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师传统的音乐教学法在培训师范生教学技能方面目标笼统而不具体,师范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教学技能。音乐微格教学使教学内容变得让学生感到有兴趣、有意义、有价值,特别是采用“同伴互助”的模式让学生更容易学习,使教学过程对学生更有吸引力。本文试图通过对“同伴互助”内涵的分析,研究高师《音乐微格教学》课程中应用“同伴互助”教学模式的作用和意义,并提出了“同伴互助”教学模式的建构方式。
关键词:音乐微格教学;同伴互助;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世纪80年代微格教学引入我国以来,成为一种现代化的师资培训方法。在高师音乐院校中,作为教师教育类课程的《音乐微格教学》,其质量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师范生音乐教学技能训练的效果。通过音乐微格教学,师范生可以对自己和他人的教学活动进行及时的自我反思与自我完善。微格教学除重点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外,还同时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评价意识,以达到提高学生对教学技能的观察和鉴别能力。但是,有学者在对微格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后,归纳出微格教学实践的六大误区,即训练理念陈旧化、训练模式简单化、训练内容单一化、组织实施形式化、变量控制随意化、教学手段传统化。
然而,笔者在对高师师范生进行音乐微格教学实践时发现了许多问题,如:学生训练时间不足、师资力量缺乏、学生间缺乏合作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流于形式,影响了微格教学实施的效果,从而无法真正达到其训练的目标。特别是整个教学过程显得程式化,音乐教学技能结束后进行录像重放,经过自我评析与反馈后,与同伴进行议课,最后教师点评等环节。最后为训练对象调整教学设计与继续教学训练而结束。这些环节对于音乐微格教学训练来说缺一不可,但是无法解决学生在教学技能方面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对于上述问题,笔者在原有研究基础上提出“同伴互助”的音乐微格新模式,并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实践性探索,总结出一定的实践经验。
二、“同伴互助”教学模式的内涵及优势
(一)“同伴互助”教學模式的内涵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实施教研组活动以及近年兴起的示范教学、课例研究、深度交谈、专题讨论等。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乔伊斯和肖沃斯(Jovce B.& Showers B)对教师培训效果不佳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指出:让教师组成小型的同伴互助小组(peer coaching team)动将有助于教学实践的改善。这是同伴互助(peer coaching)概念被首次提出。我国著名的教育学者余文森认为,同伴互助指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相互之问的对话、互动和合作。高师《音乐微格教学》课程的“同伴互助”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生以提升教学水平为目的,通过一定的形式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支撑,最后实现师范生持续主动的提升教学能力,以达到共同进步。
(二)“同伴互助”教学模式的优势
首先,满足师范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种双边的活动,建立在平等互动的基础上,在交流中互促成长。在高师《音乐微格教学》中采用“同伴互助”教学模式可以避免传统的教师权威的教学传授,出现学生因个体差异对知识得不到满足、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受限等弊端。通过“同伴互助”的学习,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根据实际教学技能,设计教学策略,以满足师范生的个性化需求。
其次,培养师范生的责任意识。“同伴互助”是一种个体间相互帮助、交流的过程,给彼此提供学习的机会。在《音乐微格教学》的课堂上,由于规模小,使师范生能认识到个人的责任意识,并能保证同伴在互相学习与帮助中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同伴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越好,师范生的责任意识就更强。
再次,发展师范生的社会性。通过师范生在音乐微格训练中建立起了各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多次不断的互助合作,可以逐步培养师范生的社会敏感性,理解社会规范的意义以及文化内涵,为达到这种期望,促使师范生通过与同伴长时间的合作互助,提高自身的社会技能和知识,对于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是十分有利的。
三、“同伴互助”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音乐微格教学实践中,正如上述所述存在着较多问题:学生人数多、学生间的合作较少、训练时间不足、学生试讲机会不多等。经过笔者多年的摸索与实践,旨在建构音乐微格教学“同伴互助”新模式。
(一)明确目标,确定“同伴互助”模式
以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例,该院《音乐微格教学》课程的总学时数为32课时,分为两个模块,一方面是理论教授,通过讲授与讨论等方式对微格教学的相关技能以及操作原理等进行学习与掌握;另一方面为微格实践,通过学生试讲、录像回放、评价与反思等方式在微格教室里进行。音乐微格教学技能训练主要包括:讲解、导入、弹唱、教学设计、语言表达、结束、提问、评价等音乐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的基本技能。但是由于受到学生多课时少的影响,学生无法进行一一训练。“同伴互助”的模式,可以让小组同伴间轮流上台试讲,听者模拟学生,认真、积极参与同伴的试讲,并参与评价活动。不但学习同伴的有点,还要对其不足之处提出有效、合理的建议。在这样合作互动的环境中,不仅可促使试讲学生认真准备、大胆上台,还可以培养同伴学习中所涉及的各种沟通以及人际交流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音乐微格教学训练的最终目标。
(二)明确职责,组建“同伴互助”小组
