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子
早就知道美丽的云南,那里有着讲不完的神话传说,有着说不尽的民族故事,有着看不够的风土人情。四月里的彩云之南一行,时间虽短,但印象颇深,采撷片段与大家共享。
三角梅
在春城昆明,鲜花可能是最不起眼的商品,各种各样的花卉让初到昆明的人应接不暇,价钱也是相当的便宜,难怪云南十八怪中有一说法“鲜花当菜卖”。所以,当你站在昆明的大街小巷时,见到男女老少手捧鲜花就不足奇怪了。
昆明有许多让人留恋的地方,可我印象最深的却是那平凡的三角梅,一束束,一株株,在墙角里、在围墙旁、在栅栏上,含苞欲放,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能看见它的身影。三角梅俗称叶子花,古称九重葛,原产于南美,是昆明市重要的外销盆栽花卉品种之一。它习性简单,只要有适合的土壤、足够的阳光,就能全年生长,四季开花。离开时我很想带走一株三角梅,后来想,它或许只有在昆明的土地上生存才是最美最靓的。
石林
从昆明坐车两小时左右,旅行车就来到闻名中外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圣地——云南石林。1200亩的面积里,包括大石林、小石林、外石林、地下石林等景区,“林”密峰高,胜景云集。石连着石,石外有石,一个比一个险,一景比一景奇,令人叹为观止,不愧是天下第一奇观。
因游览时间很短,只有走马观花。景区规模之大、造型之奇,让人留恋忘返。“千钧一发”、“极狭通人”、“石屏风”、“一线天”、“拇指峰”、“天外来客”等,还有许多说不清名称的奇石奇景,让人目不暇接。石刻上的名家墨宝还来不及细细端详,便被游人挤到了别府洞天。峰回路转处怪石当道,扶杆直上时寸步难行。想当初云南王龙云手书石林的时候,不曾料想到现在石林的繁华吧?
大理
大理有着这样一首谜语诗:“虫入凤窝不见鸟,七人头上长青草;细雨下在横山上,半个朋友不见了。”谜底就是大理著名的“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风花雪月四景。
下关风的形成是因为苍山十九峰太高,挡住了东西两面的空气对流,而苍山的斜阳峰和者摩山之间的下关天生桥峡谷便成了下关空气对流的出口,所以下关的风特别大。上关花是“朝珠花”传说中的一种奇花,据记载元朝时尚存,现在已经绝迹了。现在的上关花是指白族的木莲花,大理境内随处可见。苍山雪是因苍山的海拔较高,山顶气温底,积雪长年不化,故此得名。洱海月取自洱海的形状,风和日丽的夜晚行在洱海之滨,仰望天空,玉镜高悬,俯视海面,万顷银涛,何等壮观。在游船上凭栏听风,远眺苍山崇圣寺(即金庸小说里的天龙寺),三塔清晰可见,不禁令人遥想起段家皇室在晨钟暮鼓中的虔诚修行;蝴蝶泉边的金花唱着动听的歌谣。坐在船舱中,看白族小伙跳着民族舞蹈,品着白族姑娘泡制的三道茶,感觉着一苦、二甜、三回味的漫漫人生。
丽江
沿着曲曲折折的公路,心情随着高原的落差起伏。到达丽江时,一个摩梭族小伙讲着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带着我们参观丽江古城,领略这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茶马古镇。轻轻地走进那古老的城镇。聆听着叮当的马铃声,走在泛着青光的石板上,看着忙碌的纳西族姑娘们在街旁的玉泉河里洗菜淘米,不禁羡慕起纳西男人们“诗词歌赋烟酒茶”的神仙生活。
