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郁
(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安徽马鞍山 243032)
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弱,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多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所关注的都是农业问题。2015年的一号文件就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为主题,提出“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积极支持优势农产品出口”,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安徽省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和农业的对外开放,全省农产品出口保持增长态势,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安徽省农产品贸易还存在着农产品出口规模偏小、出口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出口企业实力偏弱、出口基地建设滞后等方面的问题,未能充分将安徽省得天独厚的农产品生产优势转化为现实出口优势,出口状况与农业大省的地位并不一致。笔者从安徽省农产品出口潜力开发的基础、障碍和措施三方面着手,分析如何提升出口竞争力,扩大出口规模,促进安徽省农产品贸易稳定发展。
1.1产业基础安徽作为农业大省,是粮食、畜牧产品,淡水水产品主产省份。粮食作物包括小麦、稻谷、玉米、大豆、薯类和其他旱粮作物,总产量居全国第6位。家禽位居全国第6,肉蛋奶和生猪均位列第11。虾蟹、鳜鱼、龟鳖、泥鳅、黄鳝及湖库有机鱼的综合生产能力处于全国前5。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2006年为1 743亿元,2016年达4 655亿元,10年间增长267%,居全国第10位。在良好产业基础的支持下,安徽省农产品出口规模在过去的10年中呈现扩张态势,2017年出口11.89亿美元,居全国第13位。有稳定的传统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欧洲和北美,占安徽农产品总出口95%。市场范围不断扩大,尤其是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迅速,2017年增长达14.8%,对加纳和多哥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速也超过10%。随着产业的扩张和出口网络的延伸,存在更多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可能。
1.2资源基础安徽省在大田作物、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上并不具有比较优势。以特色农产品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才是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的主力。2017年,安徽省出口金额超过5 000万美元的农产品有8个品类,包括茶叶、中药材、蔬菜、羽绒、面筋、蜂蜜,水果罐头和坚果。其中茶叶出口额最高,达2.35亿美元;坚果排在最末,出口额为5 100万美元,8个品类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71%。目前仍有大量特色农业资源有待开发,安徽省是全国最具多样性的农业发展区域,有淮北平原区、江淮丘陵区、大别山区、沿江平原和皖南山区五大农业区域,生物资源分布因地而异,共有野生植物品种3 200种,野生动物品种超过500多种。若能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建设优质特色农产品产区,进行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市场化生产,形成新产品和新品牌[1],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性个性化需求,扩大市场覆盖面,还可将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出口竞争优势,进而扩大出口规模,优化出口结构,整体提升安徽省农业出口竞争力。
1.3人力基础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产品出口规模扩张,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模式,也是安徽省必然选择的路径,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必然需要劳动力资源作为支撑。安徽省户籍人口约7 000万,其中乡村户籍人口约5 300万;由于机械化种植,集约化饲养,加上农业收入相对较低,大量劳动力从事非农工作,实际农业从业人员1 557万。2017年,外出务工人员中在省内就业的占到30.9%,出省就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江、浙、沪3地占比55.9%。出省就业是安徽省工农业发展不均衡、工业发展不充分的结果,但是也在实质上为工业的后续培育了熟练工人,形成了充足的人力储备。尤其是随着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升级,以及用工成本的不断上升,大量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安徽省农村劳动力回流趋势明显。通过自主发展或承接转移等方式,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将农产品和劳动力两大优势资源的快速整合,实现初级农产品就近加工,形成资源高值化利用和内生化发展,安徽省农产品出口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1地理位置劣势制约出口从图1可以看出,全国农产品排名前10的省份中,除了河南和云南以外,均有出海口,而云南毗邻东盟,河南是个例外,属于中部地区,但是河南是传统的农业大省,2016年农业总产值排名全国第2,而出口排名第9,与农业大省的地位不符。沿海省份有便利的运输条件和较低的运输成本,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产品的出口[2],例如上海的农业总产值排在全国末端,但出口额却能排进前10。安徽处于中部地区,既不比邻外部市场,也无临近出海口,出口金额与农业大省地位不相匹配。农产品属于低货值大宗产品,运输成本增加会导致出口价格上涨,从而抑制产品竞争力。而且安徽出口初级农产品居多,附加值低,利润本身就薄,无力自我消化运输成本来维持竞争力。同属中部地区的河北、湖北和湖南,其农产品出口额与农业总产值也存在错配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地理位置对于农产品出口存在着重要影响。地理位置上劣势所产生的影响,虽然会随着交通网络的建设,物流效率的提升而不断减弱[3],但是相对于沿海地区,这一劣势不可能发生根本上的转变。要解决高昂运输成本对竞争力的抑制,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加工农产品出口,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运输成本在货值中所占的比重。
注:根据商务部《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月度统计报告》整理所得Note:According to the Ministry of Commerce’s Monthly Statistical Report on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Import and Export图1 2016年全国农产品出口额前10省份Fig.1 Top 10 provinces of national agricultural exports in 2016
