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很难满足当下日益发展的文化需求,新型的适合当今大学生的教育模式急需出现,这样才能够使得高校培养出更贴近社会真正所需要的人才,文章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意义,总结出了一系列改进的措施和建议,进而促进高校能够有效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习总书记曾说:“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当代大学生在青年群体中拥有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敏捷的思维,因此他们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仰望星空的同时不忘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不断锤炼自身高尚的品格,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但是,社会和家庭双重压力,学校继续施压,大多数又是独生子女的现状让社会各界对他们寄予厚望。对其施加的心理压力是好是坏,能否一直是他们的动力,能否保持积极向上,能否成长成才。这是目前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必要性
(一)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
现今社会提倡全面成才观,需要大学生同时兼顾人格、知识、能力三者和谐发展。也是正确的成才观和教育理念。作为重要的人生支柱帮助他们建立人生大厦。这也是当代高校的重要历史使命。所以,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教育,既是他们的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又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如果大学生们不能具备较硬的心理素质,没有接受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育,必然会影响到其对科学文化的学习。实践指引着思想形成,思想推动实践的进步,大学生们的一切行为活动建立在心理活动的基础上。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思想问题又和心理问题联系紧密。比如下面这些现象,缺乏对学习的动力,和同学不能和睦相处、与老师产生较大隔阂、面临挫折即生退意、而且情绪也容易失控,这些通常与自身承受力、协调力和控制力不够强等因素有关。对于此类问题最好采用心理问题解决。综上,人才培养同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二)现实需求
在现今强化个体社会化的发展进程中,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平稳发展是其自身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才可能认清现状,进而拥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用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挫折,才能勇于面对困难艰险。大学生用于健康的心理是形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基础,关系到智力等综合素质提升和培养,有助于德智体美的综合发展。因此这是首要任务。当代大学生因为具有当今时代的独有的印记。崇尚独立意志,个性比较张扬,善于推陈出新,这些均是大学生的闪光点所在;同时,容易出现偏激、又有较重的逆反心理,这些均是大学生的不足之处。
合格的大学生必须具备融入社会的能力,积极的与社会接触,主动的了解社会,关注社会,与社会相和谐。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为了帮助大学生综合发展,大学生需要常备包容之心,要学会接纳别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与他人和睦相处。在遵循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大学生需要做到自我认知,唯有完全认识了解自我,才有可能正确评价自我、接纳自我挑战自我。高校不仅需要以培养优秀的适应社会的人才作为首要任务,而且应该注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他们都能从学校的帮助和关怀中获益,进而促进学生实现人生理想,各方面素质综合发展[1]。
(三)必要条件
人的潜能开发则主要基于来自两个方面的深厚积淀,一方面则是千千万万年来人类生命进化的遗传素质,另一方面则是千百年来的人类进行社会实践的精神财富。那么遗传素质因为它是先天产生的,生来便具有的,所以不可轻易改变;而精神财富则需要经过后天的学习培养才能够拥有。教育能够让知识一代代流传,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根据现代智力的观点,人的智力应该有多种智力因素综合形成,每个人的智力为什么不同,极大程度上是因为多种智力因素的组合方式不同造成的结果,人和人之间最重要的不是谁比谁更聪明,看重的是如何运用聪明以及聪明之处。使得大学生能够认识自我,认清自身的知识结构,并且可以掌握对应的手段培养潜能。因此说,实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人才潜能的必要手段和必要途径。
二、教育对策
(一)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一般学生入学后即可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心理档案的相关内容一般应当包括下面内容:个人基本信息、性格特征、家庭情况、生活经历、教育经历等方面,这些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刚入学的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学校需要动态而非静态管理学生们在校期间的心理素质状况[2]。因为大学生的心理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它要求学校不定期或定期的更新档案的学生信息,因此,大学生的心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不仅仅为解决突发性的危机事件第一时间提供准确的资料,又确保了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综合素质的发展。由于档案可能会涉及大学生的个人信息等隐私,因此需要要求高校妥善保管好档案资料,保障它的私密性和隐蔽性。
(二)开展趣味性活动
其所说的“趣味性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开展一些趣味性综合性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体验社会。因此,大学新生可以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游戏,然后提出自己科学而又公平的评价,并且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优点;通过组员相互合作,与小组进行活动体验,可以有效缓解冲突和压力,并且不断扩大学生对校园的环境适应能力,进而增强对环境适应的信心[3]。
(三)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只搞一家之大,要和其他相关课程衔接融合,因为心理健康没有明确的界限,所以和其他学科联系均非常紧密,创新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其实就是要综合其他课程,与其进行有效连接。进而让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发展。各种的微妙联系需要高校准确把握。创新且完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机制,不但有利于现今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而且能够实现从重点防治这点到心理全面发展的重要转变,更有利于健全针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体系[4]。
人类的行为有两点因素造成,分别是由自身心理因素以及其所处的外界环境因素。二者相互作用。大学生在大学的成长时期是进入社会的转折点,也是关键点,这个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但是根据研究调查发现,很多高校更多的着眼于对学生的知识教育,较少关注对学生的生活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关注。这个弊端日益显现,提醒高校不仅涉猎领域要广,范围要宽,而且要全方位。使得学生们体会到无微不至的关怀与(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爱,从而能够积极寻求帮助进行心理咨询。
三、结束语
总之,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关系到学生们的方方面面,言行举止等细枝末节而且也影响到了他们对于未来的生活的盼望。为了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大学高校需要非常重视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且需要积极采取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由点及面的全面帮助到每一位大学生,帮助他们实现健康人格。
参考文献:
[1]唐闻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个互补关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3):72-74.
[2]冯春,辛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PI三维模式的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134-136.
[3]吕婧.从宏观到微观: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启示[J].教育导刊,2012(6):67-70.
[4]田晓红.分化与整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4):82-84.
作者简介:崔晓霞,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要研究方向:情绪与注意、面孔识别、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
报刊荟萃·上半月2018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