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溪 廖严力
或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22岁,他参选区议员,最终落选
27岁再次参选,以新界区“票王”成功当选
他说,要麽不做,要做就要全力以赴
他是民建联元老叶国谦的接班人
本着一点一滴做实事之态度
为香港创出路而奋进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要麽不做,要做就要做出点成绩。”
刘国勳,立法会议员、民建联北区区议员、中央委员会委员及常务委员会委员,亦是新界青年联会副主席和新界社团联会副理事长,从政经验丰富。从昨日走到今日,他走了十多年,一路铿锵。
曾几何时,刘国勳还是那位不擅交际,一说话就会脸红的人。而如今,他已成为了民众的代言人,哪里有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言行举止,落落大方,充满自信,有原则,有理想,被民众信赖。
一直以来,学生时代的刘国勳就抱着长大後考公务员,往後服务市民的想法。大学时代,为了做一项北区市民在内地消费的调研工作,他认识了北区建制派的多位议员並得其帮助,深感这些议员工作诚恳,为香港做实事,亦加入了建制派,默默地支持建制派的工作。
“我的父母没有投身香港的任何政治活动,但爱国爱港是毋庸置疑的。”非典时期,香港社会受到严重影响,经济低迷,时已投身物业管理领域的刘国勳本着发挥自身价值帮助市民排忧解难的想法,决定透过议员选举,从下到上为市民服务,同时为民建联出一份力。
2003年,他正式投身议员选举,首次战败。但他向来有一股“要麽不做,要做就要做出点成绩”的倔强和投入精神,失败後,依旧潛心服务地区。“第一次落选时,我22岁,我把这当成人生当中难得的经历和体验。因而,无论在竞爭前後,我都一路向前,动力十足。”
或许,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加上他自身的较真劲,刘国勳放棄了自己的物业管理工作,凭着自身经验、能力和理想去服务居民。他的努力被居民们看在眼里。“当时,大环境对建制派开展工作比较困难,许多议员都尽最大努力。幸好,我一路上遇上了许多贵人,例如许多社团领导引导我如何做地区工作,好多居民热情地前来做义工,他们的帮助令我更加有决心在北区做服务,贡献心力。”
2007年,多年用心浇灌的花儿结了果。这一年的议员选举,刘国勳在欣盛选区以4159票高票击败取得1239票的民主党前区议员刘德昌,成功当选,票数在全港排名第二,成为新界区票王;2011年,他夺得4791票,高票连任成为该届区议会选举的“票王”,亦是自香港回归以来,男性候选人在区议会选举中得票最高者,後又自动连任。
言出必行,知行合一
“一点一滴做实事,全心全意为香港。”
“一点一滴做实事”是刘国勳对自己从事议员工作的鞭策。
议员工作,关繫到民生大小事,关繫到整个香港发展前景好坏,可谓事无巨细,事事重要。服务居民多年,刘国勳总结自己的经验,认为做地区工作,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真正从居民利益出发。
但是,在一些事情上,往往无法得到全票通过:“哪怕所做的事短期会有一些声音不适应,眼前有居民反对,如果大家都觉得阵痛,对香港的长远利益是否有益呢?这是我们要思考的。”
“有时候,有些事,必须很辛苦才能做到。完全没有任何的影响是不容易的,在这个过程中尽量去减少受损方的损失,令到将来的成果更加丰盛。”以大局和整体为重,又考虑居民的实际情况和感受,令刘国勳不断去平衡,去推动一个令多方尽可能都满意的结果。
从政多年来,在刘国勳的努力之下,北区呈现出许多喜人的现象,例如巴士路线的增加,跨境制度的改变等等许多便民措施。“作为一名议员,该承担的义不容辞,但有些原则仍旧要坚持。”曾经,北区的学位紧张,令跨境儿童就学问题突显,而一些政党卻针对此激发了社会矛盾。对此他认为,身为议员应该解决问题而非製造矛盾。为此,他积极联络多方,促使问题解决。2017年,深圳市教育局发佈了2017-2018学年度义务教育阶段新生招生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港澳籍学生可和非深户籍学生一样申请参加积分入学。刘国勳对此发文点讚,认为这样的政策调整,既能让内地港籍学童不用跨区就读,也进一步减轻北区区内学额紧张的情况,带来双赢。
在此基础上,还有许多事有待刘国勳去爭取、思考和推动,例如一地两检等。他非常反对立法会的“拉布”现象,坚决反对“令香港社会停滞不前”的恶劣行为。“一些立法会议员有意将立法会政治化,阻碍香港发展。有时,长痛不如短痛,若不正视问题,问题将越积越大,造成更大的社会影响,必须要加以重视、直面问题。”
两年前,刘国勳接替民建联元老、(第一)功能界别议员叶国谦参选立法会议员,赢得了绝大多数议员及多个区议会主席或副主席的支持,以“为香港,创出路”的理念,成功当选为立法会议员。
在新的职位上,众区议会主席或副主席对他寄予重望,“他有热忱、年轻、有魄力,又熟悉地区事务,希望他能为议会带来改变,提升区议会影响力。”当任以来,他一点一滴做实事,全心全意为香港,希望能积极扩大区议会职能,为区议员爭取更多权益,助兴香港。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古人云:“以銅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鏡,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鏡,可以知兴替。”热爱历史的刘国勳表示,要不忘历史,学习历史,从中学习和汲取养分,为香港出力。
小时候,他特别喜欢三国的遊戏,久而久之,对三国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後来,他一个朝代一个朝代去翻阅历史,並对汉朝历史特别深究。“为何汉朝是刘姓的鼎盛和发展时期呢?”他对“刘氏”进行了较深入的考究,慢慢的,他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有了一定认识。
“从历史故事当中,我们能了解到社会的结构都有一个规律。例如,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後普遍存在的人口现象和社会现象——流民,多少年来,对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产等方面起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就在今年的两会当中,仍旧将农民、农村问题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由此可见,每个朝代的社会结构、社会形势都有内在相通点。因而,‘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汲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鏡,更好地推动发展和前进。”
出乎史,入乎道,刘国勳经常以此来看待香港与内地的发展。他经常前往内地开会或旅遊,认识到内地高速发展和进步,对香港融入祖国的发展抱以十分迫切的期望,认为融合是发展必然、大势所趋。
他还建议香港青年人具备更大的胸怀,眼光不要只停留在香港,而应走出香港,走到内地甚至海外,去寻找时代的机会,赢得发展。
心怀香港和国家,刘国勳所看到的,往往更高瞻远瞩,但他立脚点未变,仍是广大的地区居民和整个香港。以此,他扎扎实实,在点滴处用心,希望走向香港更和谐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