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课堂学习目标 呈现学生变化

2018-08-24 10:51魏调平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2期
关键词:蜀道难陈述品味

明确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本是教学中的常态,现实情况却不甚理想。我们常见的教学目标设计成这样:

案例1:《望海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反复吟诵,品味语言,培养诗词鉴赏能力、信息梳理能力。2.领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情感。3.品味语言,体会意境。4.语句鉴赏,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画面。

案例2:《蜀道难》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疏通大意,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2.培养朗读感悟、品味揣摩语言的能力,学习夸张的修辞手法。3.反复探求和品鉴《蜀道难》的奇思妙想,品味“奇之又奇”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掌握……”“理解……”“认识……”“感受……”“学习……”“领会……”“品味……”等这样的术语经常出现我们老师的教案上,翻开老师的教案,有的将课程目标当作课堂教学目标,有的将教学内容当作课堂教学目标,有的把教学进度当作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都存在着模糊的现象。

其实,我们应该思考教学目標的作用是什么?

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课堂教学不能没有目标。目标一经确定就会对教学活动有很大影响,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对教学活动有一定的指导和调控作用。

模糊不清的教学目标对老师明确教学目标、采用教学方法、测量教学效果都是不利的。衡量“掌握”“体会”“认识”“领会”等内隐性变化的标准和依据是什么?教学中有没有实现这些目标,如何测量也没有可执行的标准,老师只能凭主观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估计,精准的测量谈不上,恰当准确的评价根本就无从谈起。

传统的语文教学目标设计是以“教师本位”立场的,只说明了“教师做什么”,用教师行为进行表述,老师在课堂上只关注自身的教学行为和教学任务的完成,缺乏对学生行为以及所达到的目标的关注,课堂教学目标要指向学生的发展,即课堂教学目标应该是学生学的目标而不是教师教的目标。

如何以学生为出发点来设计和叙写教学目标?这是一个特别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去改变的地方。更具体地说,应满足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一)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学目标必须明确指向学生而非教师,做到这一要求比较容易,只要叙写课堂教学目标时,把学生作为主体即可,在实际表述中,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例如,不应该采用“使学生理解景物描写的特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应该说“找出描写生动的句子,陈述其生动之妙处”“陈述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描述学生的具体行为。叙写学习目标时要选用可以描述学生行为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而明确的动词,如“写出”“说出”“辨认”“背诵”“会读会写”而非“掌握”“品味”“感受”等的描述心理变化的词语。比如,传统的目标叙写是这样的“了解作家作品与生字”,易于观察、便于检验的学习目标可以这样写“陈述某某作家的主要作品,会读会写文中的8个生字。”

(三)写明达成学习结果的行为条件。要说明达到该目标的特定条件、限制或情境等。如“查阅相关资料,陈述某作家的代表作品”,“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描写生动的语句,陈述其生动的妙处”、“10分钟时间,背诵课文,能够准确默写课文第3自然段”等限制或具体条件。

(四)设计测量学习结果的行为标准。要清楚地指出学生达到结果或目标的最低标准,即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比如,“会读会解文中的12个生字新词,不少于10个”、“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描写优美的句子,至少有通感句,陈述其优美之处,其中应有移觉美。”

常用的语法格式有“行为条件﹢(行为主体,可省略)﹢行为动词(具体行为)﹢行为条件﹢行为标准”。据此,以《蜀道难》为例,可叙写如下的学习目标。

1.查检资料,阅读李白作品《送友人入蜀》《剑阁赋》以及鉴赏资料,能够陈述李白写作《蜀道难》的缘由。

2.在诵读的基础上,找出描写生动的语句,陈述其生动的妙处,其中应有对夸张修辞的解说。

3.在朗诵及默诵课文的基础上,依据课文的自然顺序列出关键语句,陈述李白的奇思妙想及“奇之又奇”的艺术魅力。

4.学生在朗诵与阅读注释的基础上,列出作者抒发的感情及其变化,并予以概括。

作为一线老师,我们无法像庖丁解牛一样技巧熟练,只有在尝试中不断提高。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们应该常常反思自己:目标陈述学生的变化了吗?怎样才能观察和评价学生的变化?只要我们努力在这些方面,我们就可以改变现状,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魏调平,甘肃华亭县第一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蜀道难陈述品味
虚假陈述重大性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品味桂峰
陈述刘
品味四季
狞厉之美——《蜀道难》的别样设计
关于“福建当代艺术展”的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