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之一,这篇文章不仅文辞优美、结构严谨,还有王羲之关于人生的感悟以及对待生死的态度。毋庸置疑,《兰亭集序》的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里面相对较难。教学应该从基础入手,让学生熟读课文,正确理解文辞意思。接下来就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更深层次领悟人生无常但应时时乐观的人生境界。《兰亭集序》是古人留下来的文化瑰宝,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篇文章也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
一、熟读——培养语感
培养语感最好的方法就是熟读课文。朱熹曾经在《朱子语类》中强调过“多诵遍数”的重要性,朱子认为读书应该每个字都读的响亮,不能读错任何一个字,也不能多读或者少读一个字,读书读的遍数多了,也就能够理解书中的意思。文言文的阅读相对于现代文的阅读难度更大一些,教师可以采用领读、速读以及标读等一些方法,让学生进行多次阅读,增加对文章的熟悉程度。文言文学习需要做到文与言的有机结合,只有可以对文中的句子熟悉到信手拈来,才可以达到文与言结合的目的。
以苏教版《兰亭集序》的教学为例,教师第一遍进行领读,重点在于纠正学生的读音。在学生读错或者犹豫的地方应该暂时停下来,及时教授给同学们正确的读法,并且让学生再次阅读直到所发出的读音正确为止。学生第二遍阅读的时候跟着电脑播放器的录音进行跟读,读的时候注意播音员读的语气与节奏,可以在课本上做一些标注让自己以后读起来更加优美。教师在阅读第三遍的时候要求学生自由读,对一些自己不会发音的字应该标记下来请教师解答或者查字典自行进行解决。第四遍的时候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提示下进行齐读,一些自己与其他人发音不一样的位置应该及时更正。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教师将领读、跟读、自由读以及齐读很好地运用到里面,让学生做到了眼到、手到和心到。虽然没有对文章进行精讲,但是学生可以在熟读的过程中对文章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这对于学生能够快速背诵文章也是大有帮助的。
二、精思——参悟人生
学生通过熟读并不能完全掌握文章的核心内容,需要老师的精讲来引领学生进行精思。理学大家朱熹认为,读书首先要进行熟读,做到书中的话基本都能自己表述出来,然后再进行深入的思考,就能有所收获。从朱熹的言论得到启发,在熟读以后要进行精思。精思要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教师应该选取文章的重难点来进行讲解,面面俱到的讲解是不切实际的。学生在思考的时候要有自己的思想,用自己想法来试着理解王羲之笔下的美景与情感。
以苏教版《兰亭集序》为例,文章的第一个重点就是文章开头部分王羲之关于兰亭集会的美景叙述。教师可以从中选取“修”、“清”等关键字带领学生进行思考,体会文章所展现的雅淡之境,身临其境地感受集会的气氛。王羲之作文的意图是本篇文章的第二个重点,《兰亭集序》中写道:“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等一些作者关于生死的看法,那么关于对待生死的态度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之一。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就生死观展开讨论。《兰亭集序》的难点在于王羲之面对如此欢乐的集会场景为何会思考生死这样沉重的问题。要想解释这个问题就要结合王羲之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王羲之生活在一个政治残酷、社会动荡的时代,残酷的政治斗争让许多文人命丧黄泉。为了保全性命,有的人“悟言一室之内”,有的人“放浪形骸之外”。但是暂时的快乐并不能抗拒死亡,对于生死问题应该是“千古同悲”。
三、多练——锻炼能力
对文章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以后,就要要求学生掌握作者写作的技巧,可以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巧等一些东西运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除此之外,教師应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学习古人所表达的乐观态度,培养良好的性格。多练,就是对熟读精思的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不仅是课本的知识更是做人的品德。
以苏教版《兰亭集序》为例,教师在完成文章的精讲以后,可以联系苏子的《赤壁赋》和曹操的《短歌行》,让学生就关于人生该如何保持乐观进行自由发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地给予学生思想上的帮助,帮助学生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结束的时候可以引用“风雨之后会见彩虹,过好今天才会有更好的明天”来启发学生,使学生在领悟真理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兰亭集序》用清新自然的文笔记录了历史上有名的兰亭集会,同时,寓情于景,将自己对于生死的态度,对于人生的积极乐观,淋漓尽致地寄托在文字之中,成为中国文化的艺术珍品。不管是古人还是现代人,都会对人生有同样的感受,真的是“千古同悲”。这正是本次教学的最大的目的,让学生感悟学习的目的不仅只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赵爱国,山东淄博市淄川区般阳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