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程强
【摘 要】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是成都平原的中心。根据工程地质勘查报告,成都地区建筑基础设计普遍采用筏板基础。在筏板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和技术方面还有需要加强和提高的地方。为此结合实际工程浅析筏板基础施工的管理问题与技术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改进提高,提高筏板基础施工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 建筑工程 筏板基础 管理 技术
引言
基础是建筑物地面以下的承重结构,承担建筑物上层建筑传递的所有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与基础本身结合并传至地基。基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筏板基础施工管理水平的改善,能够提高筏板基础施工质量,是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和企业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
一、现场管理措施分析
施工总承包的现场质量管理分析主要是在整个施工阶段的现场质量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管理现场质量可以确保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
(一)规范企业管理制度,做好各级工作
建设成本高、建设条件复杂,需要控制的因素多,建设施工难度大,建设周期期长。每个施工企业都应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现场的施工管理人员应遵守公司的管理制度进行施工现场管理。利用科学的考核机制对现场每个施工管理人员进行评分,随时掌握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情况,利用制度管人,从而对现场施工人员的进行监督,提高施工技术水平的同时提升现场施工管理水平,最大程度上保证施工的任务的完成。
(二)对现场施工进行有效地组织与计划
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的水平往往是评估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指标。加强现场施工管理的组织与规划是提高施工现场管理质量的最重要的措施。在工程施工开始前,项目经理部根据施工承包合同、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制定施工质量管理的工作内容。如确定施工质量控制点,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资源需求计划,对重要的关键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在筏板基础施工开始前,技术负责人应对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和参与筏板施工的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筏板基础施工中,砖胎模砌筑、钢筋加工与绑扎、混泥土浇筑、后浇带处等关键点的质量目标。明确现场管理人员在筏板基础施工中的各项职责以及加强在过程前、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只有在具体施工作业以前做好现场施工管理技术,才能应对现场的突发问题,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利用有效的施工管理措施来保证施工进度的实现。
(三)加强施工现场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和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施工现场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是现场施工管理的重要环节。管理过程中,总承包项目部应定期对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和具体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施工专业技术培训。在筏板基础施工开始前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为开始施工做好准备。筏板基础施工几乎会在正负零以下几米甚至十几米的地方开始,大量的材料需要使用塔吊进行转运,这样就增加了高空物掉落的概率,因为掉落的锤子距离较大,掉落物造成作业人员伤害较大。针对这种危险源,应加强对塔吊司机及指挥人员的管理,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要求他们严格按照规则、制度吊运材料,严禁出现无指挥擅自调运材料,每一吊材料都应该进行调运前检查,严禁超重吊运,严禁吊运捆绑不牢的材料。对于现场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好安全帽才能进入施工现场作业,未佩戴安全帽的作业人员严禁他进入施工现场,在吊运材料时,作业人员应遵守塔吊指挥的安排,对于不听从指挥的作业人员应及时报告给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应及时对作业人员进行教育或处罚。施工总承包项目部要结合项目的实际环节和条件来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施工过程是一个随时可能发生风险的过程。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减轻风险产生的损失,在每一项分项工程施工前对分项工程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响应、风险控制,尽量减少风险和损失的可能性。
二、筏板基础技术问题及分析
(一)砖胎模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分析
砖胎模施工是筏板基础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砌筑砖胎模应着重控制截面尺寸与标高。垫层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对垫层面进行清扫,为放线做好准备。测量员在放线的过程中应在砖胎模内侧预留20—30MM的抹灰厚度和防水做法,放线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检查,保证结构截面尺寸的准确性。重点检查后浇带、电梯井、和集水坑处。严禁出现防水施工完成后发现后浇带、电梯井、集水坑的截面尺寸不够。砌筑后浇带、电梯井及集水坑砖胎模前还应复查底部垫层的标高是否到达设计要求,垫层标高的高差是否过大,对于垫层标高高差超过20MM处的地方应采用不低于C20的细石混凝土进行二次找平。砌筑砖胎模的灰缝应控制在8-12MM且灰缝饱满度达到90%以上。砌筑时还应拉通线控制砖胎模的平整度。在砌筑电梯井及相邻集水坑时应从最低处开始砌筑,并从高处向低处进行搭砌。砖胎模砌筑完成后,应对阴角和阳角抹成圆弧性,为防水施工做好充分的准备。现场管理人员检查合格后报监理和甲方工程师验收,待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二)钢筋施工技术问题分析
筏板基础施工过程中钢筋的技术问题通常出现在以下两个个施工环节:钢筋加工过程和绑扎过程。钢筋进场后应检查钢筋合格证和出厂检测报告并进行见证取样。待报告回来后对钢筋进行加工制作。筏板基础的电梯井及集水坑对于钢筋加工的尺寸要求很高,过长的钢筋无法放置,过短的钢筋会导致钢筋保护层过大。在进行以上部位的钢筋加工过程中应首先核对翻样表,并根据现场实际成型尺寸进行调整,避免因为加工不合格浪费钢筋原材,既造成材料浪费又导致施工成本的增加,也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钢筋绑扎过程中,往往会存在漏绑和绑扎不规范的现象,容易造成钢筋位移。对于筏板基础的底部钢筋应将所有钢筋交叉点绑扎牢固,钢丝扣要呈八字形,避免施工过程中造成钢筋位移。待底部钢筋绑扎完成后宜采用钢管和扣件搭设钢筋临时支撑架,并在立杆上抄好标高,用于控制筏板面筋的标高。筏板面筋在钢管支架上绑扎完成后应通过调节水平钢管的高度来控制钢筋网片的标高。待标高调整完成后宜选用π形钢筋来当钢筋支撑铁并在钢筋交点焊接牢固。电梯井及集水坑处的高差最大,在此处的钢筋支撑铁还应加上水平钢筋支撑,使整个钢筋支撑铁形成整体,增加承受荷载的能力。钢筋支撑检查合格后还应对剩余的材料进行转移,待一切完成后才能拆除钢管支架。及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和做好相应的质量检查记录。
(三)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分析
绝大多数的筏板混凝土都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待筏板钢筋隐蔽验收合格后应及时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容易出现混凝土表面裂缝,内外温度难以控制的情况,而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受上述情况的影响。为减少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裂缝和加强混凝土内外温度的监控。施工管理人员应从商品混凝土到达现场后应对商品混凝土进行标号、出厂时间、配合比等信息进行核对,并在混凝土浇筑前测试混凝土的塌落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混凝土浇筑时应选择从筏板基础的最低处沿着长边方向分层浇筑,并确保上下层混凝土之间不存在冷缝,每层混凝土的浇筑厚度为300-500MM。保证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避免混凝土无法有效结合。在混凝土面进行两次收面工作以减少表面裂缝的出现。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8—12小时及时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还应对温度进行重点监测。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养护阶段,混凝土面以下40—100MM的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差值不应大于25℃,脱模后与环境温度差值不应大于25℃。混凝土内部相邻两测温点的温度差值不应大于25℃。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天。
三、结语
文章以上内容都是针对筏板基础施工现场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展开的讨论和分析,旨在能够在这两个方面不断得到提高改善,以达到为筏板基础施工提供合理可靠的技术管理保障。施工技术与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直接反映一个企业的效应优势,只有不断提高现场施工管理水平,并且注重过程中的质量才能提高筏板基礎工程施工质量,使公司获得更好的发展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陈兆伟.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35).
[2] 李晨鸣.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