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琴
到目前为止,肿瘤的发病原因虽然仍未完全阐明,但研究表明,约有1/3的肿瘤发病与营养因素有关,如高脂饮食、缺乏某些微量元素、低膳食纤维饮食等,可能与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肿瘤患病率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合理饮食和积极运动锻炼,可能是降低及控制肿瘤发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国际肿瘤协会已推荐了包括控制高糖类、高脂饮食,控制肥胖,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少吃烟熏、火烤食物等14条营养保健措施。2017年8月1日,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恶性肿瘤患者膳食指导》也提到要“限制精制糖摄入”。
糖类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糖类,又名醣、碳水化物、碳水化合物等。根据分子结构分为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双糖(如蔗糖、麦芽糖、乳糖),多糖(包括能被消化吸收的淀粉、糖原及不能消化吸收的纤维素、果胶等)。单糖和双糖又被称为简单糖。以上各种糖类,除纤维素与果胶外,都可被人体吸收利用,但必须先转变为单糖,其在体内主要是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糖类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供给能量、构成神经元和细胞、保肝解毒等。
糖类供给量应占总能量的55%~65%,主要决定于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水平。其主要来源是谷类和根茎类食品,如粮食和薯类,其中含大量淀粉和少量单糖或双糖,蔬菜和水果中含少量单糖。
现代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使人们深陷精制糖的“十面埋伏”,给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什么是“精制糖”
所谓精制糖,是指质量和纯度最高的食糖产品,是将原料经过化学提纯后再结晶煮炼制成。
日常生活中各种休闲食品均以甜味为主,每天吃进去100克白糖并不困难。饼干、蛋糕、面包、蛋卷、曲奇、派是甜的,米饼、米花糖、爆米花是甜的,各种糖果、果冻、果脯、蜜饯、果酱是甜的,麦片、杏仁糊、芝麻糊、核桃糊、藕粉等是甜的,绝大多数奶粉、奶片、奶昔、奶茶、酸奶、早餐奶、风味奶是甜的,糖包、豆沙包、汤圆、麻团、红薯饼、糯米糕、八宝饭等各种小吃是甜的,各种冷饮是甜的,各种饮料毫无疑问也是甜的……这些甜味的来源,除了少数标明“无糖食品”的品种外,主要是来源于精制的白糖。一般来说,饮料的含糖量是10%左右,点心、蛋糕等则达到20%左右,果脯、蜜饯、果酱类则达到60%以上,奶制品大约是7%。比如,喝一罐335毫升装的可乐,那么就会从中吃进去约38克白糖,相当于2大勺白糖。
白糖除了热量,几乎什么营养价值也没有。它不含有蛋白质、脂肪,也不含有维生素,几乎不含有钙和铁,也没有一点膳食纤维。它进入体内之后代谢分解,还要消耗身体储备的维生素。精制糖是含有最高热量的碳水化合物,过量摄入会引起肥胖、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龋齿等疾病。长期高糖飲食,会使人体内环境失调,进而给人体健康造成种种危害。有研究发现,长期嗜好甜食的人容易引发多种眼病,如老年性白内障等。研究者调查了50例白内障患者,发现其中有34%的患者酷爱甜食,因此认为可能与葡萄糖代谢障碍有关。
“生酮饮食”可取吗
生酮饮食由高脂肪(占总能量65%~90%)、适量蛋白质和低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低于10%)组成,同时添加机体生长发育和正常生理活动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物质。生酮饮食目前有四种类型:传统类型即长链三酰甘油饮食、中链三酰甘油饮食、改良的阿特金斯饮食、低血糖指数饮食。
生酮饮食临床上最早用于脑部疾病(如脑胶质瘤、癫痫)的治疗,随着对生酮疗法的深入研究以及诸如糖尿病、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许多学者将生酮饮食与代谢性疾病的治疗联系在一起,而肿瘤被认为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因而生酮饮食渐渐应用于肿瘤治疗。研究表明,生酮饮食抑制肿瘤的作用机制,除了减少葡萄糖能量供应、抗炎和氧化应激之外,在调节免疫功能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生酮饮食脂肪含量高,患者依从性差,需要在专业临床营养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长期的作用和安全性还有待研究。须知,脂肪氧化靠糖类供给能量,糖类供给不足可发生疾病,如糖尿病时不能利用糖类,身体所需要的能量多由脂肪供给,而脂肪氧化不全时产生酮体,如积存过多可引起酮症酸中毒。所以这种“生酮饮食”应用于肿瘤患者,并未得到学术界的推荐或共识。
而且脂肪供给量易受饮食习惯、季节和气候的影响,变动范围较大。通常每天有50克脂肪即能满足需要,或占总能量的25%~30%,以低于25%为适宜。应适当控制食物脂肪含量,特别是动物性脂肪。按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最佳比例,应是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各占33%左右。通常植物油比动物性油脂要好,应注意饮食脂肪供给量不仅包括烹调用油,也应包括食物本身所含的脂肪。
肿瘤患者要遵循均衡膳食、食物多样化的总原则。如果说是因为肿瘤细胞“嗜糖”,才限制糖的摄入,那么所有的碳水化合物、淀粉类食物都可以转化为糖,是不是所有的碳水化合物都不能吃?这肯定是不对的。不可误导肿瘤患者和普通消费者。
吃糖,可以使人感到幸福、愉悦、轻松,但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着想,还是要时刻提醒,少吃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