树栽培技术取得了较大提高[1-3],但仍存在优良树种的选育手段相对落后,优良树种的推广力度较弱和栽培技术相对落后的现象。国有新民市机械林场从2000年至2015年历时15年时间,对新林1号速生杨进行了品种选育。
新林1号杨的选种地位于国有新民机械林场35林班3A小班,地处新民红旗乡,东临绕阳河,南靠沈山铁路,122°51′4″ E,41°51′48″ N。
试验区的气候特征是,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水热同期,年平均气温7.6 ℃,年平均降水量605 mm,年均相对湿度63%,年蒸发量1 705.4 mm,年均风速4 m·s-1,无霜期160 d。
地貌和土壤特点是,属辽河流域冲积土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为河流冲积母质发育而成的碳酸盐草甸土,土壤质地为沙质壤土或粉沙壤土,地下水位1~3 m,土壤pH值7~7.2,有机质0.7%~1.8%。
植被区系处于华北植物区系与蒙古植物区系的交汇处,代表性植物主要有小叶杨、小青杨、蒙古柳、旱柳、家榆等树种,草本植物代表种有马塘、黎、狗尾草、青蒿、芦苇草等。
1999年林场技术人员在林场的顾屯工区林地发现几株生长优异的天然杂株,于2000年进行品种对比栽培试验,从中选出一株生长较好的品系与35个杨树品种进行栽培对比试验。采用大区栽培设计,3次重复,每个重复设36个小区,每小区栽30株,每个品种共计栽植90株。株行距4 m×6 m,各品种在小区内的排列顺序为随机抽取排列。
在刚栽植的头1年,田间管理按照相同的管理技术措施,施肥和浇水严格控制数量和次数,春季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1 t,5月下旬和6月上旬在旱季,每隔15 d浇水1次,在7月初雨季前,每667 m2撒施尿素35 kg。期间在6月下旬、7月中旬和8月下旬分别人工除草3次。其余生长年,进行人工抹芽和打杈整枝作业,林地在第1至3年内进行割场控草作业,第3年以后,由于树冠遮阴能盖住树下杂草,可封林保育管理。
在2015年进行杨树品种生长量调查,从试验树种中筛选出11个资料和数据保持较为完整树种,进行生长量统计分析和抗冻性评价分析。数据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计算,统计参考了数理统计分析方法[1]
由表1看出,在11个杨树品种中,从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量上看出排在前3位是新林1号、欧美108和欧美107杨,由材积方差分析和均数差异显著性比较中看出,这3个树种在材积上处于同一个显著水平,排列为第一位,I-214、辽河杨和品系84-306排为第二位,从84-310到82-4等5个品系和品种处于第三显著水平。可以看出新林1号杨在生长量方面是优于其他10个树种,排列为第一位,但与欧美108和107差异不显著,没有明显差异。
表1 新林1号杨与10种速生杨生长量及差异显著性分析
为了评价供试树种的抗寒性,从而为选择优良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从林业行业上聘请6个杨树品种栽培技术专家,调查了供试树种的受冻害情况。首先把冻害表现分为7个等级,按每个等级进行赋分,得分100分为抗寒性优,99~90为良,89~80为一般,79~70为差,69以下抗寒性极差,抗寒性评价赋分标准见表2。
表2 速生杨耐寒性评价打分标准
表3 速生杨耐寒性打分调查结果
由表3速生杨耐寒性打分结果看出,排在前4位的是新林1号杨、荷兰3930杨和品系84-310杨,美×青,而欧美108排在第5位,从这个调查看出,新林1号杨从抗寒性能上处于领先地位,因为欧美108杨在新民地区抗寒表现较好,而新林1号杨比欧美108抗寒性更好,说明推广新林1号杨风险较小,加之新林1号杨的速生性表现,说明品种的优良特性较为突出。
4.1 从15龄的新林1号杨品种对比试验中看出,该品种具有速生性和抗寒性均优的特点,材积生长量虽然与欧美108和欧美107属于同一个显著水平,但总生长量排列第1位,综合抗寒性能方面,新林1号杨明显优于欧美108和107杨。
4.2 新林1号杨发现于新民地区,能否推广到沈阳以北地区仍需要进一步进行品种速生性和抗寒性试验观察。可在新民以北不同纬度地区建立品种对比试验基地,进一步把这个优良品种开发到不同地区,以发挥新品种的3个效益。
4.3 新品种虽经15年的试验观测,但仍需要做抗病虫方面的研究,不同品种抗病虫性能有所不同。与小钻杨对比,不同速生杨抗病虫的能力是不同的,往往优良品种在抗病虫性能上,较次于小钻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