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让吉
【摘 要】 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位于甘肃省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这所古老的寺庙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仍然保留着全国最完备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对于拉卜楞寺这样饱含历史韵味的文化产物,让它能够坚韧的屹立下去是每一位后人都应尽的责任。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国家文物的保护工作,拉卜楞寺也不例外,它不同于汉族佛寺的布局特征,所以在文物保护过程中,要有所区别,加强针对性。本文就世界藏学府中国古老文物拉卜楞寺的保护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 文物价值 存在的问题 保护措施
一、藏族拉卜楞寺的建筑特色及其艺术价值
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拉卜楞寺已然形成了鲜明的自身特点。它布局开放,形式发展自由,比如拉卜楞寺的寺院围墙并没有统一的高度衡量标准,每一面围墙都高低不一,错落起伏,具备典型的藏族佛教文化的风格。拉卜楞寺中所有的佛殿与经堂就很好地诠释了西藏传统建筑的特色,具有“都刚法式”的工艺特征,主要体现在其建筑的直观平面图呈现“回”字形结构。不同于汉族的佛教建筑,拉卜楞寺在建造过程中并没有严格遵循所谓的对称感和比例关系。
拉卜楞寺内部的色彩搭配以及画作装饰也是颇为讲究的,寺庙内部的彩画是青海热贡艺术的体现。建筑内部的每一幅画作都十分精致,色彩的使用也有自身的寓意所在,比如红色会与鲜艳的黄色相配合,用在打造建筑外部的围墙、支柱和屋顶的描绘,明亮的颜色能够轻而易举带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感。白、黄、黑的搭配在建筑内部也比较常见,其中白色在藏族建筑中代表着吉祥如意,是美好的象征。而黑色则用来驱赶邪灵,镇压邪风。黄色与红色一般是高等级的建筑中才会出现的配色,在普通的房屋建筑内是几乎见不到的。
拉卜楞寺有其独特的审美方式和艺术特征,在解放以前,佛教建筑在藏族区域内部具有十分崇高的地位。通过对拉卜楞寺内部特色的研究,可以带给现代人新的领悟和灵感,甚至能够与新鲜的现代艺术相结合,焕发出这一所古老寺庙蓬勃的生命力。同时,拉卜楞寺也是民族文化与民族艺术的体现,不懈的探索研究以及继承发扬民族文化本就是现代人的使命所在。
二、目前在甘肃地区包括拉卜楞寺的文物保护工作中面临的现状甘肃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保留着很多历史悠久的文物、文化遗产、古老建筑等等。这些年来,甘肃地区的文物保护工作确实加强了很多,但由于基础太脆弱,地方经济不宽裕等原因,文物保护工作还存在很多欠缺之处。
首先,甘肃的文物保护工作,包括拉卜楞寺的保护工作在内,都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甘肃本身的文物保护就依赖于国家的经费支持,由于甘肃的文物点较多,且很多原本地方上应该承担的费用都出现缺口,地方经济薄弱,所以国家所拨经费依然不能够支撑起工作的顺利展开与进行。
其次,在文物保护工作的展开过程当中,最需要的是大量的基层工作人员。目前在职的文物工作者之中,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技能的人才不超过百分之三十,这就延缓了文物保护工作的进行速度。尤其是基层的文博人员力量较为薄弱,然而具体的文物保护工作依赖的还是这部分人员。在甘肃地区的许多相关的文物单位都地处比较偏僻的山区或是村落,许多年轻人并不愿意来到如此陌生又偏僻的地方从事工作。且在这些相关单位之中,正式编制的名额是很少的,岗位不具备太强的吸引力。
目前在文物的保护工作中,依然使用传统的工作方式,创新性不强,整体工作氛围较为枯燥。所谓文物保护工作,其实主要负责的是“看守”,保证珍贵的文物不被偷盗,而对于文物更深层的保护与研究是比较少的。我们都知道,这些珍贵的宝藏之所以被称为文物,是因为其具备历史气息和文化韵味,是有很强的人文研究价值的。然而目前在拉卜楞寺的文物保护工作中,引入的现代科技手段较少,保护方式依然较为陈旧。
三、面对以上问题,拉卜楞寺应该如何合理保护
(一)政府需持续关注拉卜楞寺的保护问题,要将宏观调控与地方举措相结合。加大在这一部分的经费投入,对于经费的分配与使用也要有严格的流程和详细的规划。地方上应该承担的部分也需要明确的划分出来,假设在地方经济实在无力承担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合理的提供一些资金协助。在文物保护的工作过程中,要定时安排相关的工作人员亲身去文物地点检查,核实工作的完成情况。同时,由于文物历经太漫长的岁月,难免有破坏与损伤的情况,拉卜楞寺也不例外,所以需要专业人员去仔细的维护与整修发生破坏的部分,保证拉卜楞寺能够完整完好的屹立下去。
(二)加强对相关文物工作者的专业素养的培训和提升。上文中就已经提到,在当前的文物保护工作中,专业人才较少,大多数工作人员对文物知识并不熟悉,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有针对性地去保护文物。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提升要从基层开始,因为基层工作人员所占的数量是最大的。邀请一些在文物保护方面具有良好经验的专业人士来进行讲座、授课或是教學,定期考核大家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分评级,根据每个人的专业素养来安排适合的岗位。
(三)积极创新,探索具有时代特色的文物保护方式,引进高科技手段。现如今是科技力量十分蓬勃的时期,任何事物都离不开科技的协助,文物保护也是一样的,仅仅依靠人力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一些被列入景点的文化遗产,要严格的划分哪些部分是可以让游客接触的,而哪些部分是要避光避水的。遵守文物的保护规则,对违反规定的人员要有相关处罚。
结束语:
不仅仅是拉卜楞寺,在这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里,还有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的保护。无论在多少年之后,这些文物都要不受损坏的存留于世,从而带给后人更多的震撼与受教。
【参考文献】
[1] 朱宇华.从拉卜楞寺保护看遗产地精神的阐释[J].住区,2014(06)
[2] 叶扬.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拉卜楞寺的保护[J].城市环境设计,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