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学 张秀杰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地形复杂、耕作栽培制度不合理,整地质量差,越冬病虫害基数大、适合繁殖,导致玉米病虫害有逐年上升趋势,本文对黑龙江地区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新技术做以分析,以供参考。
1双斑萤叶甲
双斑萤叶甲自2012年在黑龙江哈尔滨周边市县初次发现以来.成为常发性虫害,危害面积和发生区域逐渐扩。
1.1发生规律。该虫在黑龙江省每年发生1代,此虫成虫飞翔能力强,有群集性.白天在玉米叶片和穗部活动.受到惊吓后便迅速跳跃或起飞,飞行距离3-5米甚至更远。常把卵产在表土下进行越冬.到翌年5月10-20日孵化成幼虫,幼虫生活在表土3~8厘米中,靠取食玉米的根为生;大约6月10~20日在土中化蛹,约7~10天后:蛹羽化为成虫迁入玉米田。约20天后进行交尾.常把卯产在表土下或玉米等作物的叶片上,卵或分散或数粒粘在一起。7月初始见成虫,7月中下旬进入成虫盛发期,此后一直持续为害到9~10月份。
该虫的发生期与温度和气候极为有关,5月份平均温度高则发生期早:否则发生期晚;干旱年份发生重,降水量多的年份发生轻,如遇暴雨年份则其发生极轻。
1.2为害症状。双斑萤叶甲主要以成虫危害玉米。经成虫啃食的叶片多形成带状规则透明斑,严重影响光合作用。玉米抽雄吐丝后,成虫常群集取食幼嫩小穗,大量的虫害集中危害可将花丝大量咬断,影响授粉,从而对产量也造成严重损失;在灌浆初期成虫主要为害玉米嫩粒,吃掉部分籽粒,造成玉米产量下降和对玉米品质也有影响。
1.3防治方法。由于双斑萤叶甲的防治药剂与防治玉米螟的药剂基本相同。黑龙江省大型农场防治双斑萤叶甲可结合2代玉米螟航化作业时进行防治,可每亩用40%毒死蜱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丁虫腈每亩20-30毫升兑水25~30公斤喷雾、或4.5%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喷雾、或1_8%阿维菌素1500~2000倍液喷雾,或90%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液喷雾。由于成虫的群集性和弱趋光性.要在上午9~10时或下午16~19时进行喷药,并注意交替用药。
对于一般农户,可采取以下办法防治虫害的发生。一是对田边地头的杂草及时清除;二是在秋季深耕土地时或者是播种时施入辛硫磷颗粒剂。另外,最好采取地块联防,才能来保证防治效果。
2玉米蚜虫
玉米蚜虫分布广、繁殖快、危害作物种类多。
2.1发生规律。玉米蚜虫在黑龙江省一年发生10余代,该虫喜中温高湿环境,暴风雨对玉米蚜繁殖为害不利。杂草多的田块,玉米蚜发生偏重。该虫以成或若蚜越冬。第二年春季以后随着气温上升,开始活动、繁殖为害。大约6月下旬~7月初迁往玉米田.7月20日以后玉米蚜大量迁入玉米田,为害玉米心叶.随着玉米抽雄.玉米蚜迅速繁殖,开始为害雄穗、雌穗;扬花期是玉米蚜繁殖为害进入盛期。8月20日后随着大量天敌的出现,加上气候干燥凉爽,蚜量急剧下降,集中为害玉米雌穗苞叶或下部叶片,玉米收获前产生有翅蚜迁飞至其他寄主。
2.2为害症状。玉米蚜虫以成或若蚜刺吸玉米植株汁液进行为害,造成植株停止生长,受害严重时,造成玉米死苗,常见玉米抽穗后.在展开的叶面上有一层密布的灰白色脱皮壳,这是玉米蚜为害的主要特征。另外还因蚜虫排泄的“蜜露”可引起玉米霉污病,影响光合作用、导致秕粒增多、甚至造成无棒“空株”造成減产。
2.3防治方法。蚜虫防治要掌握好其发生规律,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一旦发现中心蚜株,要及时喷药防治。防治药剂每亩用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10%毗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三氟氯氰菊酯25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剂6000倍液等进行喷雾,注意交替用药。
3玉米田蝽象
玉米田蝽蟓主要对豆科、葫芦科等进行危害。其对玉米的危害较少,但发生重的年份对黑龙江的玉米也有较大的危害。
3.1发生规律。蝽象其飞翔力强,昼伏夜动,一旦受到惊动就会迅速爬迁或假死,主要危害植株的心芽。在黑龙江每年内可发生数代,把卵产在豆科作物的枝内或树皮内进行越冬。第二年3~4月.在天气暖和相对湿度适中时开始孵化。5月10-22日主要危害瓜果类作物。5月20日以后危害渐少。第二代至第四代,分别在6月、7月和8月的上句或中旬进行危害。成虫寿命为30~50天。5~6月是蝽象在玉米上为害盛期。
3.2为害症状。在玉米苗期主要以成虫或若虫刺吸植株、玉米心叶及嫩叶,并会注入一种病毒,导致主茎不再生长,严重时可致玉米幼苗死亡。被害植株上开始有小黑点出现,待叶展开后会有“破叶疯”现象。
3.3防治方法。由于该虫具有迁飞能力,防治时期要尽可能选择在盲椿象的若虫期;在喷药防治时.一方面要喷雾均匀,全部喷到,另外,要进行集中联防.才提高防治效果。防治方法:亩用80%锐劲特药量为2克加水30公斤进行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