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虽然时间较短,但是对于整节课起到了归纳总结的作用。因此,为了提高结尾教学的效果,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大胆创新、开拓思维,巧妙运用行之有效的结尾形式,突出课文教学重点,达到画龙点睛之功效,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获。
一、引入故事结尾,激发学生兴趣
几乎每一位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所以教师可以在结尾处引入小故事,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印象。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结尾部分时,教师可以这样说:“最后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来结束今天的课程”,学生的积极性大增,纷纷打起精神、竖起耳朵,听老师讲故事。故事内容大致如下:“又有一天,这只乌鸦又渴了,就到处找水喝。这次它看到了一口井,于是停在了井边。由于上一次它用丢石子的方法喝到了水,这次它决定还用这个方法……”故事还没讲完,学生就开始议论纷纷,觉得乌鸦用这样的方法很愚蠢,课堂讨论非常热烈,以至于下课铃声都没有听见。由此可见,这样的引入故事法不但可以激發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二、设计游戏活动,张扬学生个性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而小学生大都喜欢游戏活动,所以采用游戏式结尾,不但可以让学生乐在其中,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印象。例如,在教学《小小的船》后,教师可以这样设计结尾:①一边播放音乐《小小的船》,一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夜晚的星空真的好美啊,星星环绕着月亮,仿佛一艘小船遨游在星海当中,你们赶快把想象的美丽夜空画下来吧;②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和交流自己的画,并说一说画的寓意;③让学生把自己的画贴到黑板上,全班学生一起欣赏,并选出画的最好的。这样的结尾设计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年龄特征,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激情语言结尾,陶醉艺术氛围
课堂教学的结尾并不是教学的终止,而是对教学活动的延伸。因此,在教学故事、人物、情节等课文时,可以设置引申性总结,创设富有激情和诗意的意境,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陶醉于压轴戏的艺术氛围当中,真正做到“余音缭绕,催人奋进”。例如,在教学《詹天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进行小结:詹天佑有一句座右铭“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祖国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他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壮举,践行了自己的诺言,给予帝国主义有力回击,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铁路工程师。就连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也亲切地称他为“中国人的光荣”,所以让我们心怀崇敬之情,用自豪与骄傲的语气集体诵读:《詹天佑——中国人的光荣》。这样的结尾慷慨激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立志成才、报效国家。
四、归纳总结结尾,升华中心思想
结尾采用归纳总结的方式,是语文教学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唐代散文家韩愈有云:“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所以在教学全文之后,教师应带领学生对课文要点进行梳理与总结。而这样的结尾方式可以统领全篇,深化学生记忆,升华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在教学《鲸》这一课时,不管是文章结构,还是表达形式,都非常具有美感。如果在结尾处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为此教师可以这样展开结尾教学:“今天我们学习了鲸这种生物,了解了鲸并不是鱼类,而是一种哺乳动物,掌握了鲸的种类及其生活习性。通过学习我们发现,作者能够将鲸描写的这样生动与具体,那么他是怎样做到的呢?那是因为作者综合运用了列举、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让鲸在作者笔下栩栩如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由此可见,要想在今后的写作中表达的更为清楚,就应在平时习作中学习优秀课文的写作手法”。这样的结尾具有归纳性与总结性,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整体认知,另一方面能够让教学更加具有条理性和层次性,实现了总结和升华的教学作用。
小学语文课堂结尾应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充满学生的欢声笑语,所以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对课堂结尾教学进行优化设计,帮助学生更好认知课文知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张敬玲,山东淄博市张店区莲池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