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爱芳
发展乡村旅游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之一。乡村旅游作为农村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兴产业,对于农业来说,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挥农业在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特殊功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对于农村来说,有利于乡村振兴,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对于农民来说,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收入,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本文以临海市为例,探索乡村旅游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1
发展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1.1乡村旅游对农村社会经济的意义
乡村旅游其吸引力之一就具备一定的生态环一种为人类提供各种服务的特殊资源。一是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有效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旅游这个渠道,把一部分城市的消费资金转移到农村,增强了农村的经济实力和农民的收入。为了增加旅游吸引力和旅游接待能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农村更加注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加注重改善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更加注重对住房、厕所、厨房的维修和改造,更加重视绿化美化和环境卫生,因而有利于农村自然生态环境和居住条件的改善。二是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助农民增收。农民通过开办农家乐、农家旅馆、旅游土特产品商店等旅游接待设施,为旅游者提供服务,获得一部分收入。同时,通过将农产品消费融入到游、吃、购、娱、住的整个过程,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三是乡村旅游的发展,为闲散的劳动力开辟了广阔的就业门路。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当地居民围绕旅游点而发展起来的餐饮业、运输业、旅馆业等让劳动力找到就业机会。
1.2乡村旅游对社会文化的意义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灵魂和核心,是塑造乡村旅游吸引力的源泉。乡村旅游让旅游者了解乡村历史、感受乡村文化、体验乡村生活,没有乡村文化内涵支撑,乡村旅游就缺少生命力和竞争力,农村中原有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文化精髓,也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挖掘、整理乡村遗存,理顺乡村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关系,是积极保护乡村文化,实现文化长远利益的重要手段。一是天人合一式的环境,健康,朴素,简单的生活,可以读到历史,可以看见的美德,正是这些传统乡村地区所独有的魅力,也是乡村与现代化城市环境,生活的差异成就了乡村的旅游吸引力。乡村旅游注重传统事物和传统价值,将旅游活动和旅游者融入乡村生活之中,为旅游者提供一个安静,自然和原原本本的乡村生活体验。二是乡村旅游有助于保护乡村文化和历史遗产,增强乡村社会的自豪感。开发乡村旅游,通过发掘、包装和宣传当地的历史传承和独特文化,提高了乡村的知名度,增强和复兴了乡村文化在旅游业中的核心作用而加以保护开发。某些乡村文化和历史遗产,其最好的保护方法是让它成为乡村旅游项目的组成部分。三是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促使乡村社区的多元化发展,促进社区进步和乡村人口素质的提高。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使农村培养自己的经营人才,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旅游业的文化传播作用可以使乡村社区走出相对封闭落后的环境,促进社区进步。
1.3乡村旅游对环境的意义
一是促进乡村景观的建设和居住环境的改善。乡村旅游的开发使得人们重新认识乡村环境的开发和建设,如对田园环境的保护,治理和恢复;促使乡村农业,工业生产向无公害,无污染的方向发展;加强自然景观,农业景观,小城镇景观等的规划设计和建筑。二是在发展乡村旅游的活动过程中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让当地乡村的居民认识到良好的环境是最宝贵的财富,促进他们自觉的维护和珍惜环境。三是为建筑以及自然环境的保护提供资金。乡村旅游的收入可以用来更好的保护文物古迹,传统文化已经自然环境,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当前临海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2.1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乡村旅游主要是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道路交通、停车场、游步道、公共厕所、住宿购物等方面投入不足,建设明显滞后,农村环境卫生不理想,从而制约了精品线路建设的深入发展。
2.2盲目开发,重复建设
乡村旅游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村民的积极参与,可是由于资金缺乏,没有对旅游资源进行论证,规划和策划就匆忙上马,开发中只重视规模,不讲质量,粗制滥造,许多乡村开发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只考虑当前,不顾长远。有的乡村旅游开发本身就是一种破坏,旅游产品数量多,但品种少,多数的旅游企业从事相同的产品。
2.3观念落后,服务水平低
乡村居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形成了散漫、自由、不受约束的习惯,与旅游接待服务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反差。同时,农民从自我管理的农业生产转向服务接待工作,在心理和行动上难以平衡心态,旅游服务意识较弱。另一方面,乡村居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而一些固有的饮食,卫生习惯难以改变也影响服务水平。
2.4缺乏商品意识,产品单一
尤其是对本地特色的产品开发不够,乡村旅游大多以专项旅游产品出现,如观光果园,观光茶园,休闲渔场等,与景区和自然资源结合程度不够,旅游从业人员中农村人员偏少,收益主体不以农民为主,对旅游项目的开发,不从本地资源优势和风土人情的实际情况出发,缺乏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
3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
乡村旅游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旅游,乡村旅游的客体是以传统的乡村文化作为背景,对于乡村旅游的开发,在强调城乡一体化的同时,更多反映出来的是一种乡村民俗民族文化的原真性作为旅游吸引物,同时还强调乡村旅游开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所以,对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利用必须结合其自身的特点。
3.1结合生态旅游,走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旅游是将一种生态贯穿与整个旅游系统并将其有序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其目标是实现旅游发展中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效益的统一和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它反映了人们开始追求一种回归自然、自我参与的旅游活动,渴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体验“天人合一”的幽雅享受。因此,乡村旅游是人们向往“回归自然”、渴望“返璞归真”的需求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它强调的是乡土味、自然味和原始味,其实质就是生态旅游。因而,在乡村旅游发展中,首先要防止标准化、商业化和城市化“乡村性”的侵蚀。都市人之所以钟情与乡村旅游,正源于他们梦中的“香格里拉”不在都市,而是在乡村。要使乡村居民在吸收都市文化精华的同时,能珍视并保持起本土文化的鲜明特色。
3.2增強旅游体验性
随着游客消费心理的成熟,他们已不满足于急行军式的观光体验,期望近距离地、多方式地与旅游吸引物接触,游客投入时间和费用参与旅游活动是为了“换取一次性旅游经历”,其根本追求是获得旅游体验。但是由于乡村旅游开发深度不够,使游客的体验类型单一,当地的地方文化没能挖掘出来,最终导致旅游缺乏个性,缺乏竞争力,周期短。因此,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应设计丰富、生动的体验项目,来满足游客的体验经历以及他们的个性化旅游需求。挖掘出新的丰富的乡村活动,如:笨猪赛跑、野鸭放飞、松鼠散果等动物表演,开展有特色的田间劳作,如田间放羊、放鸭、果园采摘、烧架做饭以及农家喂猪等。同时,也要设计使游客完全沉浸其中的深度体验项目,如让游客最大限度与当地居民接触,了解与自己完全不同的生存方式,如可推出“当一天农民”、“做一回渔夫”等旅游项目。
3.3提高服务水平
要提高乡村旅游接待的整体水平,就要提高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强化旅游服务意识。一是加强对旅游知识的培训。大多数游客都希望同从业人员进行直接交流,了解一些旅游方面的基本情况。对旅游知识缺乏和不足,势必影响游客的整体感受。二是强调服务规范。乡村旅游以“特色”吸引人,但这种特色是建立在规范服务的基础之上的。可以说,没有规范和标准化的服务,特色就不可能存在。三是加强对本土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培训。要认真挖掘,认真总结地方民俗文化和风土认清,并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在这方面的培训,使乡村旅游与当地民俗风情和乡土文化实现有机结合,提高旅游文化品位和服务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