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
泰州市姜堰中医院,江苏泰州 225500
跟骨骨折在骨科中属于一种常见疾病,该病症在青壮年群体中最为常见,治病原因主要为高空坠落。在我国社会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的影响下,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现,高空坠落导致根骨骨折的情况逐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1]。为此,选取有效的跟骨骨折治疗方式也就成了提升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目前,手术治疗是治疗根骨骨折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但手术治疗却存在继发性感染、切口边缘皮肤坏死、股外露、切口不预后等问题的存在,不仅对治疗效果产生了影响,而且显著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降低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2]。而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不同的手术时机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在该文中就从该院选取60例跟骨骨折患者,探究分析了不同手术时机所取得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将2015年1月—2018年4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中从该院选取60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探究分析,随机分成A、B、C、D各15例:A组中有男性患者10例和女性患者5例,患者年龄22~59岁、平均年龄为(37.62±5.58)岁;B组中有男性患者11例和女性患者分别为4例,患者年龄21~55岁、平均年龄为(37.14±6.22)岁;C组中有男性患者11例和女性患者分别为4例,患者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为(37.54±6.12)岁;D组中有男性患者10例和女性患者分别为5例,患者年龄 22~57 岁、平均年龄为(38.54±6.12)岁。对4组患者的基础情况(年龄、性别)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A组伤后3~8 h实施手术、B组伤后8~3 d实施手术、C组伤后4~7 d实施手术、D组伤后7~14 d实施手术。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展开治疗,具体的手术步骤步如下:开始手术前30 min进行抗生素的静脉滴注,同时展开抗感染治疗[3]。在开展手术时,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体位为侧卧位,在患者的跟股外侧做“L”型手术切口,并在患者皮肤切口后将皮肤分离至骨膜下方,同时展开锐性剥离,剥离的过程中应该紧贴骨面向上或向前到跟骨关节和距下关节面[4]。其次应该翻起皮瓣、腓肠神经以及腓骨肌腱,同时对跟股外侧壁和距下关节进行充分暴露,在经过骨折部位翻开部分骨皮瓣,从而探查关节面的骨块,在牵引的作用下使其复位,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的可塑性钛板展开固定,并留置负压引流管,最终对手术切口进行缝合。在手术完成后,应该抬高患肢,并在完成手术24~48 h内完成引流管的拔出工作,同时进行抗感染治疗[5]。
治疗效果。采用Maryland评分进行评价,考察的维度主要可分为疼痛和功能,分别为45分和55分,当患者的分数介于90~100分时为优;当患者的分数介于75~90分时为良;当患者的分数介于50~75分时为可;当患者的分数小于50分时为差。治疗有效率=优所占比例+良所占比例。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组和D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或D组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或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比较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A 组患者中差、可、良、优的患者分别有 0、1、6、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B组患者中差、可、良、优的患者分别有0、2、5、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C 组患者中差、可、良、优的患者分别有 0、2、4、9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D组患者中差、可、良、优的患者分别有 0、2、4、9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 8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注:A组与B组的χ2为0.307 7,A组与C组的χ2为0.267 9,A组与D组的χ2为0.350 9,B组与C组的χ2为0.198 2,B组与D组的χ2为0.243 1,C组与D组的 χ2为 0.192 3。
跟骨骨折的临床表现主要可分为:足跟部剧烈疼痛、肿胀和淤斑明显、足跟不能着地行走以及跟骨压痛。该病症在成年人较为常见,致病原因主要为高处坠下或挤压,其中接近跟距关节的骨折为跟骨体的骨折,损伤机制亦为高处跌下跟骨着地,或足跟受到从下面向上的反冲击力量而引起。骨折线为斜行。X线片正面看,骨折线由内后斜向前外,但不通过跟距关节面。因跟骨为骨松质,因此轴线位观,跟骨体两侧增宽;侧位像,跟骨体后一半连同跟骨结节向后上移位,使跟骨腹部向足心凸出成摇椅状。在该病症发病时,多常伴有脊椎骨折,骨盆骨折,头、胸、腹伤。跟骨为松质骨,血循供应比较丰富,骨不连者少见。但如骨折线进入关节面或复位不良,后遗创伤性关节炎及跟骨负重时疼痛者很常见。该病症的发生对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均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6]。
目前,治疗跟骨骨折最为有效的治措施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属于目前在临床治疗SandersⅡ和SandersⅢ型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其优点较为显著,且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该手术方法同样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较多的术后并发症[7]。而通过深入的研究发现,并发症的产生可能和手术时机的选择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从该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A组患者中差、可、良、优的患者分别有 0、1、6、8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B组患者中差、可、良、优的患者分别有0、2、5、8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C组患者中差、可、良、优的患者分别有 0、2、4、9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D组患者中差、可、良、优的患者分别有 0、2、4、9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 8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和D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B组和C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或D组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或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最为有效的治疗时间段为伤后3~8 h实施手术和伤后7~14 d实施手术。
综上所述,在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跟骨骨折进行治疗时,最为有效的治疗时间为伤后3~8 h实施手术和伤后7~14 d实施手术,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借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