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生谈“心”

2018-08-24 10:51陶有刚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1期
关键词:庞涓孙膑诚信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想就如何“立德”,从八个方面与学生谈谈“心”。

一、公心成就正义之心

世界不是一个人的,也不是真空和纯净的水,众生芸芸,心目参差,看问题的立场、角度不同,祈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也不一样,但世人终归有一个共识,就是要遵循一些起码的公序良俗和公德道义。那么,究竟什么是世间公道?

“天圆地方,以理为纲。”“公心”应该是以“理”为圆心画出来的心。有公心,才有正义,才能做大义之人。我们追求的“义”应该是“正义”和“情义”,我认为其一体现在人生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上,对国家、民族、人民、集体、组织的“忠”上;其二体现在对真理的追求,对道德的坚守,“舍生取义”、扶危济困、不计回报上;其三体现在对法律的敬畏,对纪律的遵守上;其四体现在对公平、公正、无私的崇尚,“见义勇为”上;其五体现在对情义(如:父母养育情、师长的教育情、同学的手足情)的珍惜和对恩义的感念,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上。

二、真心打造诚信之心

做真人,办真事,讲真话,抒真情。“真”乃做人之本、诚信之基,《论语》言“人无信不立”,管子说:“诚信者,天下之结也。”都表明了诚信的重要性。

诚信的基本原则最起码必须具备四点,一是以诚相待,言行一致;二是办事认真,踏实周到;三是公平公正,无私无欺;四是所诺必践,一诺千金。如商鞅的徙木立信成就了秦的变法,即为明证。现代社会,诚信做人、诚恳做事,更为重要。诚信之人,天助其时,地成其利,人成其和,终必成功。

三、爱心滋潤感恩之心

“马有垂缰之义”说的是前秦世祖皇帝苻坚在与慕容冲的一次战役中,不幸战败,落荒而逃。不料一失足掉在了山洞里,爬又爬不上来。在这个千钧一发之际,他的坐骑突然跪在涧边,将缰绳垂了下来,苻坚抓住缰绳爬上来,才脱了大难。“狗有湿草之恩”说的是广陵人杨生有一爱犬时刻不离身边。一个寒冷的冬日,杨生酒醉卧于荒草中,遇火起风烈,情势紧急。爱犬狂吠而主人不醒,便几次跳入冰冷的水中,以水濡湿四周干草,使主人得以脱险。此典故说明,牲畜懂得知恩图报。

动物都有感恩之心,做人更应有爱心。爱心至少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要感恩社会,二要孝敬父母,三要尊敬师长,四要友爱他人。

感恩社会,报效祖国是一种大爱、博爱,也是我们的公民责任与义务。

孝敬父母是对生养之恩的报答。“人出生,父母恩;怀十月,养育辛”,世上对自己最亲、最爱、最善、最宽容的人是父母。无论穿着好坏、身份贵贱、地位高低、气质雅俗,父母永远是最亲近、最知心、最牵肠挂肚,应该奉上子女最大敬意的人。“羊羔跪乳,深知母爱无价;鸦雀反哺,因懂养育之恩。”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有许多“孝”的佳话,自己吃野菜,但却雪里负米侍奉双亲的孔门弟子子路;身穿芦花做的“棉袄”挨冻受屈,却跪求父亲饶恕继母的闵子骞;侍奉病母衣不解带,亲尝汤药的汉文帝刘恒;为父亲夏扇枕冬温衾的黄香;身居高官仍奉母至孝,每晚亲自为母亲洗涤便器的宋朝大学士黄庭坚,还有生日跪母的北京大学原校长周其凤等。孝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孝是真心实意,自觉自愿的;孝不一定要惊天泣地,孝是平常的生活细节。孝要尽量减轻父母的劳动,用成人、成才的成果来回报父母。无论贫富,都要尽其所有所能来奉送父母,特别是在感情和精神上亲近、爱戴父母。对父母的教育要用心听、认真做,对父母的正当情感与期望要努力去满足。

尊敬老师、友爱同学是学生爱心的基本体现。炼铁成钢和恨铁不成钢的往往是老师,学生要理解老师,不要误解老师的言行。同学情是最纯真,也是最能经得起时间、风雨、人性检验的感情,最要珍惜。

敬重所有人是爱心的拓展。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尊重他人,会换得他人的加倍尊重。

四、善心培植包容之心

“做人有苦有甜,善恶分开两边。”唐太宗“行善事则为君子,行恶事则为小人”;《幼学琼林》“为善则流芳百世,为恶则遗臭万年”,均表明行善与作恶的结果将具有质的不同。善恶的重要区别在于做人是否有包容之心。要培植包容之心,首先要理解人,理解事,文明做人,礼貌做事。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生活中也没有两个习性完全相同的人。我们应多一些求同存异,少一些求全责备。第二要多欣赏,少抱怨。“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乐道人之善,则天下皆去恶为善。”任何人都不喜欢埋怨,埋怨只能令他人讨厌。爱埋怨的心态永远不如爱感谢的心态,爱埋怨的人生永远不如爱感谢的人生。戴尔·卡内基曾说:“抱怨会让我们陷入一种负面生活、工作态度中,常常在他人身上找缺点,包括最亲密的人;不抱怨的人一定是最快乐的人,永不抱怨的世界一定是最令人向往的。如果每个人都能把抱怨变成善意的沟通,把抱怨变成积极的建议,把抱怨变成正面的行动,就会惊喜地发现一份近在咫尺的成功和一个没有抱怨的全新世界!”第三要学会忍耐与谦让。弱者从来不懂得宽容,宽容是强者的特质。对于“忍”,要懂得“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对于“谦”,要做到“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对待矛盾,要注意沟通、交流,主动冰释、化解。第四要有强烈的合作意识和行动。树有高低,水有清浊,人的手指有长有短,这都说明我们必须合作。歌德曾说过:“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