晚上,街旁溪水涔涔地流着,商铺的红灯笼也亮了,四方桥附近,沿着水流排开了一溜溜桌椅,各方的游客纷至沓来,交流云游的心得,很有四海一家的感觉。夜晚的古城是欢乐的海洋,四方桥是对歌者的天堂,对唱比赛的、放纸船的、拍照的、购物的,不管是企业老总、白领丽人,还是退休老人、青涩少年,都在唱歌、跳舞、欢笑。直到晚上十一点后,四方桥上才慢慢恢复了宁静,古城里的红灯也渐渐地隐去,又是一幅老屋古径、小桥流水、岁月悠悠的美景。
松赞林寺
汽车在前往香格里拉高原的路上行驶,许多人产生了高原反应。我透过车窗看着高高的雪山,低低的矮草涌出点点新绿,弯弯曲曲的河水宛如美丽的项链挂在美人的颈部。
经过一段时间的颠簸,我们来到了松赞林寺。这是一座远离嚣喧的喇嘛寺庙,厚重庄严的土黄高墙,黑色的窗框,在烟云笼罩中酝酿着一种肃穆神秘和苍凉雄浑。朝拜人手中的转经筒转着飘渺的声响,在酥油灯的闪烁中显露出一种文化的渊源浓厚。看不懂“生命轮回图”莫测的启示,也理解不了藏传佛教的博大高深。下了经课的老喇嘛个个气度不凡。从大经堂到八大康参,从殿内供奉的大小佛像到寺内的吉祥图案,神奇的色彩,绚丽的文化,博大的佛法,都说明它是藏民心中的圣地。
碧塔海
碧塔海是迪庆高原上著名的高原湖泊,被藏民誉为高原明珠。湖畔,苍松古柏,遮天蔽日。湖中孤岛上,曲径通幽,花香鸟语,四周长满杉树和杜鹃,春夏之季,杜鹃花竞相开放,如一美丽的花环镶嵌在岛上。据说杜鹃花凋谢落入湖中,湖中的游鱼食后昏醉,翻着白肚皮漂浮在水上,这便是有名的“杜鹃醉鱼”奇景,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节。
花腰傣
云南省哀牢山下红河谷畔的民族奇葩—花腰傣,是我国傣族中一个特殊的群体。
花腰傣相传为古滇国王族的后裔,“傣”字前面加“花腰”,顾名思义,一定是因腰部异乎寻常的服饰而得名。的确,那里的傣族姑娘身穿雍容华贵、多姿多彩、具有獨特色彩造型和强烈视觉美感的服饰,令人叫绝和倾倒。她们的服饰由自织自染的青布和色彩缤纷的缨穗、银铃、银泡、银首镯等组成,层层叠叠,浑然天成,是色、形、态的完美统一。姑娘们穿在身上,华而不俗,悠然得体。其精湛、纤巧、别致,展示着花腰傣高超的编织技艺和审美水平。
花腰傣不仅服饰美,而且传统观念也美。他们择水而居,对水有着特殊的情感。他们喜水,爱水,每个村寨都坐落在碧波粼粼的河水旁。他们认为,天上的太阳像父亲,地上的河流像母亲。村寨前面有河,就是母亲河。河里流的水就像母亲的乳汁,哺育着地上的植物和动物,也哺育着花腰傣儿女一天天长大,一代代繁衍。
花腰傣的图腾崇拜往往因为姓氏不同图腾也有区别,但是,不同姓氏不同图腾大多只是树木的种类不一,如漠沙镇的洪姓崇拜大青树,而杨姓则崇拜梦枝花树等。他们将这些树木作为图腾,是由于这些树木曾经救过他们的祖先,对本姓氏有着再造之恩。所以,花腰傣村寨的树木像神祗一样受到保护、崇敬和爱戴,生长得格外茂盛高大。于是,花腰傣村寨就呈现出花繁似锦、秧苗茁壮、稼穑秀实、欢歌笑语、牛哞鸟鸣的勃勃生机。
我们每到一个花腰傣村寨,身穿盛装的花腰傣姑娘都要载歌载舞,欢迎客人的到来。她们那迷人的款款舞步,那神奇耀眼的服饰,那落落大方的甜美笑靥,那银铃一样的原生态歌声,都透着水的质地。
花腰傣的婚俗也似水一般的天然。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三至十五,是被誉为东方情人节的“花街节”。这几日,姑娘们穿上镶有银泡的艳丽服装,戴上手饰,背上秧箩饭,由寨中最具有名望的女人带领走上街头,让翘首等待的“小h帽”们相亲。若双方中意,小伙子便立刻拉上姑娘跑到树木浓密的深处,倾吐爱情,互赠礼物,一起吃秧箩里的“情人饭”,自自然然,顺风顺水。
花腰傣,臣服于水,膜拜于水,追随于水,从而形成了水的优姿和澄怀,显示着水的品格和生态美。
啊,水一样的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