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国”遍布中国印迹

2018-08-27 06:21李天阳
环球时报 2018-08-27
关键词:援助环球时报非洲

本报赴莱索托特派记者 李天阳

当《环球时报》记者乘坐的30座小飞机越过德拉肯斯山脉,舷窗外的景色由南非大片红绿相间的圆形农场,转换为裸露着红土的累累高原。空乘的介绍在耳边响起——记者所属的中国青年访非代表团已经到达“天空之国”莱索托上空。莱索托地处非洲东南部,人口约220万,国土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两个北京城。其全境被南非包围,是世界上最大的“国中国”。在莱索托走访的3天时间里,《环球时报》记者感受到它的历史与现实带有深深的西方烙印——政体参照英国,经济依赖美国。与此同时,新生的中国力量也在悄然成长,由中国援建的莱索托议会大厦和国家会议中心,已经成为该国首都的标志性建筑。

英国痕迹:汽车左行,官方语言是英语

莱索托多山,境内每一寸土地均高于海拔1000米,因此有“天空之国”之称。或许是地理因素,莱索托自然资源并不丰富,经济基础薄弱,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这也能从《环球时报》记者乘坐的小飞机中窥见一斑。莱索托没有自己的航空公司,主要机场莫舒舒一世国际机场每天有4趟航班来往于首都马塞卢和南非约翰内斯堡之间,由南非航空公司运营。如果莱索托人想由空路前往其他国家,须先乘飞机到约翰内斯堡转机。

乘坐大巴驶离机场,沿途都是高原风景。因为高山化雪的缘故,地表并不算干旱荒凉。国王大道是马塞卢的主干道。由于这个国家从历史到现实都与英国渊源甚深,道旁处处可见英国的历史影响力,当地接待人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国王大道这个名字也是1947年为欢迎英王室成员来访而改称的。

西方殖民者历史上为非洲带来了枪与上帝,莱索托也不例外。19世纪中叶,为抵御西方殖民者的侵袭,巴苏陀兰(莱索托的旧称)王国国父、莱索托民族英雄莫舒舒一世与英国人以及荷兰人的后裔布尔人先后发生三次战争。在第三次莱索托战争中,莫舒舒一世带领部落坚守最后的国土布塔布泰山,并向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提出请求,并入开普殖民地,成为英国的保护国,直至1966年独立。

百年殖民统治,英国给莱索托留下许多痕迹。英语是莱索托官方语言,英语指示牌随处可见。政体亦仿照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内阁为行政机构,首相为政府首脑,实行两院议会制。《环球时报》记者参观由中国援建的莱索托议会大厦时发现,其内部陈设也在相当程度上参考了英国议会。

与英国法律体系相似,莱索托没有单一法典。当地华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莱索托本地法院遇到难以判断的案件时,会到英国学习相关判例。但英国注重程序公正的理念与莱索托的现实兼容性要打个问号,一桩案件常在法院拖延很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惩治犯罪的效率和力度。

莱索托的社会文化也受英国影响。汽车左行,下班高峰期间,国王大道上排起数公里长的队伍,却没有一辆车加塞。当地90%的人信仰天主教和新教,市内少有高层建筑,高耸的罗马天主教大教堂和英国国教会的圣约翰教堂非常显眼。每逢假日,街上不见人影,大家都在教堂里做礼拜。

美国使馆当地雇员多达100人

乘坐大巴经由红砖房与铁皮棚错落的平民屋舍区驶进富人区,道路两旁的建筑精致起来。陪同人员指着路边一大片建筑群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一行人,这是美国大使馆。

与西方其他老牌发达国家相比,美国在非洲没有殖民历史包袱。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采纳以尼克松为代表的“怀柔派”意见,每一个非洲国家宣布独立后,美国都与其建立外交关系,以传媒、教育文化和人文交流、对外援助、非政府组织为四大支柱,维护美国在非战略利益。

美国在莱索托的投入亦不算小。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由于地处高原,美国将驻莱索托大使馆作为在非洲南部重要的情报中心,有100多名当地雇员。

