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2018-08-24 10:51王志奎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4期
关键词:辨析孔乙己预设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不但是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思考能力,也是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现阶段,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中,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培养的需求,为此语文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锻炼学生的思辨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预设有道,夯实初中语文思辨基础

预设有道就是指在日常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对语文课堂中话题的预设,然后带领学生对问题进行辨析与思考,让学生真正走进文章与作者进行对话与沟通,切实掌握语文知识的精髓。如果教师不能做到设置有道,就没办法带领学生走进语文教学的课堂实践中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此,身为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的实践中要预设具有思辨价值的语文问题,进而让学生进行探讨、思考、交流与讨论,不断地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

比如在进行《春》的教学时,一般学生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都能体会到文章中描写春天美丽,但是具体问道学生春天美在哪里的时候学生却回答不出来,对文章中春天的美丽只能停留在自己头脑中的模糊印象。因此在教学的实践中要切实让学生能够依靠自己的思辨能力将春天的美丽表述出来,为此我设置了以下几个语文话题:如果将文章中“嫩嫩的绿绿的小草”改成“嫩绿的小草”可以吗?还有文章中你对“春天像落地的娃娃”这个比喻有怎样的看法?通过这两个话题的指引不断的将学生带领到文章的精髓之处,进而带领学生更好地学习文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质疑有效,落实初中语文思辨方法

质疑有效就是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要做足准备,真正做到将语文教材学透,进而在教学的实践中将知识传递到学生的头脑之中,带领学生学习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初中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对自己不赞同不理解的知识敢于质疑,敢于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比如在进行《孔乙己》文章教学时,在课堂上面我首先让学生自主朗读文章,在学生朗读完毕之后我便开始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孔乙己先生现在就在咱们教室,你有什么想问他的问题吗?”通过这个问题来不断激发学生对《孔乙己》这篇文章的兴趣,学生在这个问题的驱使下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看法及观点,并逐渐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孔乙己在最后是死了吗?孔乙己这个人真实的存在过吗?等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去讲出自己心中的不解,敢于质疑文章中的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一步步带领学生走进孔乙己的世界,感受当时的社会背景,融入到当时孔乙己的生活背景当中,真正地感受作者笔下的写作精髓,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辨方向。

三、解决有法,巩固初中语文思辨能力

解决有法就是指教师在开展日常的语文教学时要适时对学生进行引领与点拨,做好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引路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惑,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好指导学生学习的分寸,切实带领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做好引路人的工作。同时在教学的课堂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语文学习的实践当中,不断锻炼自身的思辨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解决有法,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与辨析能力。

比如在进行《故乡》教学时,有学生在阅读完文章之后便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故乡》一问中的“我”和《社戏》一文中的我是鲁迅描写的自己吗?如果不是鲁迅本人,那么为什么这些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都是相似的呢?在学生提出这些疑问的时候,我首先引导学生去深层次阅读文章,深层次的感受文章中“我”的不同之处,并再次重新思考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文章中“我”是否是一个人,这样逐渐带领学生去自己探索其中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时候首先要做到预设有道,在日常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注重对语文课堂中话题的预设,带领学生对问题进行辨析与思考;其次,还要做到质疑有效,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最后,还要做到解决有法,在开展日常的语文教学时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引领与点拨,做好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引路人,进而不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王志奎,甘肃永昌縣第七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辨析孔乙己预设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孔乙己(下)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征、伐、侵、袭、讨、攻”辨析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assess”和“evaluate”辨析与翻译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