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健康产业支七招

2018-08-28 09:47魏际刚
经济 2018年15期
关键词:服务发展

魏际刚

健康是人类发展的基石。健康产业是为人类健康提供相关产品与服务的各类组织或主体的集合。2016年,中国卫生总费用达4.2万亿元,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6万亿元,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1.84万亿元,保健品销售收入2600亿元,健康管理服务1520亿元。中国健康产业总体规模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健康产业发展前景极为广阔。随着人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中产阶级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推进,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以及政府增加医疗卫生投入等,人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健康需求规模将持续增加,健康需求日趋个性化、多元化和多层次性。2020年中国健康产业规模有望达10万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30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健康产业成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引擎。笔者建议,到2035年,构建起完善的现代健康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创新能力的健康企业集团、一批特色鲜明品质高端的健康产业聚集区、一批具有全球健康资源和要素配置能力的区域。

第一招,构建现代健康产业体系。构建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方位、业态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强大、结构优化、高质高效的集健康管理、医疗卫生、医药、医疗器械、养生、康复、保健食品等为一体的现代健康产业体系。重点构建起完善的现代化学药、中药、生物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的研发、生产、流通体系,构建覆盖城乡集健康管理、医疗、卫生、康复、养生等为一体的健康服务体系。

第二招,培育壮大优势市场主体。做大做强做优医药生产企业。推动医药流通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发展,并向医药物流与医药供应链企业转变。促进保健食品企业规模化、品质化、品牌化发展。支持妇幼保健、传染病防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等成为高质量高效率服务组织;支持专业医疗机构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支持社区医疗机构社会化、大众化、普惠化发展;鼓励民营资本、外资投资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健康咨询研究机构、平台型企业发展。

第三招,打造高质高效健康产业链与供应链。鼓励和引导健康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主体良好合作,合理分工,有效集成。支持上下游主体共同构建安全、高质、高效、透明、绿色、共享、有竞争力、创新力的健康供应链,消除健康供应链环节的短板,实现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通畅、高效、安全,构建可持续的大健康产业生态系统。

第四招,推动健康产业与养老、旅游、文化、餐饮、体育、会展、地产、美容等融合发展。健全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生产流通企业、营养机构、康复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推动二级以上医院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之间的转诊与合作。统筹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资源,合理布局养老机构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医养深度融合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推动健康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医疗健康旅游、养生旅游,建设一批包含健康主题的特色旅游城镇、度假区、主题酒店、养生体验和观赏基地。推动健康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健康产业的文化内核,赋予健康产业更多人文关怀特质,促进健康产业与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有效融合。推动健康产业与餐饮有机结合,发展有品牌效应的健康餐饮和养生餐饮。推动健康产业与体育相结合,形成以健康引导体育,以体育促进健康的良性互动格局。支持举办代表性强、发展潜力大、符合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展览和会议。推动健康产业与地产融合发展,促进房地产功能升级。推动健康产业与美容产业融合发展,催生“美丽”产业。

第五招,优化健康产业布局。根据国内各地健康资源禀赋、自然地理环境、生态状况、历史文化、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培育一大批特色鲜明、专业化程度高、配套完善、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优势明显的健康产业集群。建立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城乡互动、东中西联动、地区协同的健康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各地健康产业集群持续升级。

第六招,推动健康产业国际化。推动健康产业融入全球健康研发、生产、服务、知识网络,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规模走出去相结合,积极承接国际健康服务和研发外包,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医疗卫生、医药、医疗器械、生物、研发等优质资源,全面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和全球健康服务能力,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区域和世界影响力的健康产业集团。根据各国情况,分类实施多层次、多渠道国家间健康合作战略和政策,推动构建全球健康共同体,促进全球健康水平提升。

第七招,推动健康产业现代化。大力发展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精益化、个性化、系统化的健康产品和服务。加强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终端、机器人、人工智能等为支撑的智能健康服务系统研发和应用,推动全社会健康资源与要素的互联互通与协同,逐步构建起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健康档案库与个人健康状况实时监测系统。大力发展面向偏远地区和基层的远程医疗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医疗服务,建立区域远程医疗业务平台和云中心,发展远程诊疗、心电监护、影像、病理诊断、检验等支持服务,远程医疗服务覆盖所有县(市、区)。全面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推广应用人工智能健康服务新模式新手段,促进智慧医院建设,发展智慧健康医疗和便民惠民服务。积极发展疾病管理、居民健康管理等网络业务应用,推进网上预约、线上支付、在线随访、健康咨询和检查检验结果在线查询等便民服务。加强化学药、生物药、中药、医疗器械、营养、康复和基因等领域关键技术的创新,推动重点领域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事实上,健康产业发展还需有良好的文化基因。笔者建议,推动形成东方医学与西方医学、东方哲学与西方哲学、传统与现代、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有机结合的健康新文化。同时,大力宣传“健康是人类最宝贵财富”“健康投资是回报最大的投资”“健康是生产力”“健康水平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与人类文明的体现”等理念。将“天人合一”“上医治未病”“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阴阳平衡与协调”“辨证施治”“扶正固本”等理念与现代健康管理有机结合,提升全体人民的健康认知。

猜你喜欢
服务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