在《音乐微格教学》课程中,学生同伴互助的小组规模以6-8人最为适宜。该规模的同伴互助团队既能保证每位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又可以在意见有分歧的情况下采用民主投票,少数服从多数。遴选同伴互助小组的组长作为组织者,他们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还要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如:自弹自唱等专业技能),较扎实的音乐教育基础理论知识以及较强的音乐教学能力,这样能对“同伴互助”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到具体实施。各组的同伴互助组长设计出符合教学需要的时间安排表,各项活动必须按照总体时间,组织本组的同伴进行教学互助与指导活动。如,同伴指导者针对个别钢琴伴奏能力欠缺、自弹自唱水平低下的同伴,安排专业技能较强的同伴对其进行一对一辅导、训练,使其能跟上同伴的教学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后,“同伴互助”小组组长和成员共同就教学技能训练与专业技能训练时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研讨,对一再出现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策略,实现及时的互动与反馈交流。小组成员可以一起备课,共同研究教学设计,商讨教学策略。或借鉴课堂上所看的优秀课例,或把同伴在各个环节的教学手段的优点,取其长处,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同时,将自己可取的优点作为建议推荐给同伴。比如,在进行导入技能训练时,同伴们可以在小组成员间进行对比选择,音乐课的导入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因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入的类型很多,如:直接导入法、间接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生活经验导入法、律动导入法、设疑置悬导入法、情境导入法等。学生可以根据课题的需要进行选择,可以用单一的方式,也可以用综合的方式进行导入。同伴们在设计导入环节时要注意取长补短,扬长从优,不断优化自身教学设计路径,达到最佳的导入效果。在评价方面,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注意鼓励同伴间互相听课、评课,通过这些针对性很强的“同伴互助”方式,使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水平得到飞速提升。
(三)明确模式,有效展开小组活动
“同伴互助”小组合作需贯穿于《音乐微格教学》课程的全过程,包括课堂内外等。其具体实施分为三个阶段,如下: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
该阶段主要在师范生进行音乐微格教学技能训练之前,由任课老师指导师范生围绕各项教学技能训练展开具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包括音乐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技能的基本概念、教学功能、主要特点以及常用的类型等,为学生的音乐教学技能训练打下理论基础。同时,教师利用所收集的教学视频,让师范生观摩每一个教学技能的演示,为学生上台试讲做好心理准备。另外,要事先安排好每一个小组,根据组员的特点选择一名音乐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的同学担任组长,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同时,学生确定所要训练的课堂教学技能,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开始编写教案。教案的撰写不仅要细化教师的教学行为,更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描述与预设。
第二阶段:实践运行
实践运行阶段是“同伴互助”学习全面展开的阶段。在此阶段里,师范生正式进入微格教室进行音乐微格训练,“同伴互助”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展开。在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同伴互助”小组成员开始依次按照事先编排好的顺序走上讲台,交替承担教师角色进行课堂教学技能的实战演练,同组的成员们则是学生的角色,以此组成微型音乐课堂,师生互动交流形成教学技能的演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指导教师应做好记录与信息采集工作。在学生试讲时,指导教师对整个过程进行录像,包括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进行采集与记录,以方便后续的反思、评价等活动提供有效的反馈材料。另外,指导老师通过微格设备观察每一位受训学生的表现。对相关教学技能运用较为得当的学生作为该技能项目的负责人,还要观察每个小组的专业技能水平,从中挑选出突出的学生来承担负责人。例如:挑选每个小组中即兴伴奏能力较强的学生充当“导生”角色,以指导同组即兴伴奏能力较弱的学生。當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师生之间需要及时的沟通与交流。
第三阶段:评价反思
这一阶段是对师范生教学技能学习情况的反思与评价,也是音乐微格教学最为重要的阶段。首先,由“同伴互助”小组组长组织每位同学对自己教学技能训练的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同时,小组成员之间展开反馈评价学习,也就是针对他人的教学进行评价。一方面可以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另一方面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实践基础。接着,教师针对每个小组的训练情况进行点评,并针对小组中每位同学存在的问题一一解析,甚至亲自示范。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并能掌握音乐微格教学评价的技巧。指导老师还可以将教学视频上传至互联网,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不断的揣摩。在经过小组成员的评价与指导老师的点评后,学生根据自我反思与评价中所指出的问题及时修改教学设计,为进行下一轮的微格技能训练做好充分的准备与学习。
综上所述,在高师《音乐微格教学》课程中采用“同伴互助”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解决师范生个体素质、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互动合作,整合了师范生的集体智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在此期间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例如: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培养和选用,如何制定评价体系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只有解决以上问题,才能使“同伴互助”在音乐微格教学中更加有效的开展,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苏继红.谈微格教学中反馈与评价对师范生从教能力的影响,教学研究,2007年第3期,第246-248页.
[2]刘鹏,安玉洁.微格教学的多元化结构,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第9期,第55-59页.
[3]余文森.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黑龙江教育,2003年第10期.
[4]李荣江.同伴互助: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之道,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21期,第35页。
[5]余文森,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第53-58页.
作者简介:薛瑾(1982—),女,汉族,福建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学。
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B类项目“高师《音乐微格教学》课程“同伴互助”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JB13068S)。
报刊荟萃·上半月2018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