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辽源”探索城市发展新思路

2018-08-29 07:01:32陈桂龙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8年7期
关键词:辽源智慧建设

文|本刊记者 陈桂龙

“智慧辽源”是辽源市推出的一项以信息技术推动辽源经济转型、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提升辽源城市信息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战略工程,对增强城市功能、创新城市管理、打造新兴产业、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公共服务、增进百姓福祉具有重要意义。智慧辽源于2011年在全省率先启动建设,2013年1月被国家确定为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按照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辽源市在37个参与创建的地级市中被评为一类最好,2013年8月被国家确定为智慧城市试点中的综合试点,2014年7月又被国家确定为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在80个试点城市中位列第13名,在吉林省排名首位。

一、“智慧辽源”建设思路

智慧辽源建设在数字辽源建设基础上,以“市长视野、企业视角、百姓感受”来进行智慧辽源顶层设计;以智慧城市建设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致力于探索适合于中小城市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的可持续之路,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按照国家建设智能型新型城镇的理念,结合辽源实际,依据智慧城市试点示范指标体系对智慧辽源的发展方向、创建目标、投融资模式等进行全面分析考量;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为城市产业转型提供一条新路;发展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信息化手段给企业带来生产经营的便利和效益,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加强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最大限度实现便民、惠民、利民;把“不得病”“少得病”“快治病”作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通过对城市事件、部件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的自适应能力。

二、“智慧辽源”建设成效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开始显现。

(1)网络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辽源市已建成覆盖全地区的移动通信网、数据网、传输网等基础网络,所有新建商务楼宇和住宅全部实现光纤入户。全市通信光缆总长度达到30030皮长公里,固定电话用户26万户,移动电话已发展到136万户。互联网用户达到30万户,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接近160G。有线电视用户7.65万户。全地区各类型移动通讯基站总数4264个,其中大型物理基站数1453个,2G网基站1282个,3G网基站812个,4G网基站2152个,WLAN接入点176个。2G、3G、4G网络市区覆盖率均达到100%,城区宽带覆盖率、农村行政村光缆覆盖率均达100%;城市及农村宽带质量稳步提高,入户光纤速率可达100M;城市无线宽带网络已实现了城区政务区域、商务重点区域、交通枢纽、医院以及公共活动中心区域的全覆盖。

(2)云计算中心溢出效应明显

现云中心的溢出效应已经显现,通过对城市数据资源的开发整合,完成了对城市治理、企业管理及居民需求的响应,形成了云端上的新经济模型。云计算中心所提供的数据承载能力,可以使省内外软件企业在运营智慧城市应用项目时所需要的所有云计算业务都不用再自行搭建硬件平台,有效降低了投资和运营成本;同时政府开展的政务系统项目建设都可以布放在云中心上,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降低了行政成本。

2017年东北卓越云计算中心在完成二期建设的基础上,为保障信息安全,有效推动相关政府部门业务系统向政务云平台集中部署和迁移,降低政府信息化建设和运行成本,在东北卓越云计算中心搭建了“政务云”系统,“互联网+政务服务”项目所涉及的硬件及软件系统均已部署在东北卓越云计算中心的“政务云”系统上。目前网络数据交换、数据安全保障、人机交换设备、服务器、存储等硬件设备已安装完成。相关技术人员整体系统联调工作已完成,三级等保标准已通过评审。

(3)重点领域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产业发展领域,重点推进的云端下医药企业协理平台可为企业提供全面的药品制造与销售溯源服务,为个人与企业提供在线咨询等服务,现已在辽源新辉药业、长春宝强医药等4家企业试用,可同时容纳50万在线用户。东北袜园电子商务项目已经上线使用,阿里巴巴辽源产业带已入驻袜业、农业企业300余家。同时开展网络科技服务,承接园区内外网络技术服务项目,包括软件开发、平台建设与维护等。智慧城市配套设备生产制造基地建设完成,可为辽源市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支持产品,已经研发并生产多种智能终端。

社会建设和城市管理领域,平安城市管理系统在吉林省率先完成交通管理、应急处置和公共安全服务系统整合。共建设公共点视频探头7000余个,制高点监控10处;社会点视频探头42330个,数字治安交通卡口174处,共624套设备,实现了重点场所部位全覆盖的立体监控格局。并建成市、县两级平台,建设市级指挥中心一处,实现了所有公共场所点位视频资源的网络化管理,使辽源市成为吉林省首个电子监控系统全覆盖的地级城市。

智慧安监系统已接入应急监控指挥中心。现已实现对辽源卓力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炸药生产)等危险品生产企业监控。智慧工商项目已百分之百覆盖到全市所有食品批发业户。

智慧交通综合监管平台已经实现对社会营运车辆信息的有效管控与调度,目前已经完成市区内全部1201台出租车、117台市政车辆、2080台普通货车和部分危险品车辆的安装使用,其中1500台货车数据已接入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并为公安、交警、应急指挥等部门提供信息共享,该平台的运营使辽源市成为全省首个实现交通集约化、智能化监管的地级市。