五、信心鼓舞进取之心

信心是进取的保证。没有信心,思想就会禁锢,志气就会消泯,信念就会动摇,追求就会停顿。培养进取之心要着力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充满理想,明晰目标。这是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有希冀才会有奋斗。毛泽东从小志存高远,目标如炬,以天下为己任,终成伟大事业。明晰的目标,指引着毛泽东不渝地前进,一步步地实现崇高理想。

二是找准榜样,见贤思齐。纵观历史,几乎每个成功者都有自己的人生楷模,曾国藩就是一个极好的典型。他吸收无数成功人物的人生阅历、智慧精华和处世经验而成就自己。如:从周文王、周公、孔子、孟子那里学习如何追求境界;从庄子、司马迁、刘向、班固那里学习如何塑造人格;从诸葛亮、陆贽、范仲淹、司马光那里学习如何成就功业;从张良、马援、郭子仪、戚继光那里学习如何精用权谋;从程颢、程颐、朱熹、顾炎武、王夫之那里学习如何提升魅力;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那里学习如何锤锻气质;从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那里学习如何开阔胸怀等。

三是积极乐观,阳光向上。用积极、向善、唯美的眼光看人,看事,看社会,要相信阳光总比风雨多,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迈不开的步子,没有跨不过的坎!

四是执着坚韧,永不放弃。像甲鱼一样,一旦咬住就不松口;像蜗牛一样,落实到一步步的积累和一天天的持恒上。“跬步积累的结果,将会出现几何效应,每天脚踏实地的努力所取得的细小成果,会唤取更大的努力和成果,在不知不觉中这种连锁反应会把我带到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峰。”世间登上金字塔顶的,不只是具有绝对实力的雄鹰,还有坚持、坚持、再坚持的蜗牛。青年学生一定要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勇气对待挫折,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气追求成功。

六、平常心涵养勤俭之心

有一幅对联“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揭示了平常心给人生带来的惬意生活和高洁情操,它是修炼勤俭之心必须具备基本涵养。勤俭是对生活、事业的一种非常自觉、非常主动、非常积极、非常有责任心、使命感的人生态度,是人生风险最小、回报最大的一种投资。正如元朝诗人白朴所言,“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我们应记住“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良训,以勤立身,以俭养德,崇勤尚俭,自强不息。

七、好奇心孕育创新之心

好奇心是个体寻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

美国学者希克森特米哈伊提出,“通往创造性的第一步就是好奇心和兴趣的培养”。他认为,也许所有的孩子都有好奇心,但好奇心能否保持到成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早期生活受到的鼓励。爱因斯坦也认为他之所以取得成功,原因在于他具有狂热的好奇心。学生时代对未知与新知的渴求,对生活学习的思考与联想,对好的学习方法、解题思路的探求,对专家学者、已有结论的质疑等都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当然,创新离不开坚实的基础,量的累积,才有可能产生灵感的火花,实现质的升华。

八、嫉恨心催生逆反之心

先讲一段小故事:孙膑和庞涓一起向鬼谷子学习兵法,情谊甚厚,并拜为兄弟,二人先后来到魏国,均得魏王信任。但庞涓妒忌孙膑的才能,暗中在魏惠王面前诬告他私通齐国。惠王大怒,孙膑遭受残酷的刑罚,被挖去膝盖骨。后在大将田忌的帮助下,逃到齐国,因助田忌赛马,名声大振,得齐威王重用。此时,庞涓嫉恨之火更旺,再度施离间计,使齐威王削去田忌兵权,罢免了孙膑的军师之职。齐宣王继位后,得知田忌、孙膑冤枉,恢复了他们的职位。公元前342年,孙膑减灶诱庞涓至马陵道,入包围圈,庞涓身负重伤,知败局已定,拔剑自刎。庞涓因嫉生恨,以害人始,以害己终。

嫉恨容易使人偏听、偏信、偏执、偏激,思想进入歧途,行为严重逆反,导致诸多恶果产生。我们一定不能重蹈庞涓之覆辙。

以上“八心”,希望同学们按“七上八下”的原则,把前七颗心镌刻在心坎上,落實在行动中,并坚决舍弃嫉恨、逆反之心。这样在家就是好儿女,在校就是好学生,在社会就是好公民,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就是最好的建设者、栋梁才!这也是我谈“心”的目的。

陶有刚,海南海口景山学校校长,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庞涓孙膑诚信
压低别人并不能让自己更高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孙膑与庞涓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聪明的孙膑
从《擒庞涓》看孙膑与孙武的师承关系
孙膑和《孙膑兵法》
孙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