2.2缺乏龙头出口企业带动龙头企业在出口中有着关键性的牵引作用。首先,由龙头企业牵头,能将种养、生产加工和科研连成一体,开展精深加工,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增加附加值,提升出口竞争力[4]。其次,龙头企业能够发挥辐射作用,监控农产品从原料到成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强化农户和基地自检自控能力,增强抵御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最后,龙头企业有着更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和品牌建设能力,能够改变分散出口和低价竞销的混乱局面。2017年,安徽省农产品出口企业480家,其中超1 000万美元23家,超5 000万美元1家,出口总额5.39亿美元,占到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45.3%,充分体现了龙头企业对出口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但是相对于出口强省,安徽省龙头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差距明显。2016年,江苏省有出口实绩的企业共计1 468家,超1 000万美元以上企业75家,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2家。而山东烟台1市2017年出口总额就高达33亿美元,出口超1 000万美元企业就近80家。安徽省若要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出口的质量、数量和价格,就必须不断培育和壮大出口龙头企业群体。
2.3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精深化加工,高端化出口,是未来的发展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要以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为前提。安徽省也正在谋求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将其做大做强,大力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精深加工率。并提出力争到2020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达1.5万亿元,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左右。2017年,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已经突破1万亿元,但是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值仍然相对偏低,为2.1∶1左右,与农业部提出的2020年提升到2.4∶1的目标还有差距。与农产品出口强省山东相比,差距更为明显,2016年山东省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已经达3.75∶1。比值偏低包含两方面信息,一是未能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大量农产品仍以原材料形式出售,这与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或者规模小有关;二是加工深度和精度不足,产品附加值未得到充分提升,与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有关。要与比值高达8∶1的发达国家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安徽省就必须大幅提升农业加工企业的数量和质量。
3.1加强出口能力建设以企业为龙头,以基地为骨架,以农业企业带动农业基地,将市场、技术、资金、资源和人力进行全面整合,形成对外竞争合力,是安徽省实现农产品出口规模扩张目标首先要完成的工作。因此,当前安徽省需要不断优化投资和发展环境,引进和培育一批大型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面向国际知名企业、境外跨国采购商以及鲁闽浙等省份领军企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鼓励和支持省外企业在安徽建立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高端精深加工实体、物流配送或采购中心等,形成一批能够提升安徽农产品出口能力的中坚力量。加强粮油、畜禽、蔬菜、水果、茶业、渔业、蚕茧、林木、中药材、种子等出口基地建设,建设一批紧跟国际市场的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的农产品出口集聚区和出口基地[5]。
3.2加强出口产品建设只有将安徽省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与精深加工相结合,满足国内外市场日益高端化的需求,让生产跟上消费,发展后劲才能得以持续增强。因此必须始终把创新作为加工业发展的重心,加快技术升级,实现体制和机制创新[6]。选择一批规模大、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引导其加大科研投入,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拓宽产学研合作渠道,解决当前科研针对性不强、与生产实际脱节,增产和增收效果不显著等问题,建立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联盟,围绕行业发展需要开展科技攻关。以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创造出新产品和新产业,不断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夯实安徽农产品向外出口的产品基础。
3.3加强出口网络建设安徽省正在大力推进“电商安徽”建设,电子商务得到快速发展。2016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8 000亿元,合肥和芜湖已入选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电子商务也正在从一般消费品向农产品延伸,随着农村电商基础设施不断的完善,电商网络必将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平台,为此安徽省提出,到2021年要实现农产品电商交易规模超1 000亿元。电商网络不仅可以在生产者与国内消费者之间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也可进一步向外部延伸,减少分销环节,降低出口成本,提高出口竞争力,帮助安徽农产品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同时,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的主力是特色农产品,而特色农产品对于个性化消费更具适应性,小规模消费对应小规模生产,与安徽省资源特征及农产品生产方式更为一致,因此发展电子商务对于安徽省农业品出口至关重要。当然农产品销售向跨境电商发展时会遭遇很多困难,其中质量问题尤其值得关注。目前,电商平台上的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制约了销售规模的扩大,向外出口时很容易遭遇绿色贸易壁垒[7]。面对各国日益严苛的卫生检疫标准和规范,必须加强标准化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同时强化种养、保鲜、运输等环节监管,确保高质量农产品进入跨境电商平台[8],突破贸易壁垒的限制,提升安徽农产品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