公开资料显示,美国对莱索托的援助侧重于防治艾滋病。2006年至今,美政府通过以总统名义组织的艾滋病经济救援计划向莱索托援助了超过3.8亿美元。

2000年5月,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非洲增长机会法案》,给予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输美产品免关税待遇。在此影响下,成衣业成为莱索托国民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2004年,该国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对美最大服装出口国和美国在非洲的第八大贸易伙伴。

不过,美国对莱索托的援助如今正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特朗普上台后对非洲政策作了一系列调整。去年10月,美国政府向国会两院提出将对非援助预算削减1/3;今年3月,特朗普威胁与莱索托同属《非洲增长机会法案》的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如不做出令美国满意的改革,就暂停其服装在美国市场的免税准入,目前,乌干达的资格已被停止。

据当地人介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严重打击了莱索托经济。从那以后,该国一直寻求扩大对其他国家的成衣出口,平衡急剧减少的对美贸易。近两年来,这一举措变得更加急迫。若美国对非洲政策有较大调整,将对莱索托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从飞机上走下来的乘客多为中国人

西方影响力仍占据重要位置的同时,中国元素悄然增多。乘车行驶于国王大道上,路边一栋颇具现代感的暗黄色外墙蓝玻璃建筑吸引了《环球时报》记者的注意。这是中国1996年援建的莱索托国家会议中心,它的建成结束了该国无法举办地区和国际会议的历史。

中国驻莱索托大使馆也在国王大道旁,这是一片由一座红漆牌楼“把守”大门的中式建筑群。中国与莱索托1983年建交,1990年莱军政府与台湾“复交”,1994年莱巴苏陀兰大会党政府与中国恢复外交关系。中国驻莱索托大使孙祥华对《环球时报》记者一行人说,自复交以来,中莱两国关系发展顺利。莱索托政府在台湾、涉藏等问题上均给予中方坚定支持。

由中国援建的莱索托议会大厦和国家会议中心已经成为马塞卢标志性建筑。除此之外,中国政府援建的莱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中莱友谊中学以及即将正式移交莱方的新首相府,也都是中莱友谊的结晶。

中国援莱索托议会大厦和国家会议中心综合技术援助项目的负责人刘志鹏是个年仅28岁的小伙子。谈起帮助中国工人融入当地的经历,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最早来莱索托参与援建工程的中国工人大多不懂英语,他们很难与莱索托当地人沟通,业余生活单调,在工作中也闹了很多误会。像他这样第二批援建者过来后,使用英语充当两国工人的沟通桥梁,还帮助他们相互学习对方的语言。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目前在莱索托工作生活的中国人有5000多名,其中既有外交人员、中资机构人员,也有到莱索托“淘金”的商人和工人。在与记者交流的过程中,他们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样一种变化:来这里之前,大部分人只会想到这是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过来以后,待得越久,越会爱上这片土地。究其原因,一是尽管莱索托经济发展依然落后,但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潜在的广阔市场同时意味着丰富的机会;二是当地人对中国人发自内心的友好令人感动。在莱索托的3天时间里,记者发现中文“你好”在当地普及率非常高。任何莱索托人只要看到中国人,无论他当时在干什么,都会朝你说一句“你好”。

最近西方媒体不时指责中国在非援建项目使非洲国家陷入“债务陷阱”。对此,刘志鹏告诉记者,中国之所以选择开展项目合作,并非采用西方传统上将援助金直接打到受援国财政部账户的形式,是考虑到一些非洲国家政府的治理情况。像是援莱议会大厦和国家会议中心综合技术援助项目移交给莱方后,中方还为莱方培训技术人员,向其传授维护和使用技术,提高莱索托人民的管理水平,使项目能够得到更好的利用。有熟悉莱索托事务的人士在旁补充,反观西方一些国家每年向非洲开列大笔援助预算,大部分都给各式各样的NGO人员开了工资,真正到非洲人民手里的没有多少钱。

《环球时报》记者在莱索托机场等待离开时,看到一架刚抵达的30座小飞机正放下舷梯,从上面下来的大半是中国人。送机人员对记者说,这是中国设计考察组人员,他们此行是为了考察马塞卢地区医院及眼科诊所援助项目。▲

猜你喜欢
援助环球时报非洲
An Uncommon Trip
中国对外援助的那些第一次
非洲村庄
中国家猫起源于非洲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第十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1批受援助名单
第九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6批受援助名单
本报五一期间休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