地理信息与空间框架系统涵盖了辽源市城区45平方公里的地表及地上建筑数字模型、高清影像数据、全长1013公里的地下管网数据及七大类85小类106679个城市部件数据,共划分1544个单元网格。该系统可为城市规划及智慧辽源各类应用项目提供精准详实的数据信息,并对实际规划用地进行面积测量,在城市整体规划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智慧城管系统已正式投入运行,通过智慧城管系统,案件的发现效率,对事件的处置效率,对应急事件的决策、指挥、调度效率都大大提高;实现了各职能部门资源共享、统一调度和指挥,真正实现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资源,发挥最佳的效益,对城区内划分的1544个单元网格和7大类85小类的106679个城市部件实现了网格化、精细化、流程化规范管理。

2017年3月,辽源市委、市政府正式下发《中共辽源市委 辽源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一号、一窗、一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辽发[2017]13号)文件,全面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目前智慧办5个调研组共调研了38个部门,已获取34个部门103个事项共计839881条信息录入公共信息数据库,有11个局共计74项证照录入电子证照库。

民生服务领域,启动实施了“免费wifi”“智慧医疗”、市民“一卡通”、“智慧养老”、“智慧教育”等系统。

免费wifi项目截至目前已在市委广场、辽河半岛广场、东方广场、茵特拉根广场、站前广场、四百广场、全民健身广场、平安等8个广场和235家商铺布放了WiFi点35个,投入设备45台,投入资金65万元,已实现日均点击量10000人次。

智慧社区项目网格员管理平台已开发完毕,主要功能包含人口信息管理、综治管理、社区政务管理、平安社区管理、民政管理、劳动就业管理、计生管理、出租房与承租管理及党建信息管理等功能。平台现已在新兴社区和鸿民社区试点正式应用,共发放26台社区网格员终端。东艺和新兴社区完成人脸识别摄像头安装,新兴及鸿民社区已完成信息显示屏、健康小屋、智能快递柜设备安装,电子围栏、免费WiFi、摄像头、便民服务一体机和查询机等设备已经到货正在安装当中。目前全市30个社区中,已有29个社区完成人员培训工作,28个社区完成人口数据采集工作,24个社区完成楼栋信息采集工作。

智慧养老项目建设已经完成,已在北寿、南康、长寿等社区开展服务。96616呼叫中心面向全市可提供包括家庭服务、养老服务、实时健康监测等多种服务内容。目前已有社区合作服务企业800多家,义工服务队伍400多名。

“一卡通”项目率先在全国使用实名制和通过二维码扫描推送信息。通过扫描市民卡上的加密二维码,进入“市民卡便民信息平台”可获取政务办事指南、家政信息、就业信息、网上购物、代购业务等服务。目前辽源市民卡已发卡21.5万张,具有2所营业厅,100处市民卡便民服务网点。可提供送卡进社区、水电物业费等公共事业缴费服务,在公共服务领域已经实现全市公交刷卡9.5折,全国79所城市公交互联互通。

(4)总部经济正在形成

卓越云计算中心和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所带来的溢出效应和示范作用已经显现。目前已成功引进包括世界500强、央企、上市公司在内的62家软件企业落户辽源龙山科技智慧产业园。入驻企业将作为各公司的东北总部,以东三省及内蒙古为依托,开展国内外的服务外包、软件研发和智慧城市建设业务。

三、“智慧辽源”建设经验

(1)破而后立 着眼全局 科学规划建设体系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任何项目的建设都不是孤立的,需要多个部门在管理上进行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这是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条件。然而现有政府部门间纵向的管理体系,使“信息孤岛’的存在成为了必然。所以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必须成立强力的专门机构进行统筹管理、运营,协调各个部门配合、落实。这也是营造城市良好产业发展环境的先决条件。2013年被确定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后,辽源报请吉林省编委批准成立了专门的智慧城市建设办公室,打破原有政府部门条块分割的现状,增强政府的横向管理功能。办公室综合协调、管理和推进“智慧城市”项目的建设工作,为进入辽源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高新信息产业企业创造具有竞争力的发展环境。并且该部门与辽源政府各部门平行,充分体现了辽源市政府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高度重视与负责。

