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张云峰
如同几年前的清宫剧《后宫·甄嬛传》引发追剧热潮一样,现正热播的《延禧攻略》及《如懿传》再度引发岛内网民热烈反响。台媒称,虽然民进党当局又在对历史课纲进行“去中国化”,但这些大陆历史剧就像“解药”一样,让台湾年轻人体认到两岸的历史联结。
于正制作的清代宫廷剧《延禧攻略》虽然没有流量偶像主演,但7月19日在爱奇艺上线播出后,到8月25日大陆播放量已破100亿次,台湾总播放量近4700万次。岛内媒体从各个角度对该剧进行深挖。据《旺报》26日报道,台湾制作人感慨,除非两岸合作,光靠台湾当局及业界,已拍不出这种规格的戏剧。文章以女主角吴谨言平均每集7万元人民币的酬劳举例称,这在大陆算是低薪,但已高过留在台湾的演员一至数倍;《延禧攻略》每集平均428.5万元人民币,也让台湾本土剧、偶像剧的预算自叹弗如。《倾世皇妃》和《天涯明月刀》的编剧张英俊透露,《延禧攻略》的梳妆师是台湾人,造型设计是香港人,拿的是打包价(一出戏40天),酬劳数百万元人民币起跳,台湾已请不起。
中时电子报称,《后宫·甄嬛传》7年前在两岸三地播出后,热度持续至今,如今超火的《延禧攻略》在网上也有琳琅满目的商品,“26日晚播出完结篇,势必又掀另一波高潮”。该网同时提到,《延禧攻略》和《如懿传》接连上档,故事背景以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后宫斗争和风流韵事为主,从剧中不难一窥乾隆皇帝的文治武功和生活品位。岛内电视台对《延禧攻略》抽丝剥茧的分析程度,更被戏称为“比高贵妃宫斗都认真”。厉害的台湾历史学家甚至挖出,台湾竟然有福康安的纪念碑,而福康安就是大家恨死了的尔晴的儿子。
大陆剧在台湾一直有固定收视群,年龄层偏高,但从《后宫·甄嬛传》开始,台湾的大陆剧观众群开始扩大,同时越来越年轻,《琅琊榜》和《军师联盟》等都成为台湾年轻网民疯狂的追剧目标。虽然台当局正在大幅修改各级学校的课纲,减少古文比例,但并不能浇熄年轻人对大陆历史剧的兴趣。有网民表示,课本中的文言文大幅缩减,并不妨碍他们欣赏古文的喜好,即使理解程度降低对追剧造成一定影响,但拿出手机搜索一下就能解决。嘉义大学历史系教授吴昆财称,台湾民众喜欢看《延禧攻略》和《如懿传》等历史剧,是因为那是贴近我们民族文化的内容,有亲近感,政治人物为了自己的价值取向推动“去中国化”,但在民间是“去”不了的。他也提到,现在不管是学测、指考还是阅读测验里,一定有诗词古文才能测出中文程度,补习班也教这些课外教材,“那些推动去中课纲的官员,真的就让自己的小孩只念新课纲里的内容吗?说不定也把小孩送去补习”。
《旺报》26日题为“精品历史剧,去中解药”的评论文章称,即便年轻一代长期受“去中”教科书及政治人物鼓动,但面对对岸挟庞大成本、制作相对细致的历史剧仍然产生了共鸣。也许有人声称这是因为大陆古装剧里的爱情故事吸引人,或者上班族对权力、宫斗题材特别心有戚戚,而不是因为中国历史,“但不要忘了,当观众被这些戏剧吸引时,讨论的很大一部分重点都在于当时的史实如何?”文章说,当主政者一再想通过政治宣传、修改教科书,告诉我们的下一代“对岸是他国”,但在各种生命经验或戏剧等艺术接触下,这种源于文化深层的联结和历史感知,又岂会因政治人物的刻意操作而轻易被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