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认识

2018-08-24 10:51马如季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1期
关键词:课文文本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归根到底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阅读又是学习之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阅读教学来实现的。其对生活、对工作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对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有直接的作用,对知识的获取、对智力的开发有非常深远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应着力强化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如何开展中学语文阅读教育成为众多中学语文教育者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笔者在这里谈几点肤浅的个人看法与尝试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促进新知识的建构

阅读教学作为文本解读活动,它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这一对话过程,具体包括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四重对话的交织。阅读教学的目的也可以说主要是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实践,学习如何与文本对话,从而培养起与文本对话的能力。这一互动过程激活了读者的社会知识、先前经验、期望以及直觉,使其与文本进行交流、碰撞和对话,并理解文本,从而获得精神参与的愉悦。然而,在我们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似乎很少产生这种愉悦。这是因为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把阅读教学局限在课堂、课文和各类语文知识点上。其实,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尽可能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兴趣,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建构。

例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先引导学生以“我心中的乐园”为题把自己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学生描述了心中的乐园,有现实的美景,也有幻想的世界。然后教师直接引入鲁迅先生描写的儿时乐园——百草园这一重点文段,通过分析生动、具体的描写,了解其中清新甜美的瓜果、奇妙可爱的动物、了解作者在百草园中的欢乐。学生充分感受了作者儿童时代轻松自由、充满情趣的百草園生活,在与三味书屋单调陈腐、枯燥无味的读书生活作对比,很容易理解了文章“批判封建教育,揭露私塾残害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这一深刻主题。教师进而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社会、丰富积累,体会生活中无穷无尽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这样设计,一是能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结合,教学活动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有利于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和生成。第二是交流的方式活跃了学生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描述“我心中的乐园”,唤起联想,有助于理解作者在百草园中的欢乐。三是教师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社会、丰富积累,体会生活中无穷无尽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二、以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感受与体验

传统的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就是追求共性,忽视个性,强调统一,回避差异,这严重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果。而“民主、平等、宽松、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思维敏捷流畅,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罗杰斯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实践表明,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课堂,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分享彼此思考体验观念、实现教学相长的互动过程。在具体实施策略上应注意以下两点:

1.提问设计要规范有趣,树立启发意识。

在开课之初,教师习惯于设计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思维的差异,设计具有开放性的提问,给学生更多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和更自由的思维空间。例如在《阿长与<山海经>》的教学中提问:根据你的积累,你所知道的“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你觉得她们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教师及时介入,引领、促进及提升。

民主、开放的课堂,并不等于课堂是放任自由的,是天马行空的,甚至是一盘散沙的。一堂课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放与收的尺度的把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懂得在细心聆听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与见解的同时要及时介入,善于评价、总结、拓展、补充、提升,不能整节课都让学生说了算,因为虽然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感受、体会,但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同层次的,甚至是肤浅的。

三、加强阅读梯度设计,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

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了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环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善于辩论的要让他畅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自我……每个阅读者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的话,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

在教学设计的梯度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问题解决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四、整合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1.提倡“语文主题阅读”。

我们的教材是按单元主题编写的,教材的每一个单元,从“单元导读”,到课文选编,从“写作”的素材,到“语文综合学习”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单元的一个特定主题。它的意义在于:引领学生有主题的读书,使阅读文本指向性更集中,目的性更鲜明,能够更好地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主题目的性、指向性的高度,决定着阅读效果的深度,广度。主题式的阅读能更早、更快、更好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升阅读速度,以抵达“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阅读目标。

在教学中,我们应遵循“整体性原则”组织教学。就是以一个单元的教材为一个教学,为一个单位教,它不再是一课书一课书地教,而是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教,这一个单元变成了一个小系统,那么这个主题就是单元的魂,它就是用这个藤,把所有课文串起来,单元的主题好比藤,一篇篇课文好比瓜,就是用这个藤把一个个瓜串起来。课堂的学习方式不再是一篇文章的闲敲碎打,而是一个主题式问题的纠结,是学生发散的思维最终集中于單元主题这一点上。这种阅读,看似简单,实则是让儿童在自主实践中自能理解文本内容,自觉检验读书方法;是让学生在涵泳精思后做最有价值的判断,做最有意义的筛选,最有个性的赏评。正如清陆世仪所说:“悟处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思处皆缘于学,不学则无可思。”

2.加强课内外学习资源的有机结合,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由书本到生活、由学习到实践的拓展与延伸。

以一些课文为基点,向课外相关文章拓展。如教学余光中的《乡愁》、冰心的《纸船》,可分别将其与席慕容的《乡愁》、泰戈尔的《纸船》作对比阅读。从而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也可以由一篇课文走进一个作家作品的阅读。有思考的阅读者会有一种寻根逐末、读之若渴的阅读期待。德国美学家姚斯告诉我们: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把握学情并找准阅读教学的起点,即教学前或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想要了解什么或有什么疑问,并从中清楚地捕捉到学生最想了解什么以及最需要了解什么。

教师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开展阅读教学,不仅会使阅读教学方向明确、动力充足,而且还能促进学生自我求知、自我探索、自我发展。教材中由一篇课文走进一个作家作品的阅读元素有很多,如果教师能掌握这些元素,就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并由一篇文本顺利过渡到整本书的阅读。

五、注重指导学生对课文的积累与借鉴

有时改学生习作,会感到词汇贫乏,语言空洞。学生不会运用正确的语言描述眼前闪烁着的事物的形象、颜色、动作。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积累、借鉴作家的语言和写作技巧。引导积累,即着重指导学生理解、欣赏、记忆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做好积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必要的仿写、改写等写作训练,使其逐步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现在的阅读教学应该是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沟通的、合作的教学,互动的、交往的教学,创造的、生成的教学。

马如季,山东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教学研究室教师。

猜你喜欢
课文文本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