智慧城市建设势在必行,这是毋庸置疑的。整体的建设思路说来简单,就是“建给谁、怎样建、谁来建”,看似简单却决定成败。对此,辽源提出了“市长视野、企业视角、百姓感受”的顶层设计理念。该理念具有较强普适性,目前四平、万宁等地已全盘引入这一理念。“市长的视野”就是全民化的市长战略站位,能够看到城市发展的切实需求。以市长的视野去分析辽源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组织多部门合作联动,才能合理制定辽源“智慧城市”建设的主体方向;“企业的视角”就是市场化的城市经营方式,政府与企业的换位思考。企业的最大目的就是盈利,如果项目开展不能够让企业得到利润,再好的项目恐怕企业也不会参与其中。政府引导企业的经营方向,确立了“小政府,大社会”,“政府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的服务型政府理念,直接或间接的转变了一大部分传统企业“卖产品不卖服务”的经营思路,通过智慧城市长效稳定的商业项目和混合项目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百姓的感受”就是建立了全民参与的自觉和利益共享的民生广角。

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辽源紧密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理念,并以国家创建智慧城市指标体系作为方向,将智能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相融合,进而做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

(2)市场思维 深挖潜能 创建多元运营模式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辽源作为普通的内地城市,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基础薄弱。面对建设智慧城市的现实需求,从外部引进这些技术资源成为了必然选择。但是仅进行新技术应用并不符合辽源整体发展的利益诉求,最重要的是促使高新技术人才资源留下来落地生根,成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为此,辽源政府更多采用“市场思维”来推进整体建设。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政府的角色“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想要达成预定目标,必须紧紧围绕“培育市场”和“维护市场”两项工作做文章。

为什么要“培育市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资本技术都是逐利的。没有利润没有市场,就无法构成对信息产业技术与资本的吸引力。地方政府想要盘活智慧城市建设市场,就必须投入资源创造旺盛的市场需求,不断吸引项目落地。如东北卓越云计算中心项目,该项目可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关键的云计算、大数据等支撑服务,同时其产业吸引作用显著,为此政府以一次性投入4000万购买3年服务以及长期购买承诺等条件,促使云计算中心落户辽源。但是辽源城市体量小底子薄,并不具备雄厚的资金流,有限的资金只能用在上述关键项目上。市场的培育工作离开资金的支撑很困难,但是必须坚定不移的进行下去,智慧城市建设市场的牌并不是只有“资金”一张可打。政府通过对掌握的资源进行仔细梳理,深挖管理潜能,向有意向的合作企业提供了诸多的优惠条件。

如土地资源,为企业提供免费的建设及办公用地。通过对政府所属的房屋土地等资产进行核查,将闲置资源备案并进行集中,转为用作企业设施设备安装场地及日常办公场所。

信息资源,利用云计算平台聚集的大量数据资源。在保障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将地理、人口、知识产权等管理机构的数据资源向企业开放。

政策帮扶,帮助企业申请上级政策优惠、融资贷款、资金补贴等帮扶措施。示范效应,充分发挥首批智慧城市试点的作用,为企业提供试验田和充足的经验积累。

在这些优惠条件下,政府采用BT、BOT、PPP等投融资模式与企业开展合作,陆续完成了地理信息系统、一卡通等项目的建设,最终吸引了众多科技企业落户辽源。

(3)资源共享新旧融合推动地区产业发展

辽源在开始智慧城市建设前,地区三次产业结构为8.3:59.2:32.5,呈“二三一”的产业格局,第三产业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6个百分点。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这些行业的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39.6%。真正体现现代化服务业水平的信息、金融、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比较落后,占比仅为10.2%。影响了现代服务业态的发展升级。

面对上述情况,在智慧城市建设伊始,便将发展信息产业,构建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作为整体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东北云计算中心、软通动力等实力强劲的高科技企业落户发展,在链式效应影响下,陆续带动了其他企业入驻辽源参与建设,城市信息产业初具规模。为更好地构建智慧城市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模式,辽源市建设了龙山科技智慧产业园区,可为落户辽源企业提供从工商注册到公司发展所需的全方位服务,现入驻企业达62家。

园区并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将分散的企业集中起来,通过拉近企业间的距离,方便企业间相互了解增强互信。并通过园区有效协调好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形成企业间规划合理的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产品供应、技术研发等多方面的紧密合作。通过大力建设项目一体化、物流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的集成系统,形成一个企业协作网络,在网络内企业占据自己有优势的价值链节点,通过产业链上下游节点企业的分工合作增强价值创造能力。并通过信任、信息共享与共同解决问题增强竞争能力,使企业在网络中获得互补性资源获得竞争优势,从而提高合作效率,不断降低交易成本,造就范围经济。上述合作机制下,园区内企业间通过专利授权、软件平台开发、设备定型制造合作开发了商品诚信溯源系统。并将这套系统与本地区的畜牧深加工产品、高端皮具制造、参茸保健品等高附加值商品相结合,增强了地区产品的可信度及竞争力。

猜你喜欢
辽源智慧建设
辽源鴜鹭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开发
当代旅游(2019年9期)2019-12-09 02:01:19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辽源市优势主导产业分析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吉林辽源地区土温室建造技术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
江南鱼
辽河(2014年9期)2014-10-11 20:05:17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与创想(2013年7期)2013-11-18 08: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