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小鱼,潘 勇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凶险,预后差,至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目前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细胞因子及免疫失调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进展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重视[1]。胆汁淤积、腹腔压力增高等因素均会刺激炎性因子水平释放,因此改善胆汁淤积、降低腹腔压力等均有助于治疗[2]。硫酸镁是临床常用导泻剂,该药还具有扩张Oddis括约肌、扩张胆管和胰管等作用。本文在生长抑素的基础上将硫酸镁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7月资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108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诊断参照《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3]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标准:①临床症状:腹痛、恶心呕吐、体温升高、电解质失衡,严重者休克。②血白细胞(WBC)升高明显,血和尿淀粉酶升高明显,超声检查示胰腺大。③多数患者发病前有不良嗜好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局部并发症、器官功能衰竭、Ranson评分≥3分,CT分级结果为D或E级。观察组男31例,女23例;年龄(48.62±17.24)岁,发病时间(14.61±6.19)h;血WBC(28.03±6.11)×109/L,血淀粉酶(631.04±125.41)U/L;发病诱因:酒精性29例,胆源性14例,暴饮暴食11例。对照组男34例,女20例;年龄(47.62±18.24)岁;发病时间(15.02±6.34)h;血WBC(27.51±5.92)×109/L,血淀粉酶(627.16±120.64)U/L;发病诱因:酒精性27例,胆源性17例,暴饮暴食10例。2组年龄、性别、血白细胞计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3];发病时间<2 d;成年人;患者和家属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孕产妇;药物过敏;外伤;合并肺结核、乙肝、甲肝、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治疗期间更改方案者。
1.3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营养输入、胃肠减压等,禁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对照组采用生长抑素注射液(海南双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874)6 mg加入生理盐水1000 ml静脉滴注,1/d,连续治疗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33%硫酸镁(自贡鸿鹤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51021263)100 ml口服,1 /d,连续治疗14 d。14 d 后观察各项指标。
1.4观察指标及方法 ①临床疗效参照《西医内科学》[4],显效:治疗14 d后症状基本消失,血WBC和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有效:症状缓解,且血WBC和血淀粉酶改善>50%;未达到以上标本均为无效。②主要症状(腹痛、发热、胃肠道功能紊乱)消失及住院时间。③治疗前后碘-淀粉比色法检测血和尿中淀粉酶水平(试剂盒由关东化学株式会社生产)。④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C反应蛋白(CRP)水平,(试剂盒由上海铭睿生物科技生产);血WBC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分类计数法。⑤并发症发生率。⑥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2.12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6.271,P<0.05)。见表1。
表1 2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比较
注:对照组采用生长抑素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酸镁口服。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2组临床症状消失及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均缓解,且观察组缓解速度快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症状消失及住院时间比较
注:对照组采用生长抑素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酸镁口服
2.32组淀粉酶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血、尿淀粉酶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尿淀粉酶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2组炎症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炎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TNF-ɑ、CRP及血WBC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2组并发症比较 2组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并发症,如器官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观察组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62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口干各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56%;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各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7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恶心、呕吐程度轻微,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影响疗程。
表3 2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淀粉酶水平比较
注:对照组采用生长抑素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酸镁口服
表4 2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炎症水平比较
注:对照组采用生长抑素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酸镁口服
表5 2组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症比较
注:对照组采用生长抑素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酸镁口服
重症急性胰腺炎至今尚无特异性疗法,国内文献报道,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死率可达30%[5-6]。研究表明,炎性因子的瀑布反应是导致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进展的重要原因,机制主要与胰腺组织的水肿、出血、坏死激活炎症反应系统有关;而胰酶吸收入血也会刺激炎症因子大量释放,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7-8]。肠道功能破坏也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困难的原因,肠道屏障的破坏导致细菌迁移,引发脓毒症,增加了治疗难度[9]。重症急性胰腺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在充分液体复苏的基础上清除炎症因子,维持重要脏器功能稳定。生长抑素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常用药物,其能降低胰液、胰酶等分泌,减轻胰腺水肿,并可通过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清淀粉酶;且生长抑素能减轻胰腺组织损伤,促进胰腺组织修复[10-12]。本研究对照组采用生长抑素治疗,总有效率达77.78%,与刁攀娅[13]研究结果一致。
近年来,肠道功能稳定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上受到越来越多重视。颜荣和徐萍[14]研究指出,肠道屏障功能受损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保护肠道屏障功能有助于降低该类患者病死率;维持肠道屏障功能稳定有助于改善其预后。硫酸镁是临床常用导泻剂,能增强胃肠动力,通过导泻来降低腹压,达到保护肠道功能目的[15]。刘勇帆等[16]发现,硫酸镁扩张Oddis括约肌、胆管、胰管作用显著,有助于胆汁和胰液的排出,减轻胰腺组织损伤。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接受硫酸镁后,治疗有效率著高于对照组,提示硫酸镁的应用能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NF-ɑ、CRP等炎症因子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硫酸镁有助于清除血清炎症因子,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17-18]。分析其原因,可能与硫酸镁能降低胰管压力进而减轻了胰腺组织损伤有关,可使血清TNF-ɑ、CRP等炎症因子表达降低。
器官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均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与重症急性胰腺炎引起的炎症瀑布反应有一定关系,重视并发症防治也是救治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内容[19-2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肾衰、肝衰及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纳入样本例数较少、统计效能不足有关。
综上所述,采用生长抑素联合硫酸镁联治疗可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有效率,改善相关炎性因子指标,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