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水电国际化发展路径

2018-08-24 06:08周建平周兴波杜效鹄王富强
水电与抽水蓄能 2018年4期
关键词:水电一带一带一路

周建平,周兴波,杜效鹄,王富强

(1.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 100048;2.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北京市 100120)

0 引言

习近平主席2013年10月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和支持。“一带一路”分别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1][2]。2015年3月,中国政府提出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3],阐述了“一带一路”主张的内涵,指明了发展方向,明确了重点建设任务,其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一带一路”倡议立足中国实际,助力沿线国家共同发展,顺应了以共商共建共享为价值追求的新型全球化发展潮流,不仅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国际化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国水电发展历经百年,尤其是改革开放的40年,水电工程技术实现了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跨越。截至2017年底,中国水电装机容量达3.4亿kW,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20%,占全球水电装机容量的26.9%;全球已建在建200m及以上高坝96座,中国占34座;250m以上高坝20座,中国占7座;坝高305m的锦屏一级混凝土双曲拱坝和314m的双江口心墙堆石坝,位列同类坝型之冠;此外,中国水电在百万千瓦机组、300m级高坝建设、深厚覆盖层坝基处理、高水头泄洪消能、复杂岩溶地区筑坝、智能大坝建造等技术领域处于世界前列[4-8]。

近年来,中国水电企业凭借其规划、勘察、设计、建设、运行、装备制造、输变电等全产业链综合集成优势,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成了数十座大中型水电工程,如几内亚凯乐塔水电站、马来西亚沫若水电站、苏丹麦洛维水电站、厄瓜多尔辛克雷水电站,为项目所在国提供了经济发展的动力。一批大中型水电工程正在设计建设之中,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从设计、建设、融资,以及技术、标准、管理及将来的运营,均将采用“中国技术标准”。随着中国水电国际化业务的布局与发展,当前中国政府和企业已经与80多个国家建立了水电规划设计、开发建设与产业投资的合作关系,占有国际水电市场超过50%的份额。

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人口达46亿,占世界人口的62%,土地总面积5000多万平方公里,占世界的39%,2017年GDP总量23万亿美元,仅占世界的31%[9]。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为增速乏力的中等收入国家,能源电力短缺,水资源利用率低,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因此,水资源及水能资源的开发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迫切需求。但是,水利水电工程具有投资大、建设期长、技术要求高等客观属性,加之国际市场形势错综复杂,人文、宗教、法规、思维方式和理念等存在地域差异,工程成败影响因素多,工程效益和投资收益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研究中国水电国际化发展路径十分必要。

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迫切需要水电开发

1.1 沿线国家基本概况

1.1.1 经济发展情况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根据其地理板块,分为蒙俄、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中东欧以及中亚六大区域,总人口占全球的2/3,而GDP不足全球的1/3(2017年数据),除少数属发达国家外,大多数为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一些国家尚处于较为贫困或相当贫困的状态。“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东欧16国大多为高收入或中高收入国家;西亚北非18国中西亚国家能源资源丰富,如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土耳其等,人均GDP均远超高收入国家水平。东南亚、南亚及中亚地区的大多数国家经济水平则与之相差较大,尚处于中低收入或低收入水平,尼泊尔、阿富汗等国2017年人均GDP约为750美元,为极度贫穷的国家。总体而言,除印度和俄罗斯两个发展中大国外,其他国家经济发展模式较为单一,经济体量大多低于1万亿美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GDP占中国GDP比例超过1%的国家仅31个,如图1所示[10]。

图1 “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与中国2017年GDP对比图(数据来源:IMF)Fig.1 2017 GDP comparison of China and major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Source:IMF)

1.1.2 沿线国家水资源禀赋情况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时空分布不均,人均可利用水资源水平较低,西亚、北非国家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尤为显著。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统计数据[1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可再生内陆淡水资源为1.52×1013m3,占世界总量的35.6%,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口数量占全球总人口的62.2%,也就是说,全球1/3的水资源供养着全球2/3的人口,人均水资源不足4000m3,低于世界人均水资源6000m3的水平。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入境水量占总水资源量的比例平均为31.5%,跨界水问题在这一区域较为突出,其中土库曼斯坦、孟加拉国、科威特、巴林、埃及、匈牙利6个国家的入境水量占总资源量的比例超过90%。“一带一路”沿线淡水资源丰富的15个国家分别为俄罗斯、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孟加拉、缅甸、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柬埔寨、泰国、老挝、巴基斯坦、罗马尼亚和土耳其,见图2;沿线淡水资源短缺的15个国家分别为亚美尼亚、马其顿、黎巴嫩、沙特阿拉伯、也门、以色列、阿曼、约旦、塞浦路斯、新加坡、阿联酋、巴林、卡塔尔、马尔代夫、科威特,见图3。

图2 “一带一路”沿线淡水资源丰富的15个国家Fig.2 15 countries with rich fresh water resource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图3 “一带一路”沿线淡水资源短缺的15个国家Fig.3 15 countries with poor fresh water resource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1.2 沿线国家水电开发的迫切性

受洪涝灾害、干旱缺水、电力短缺、水环境恶化等难题的困扰,沿线国家大多将水资源和水电开发作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战略任务,因此,开展国际合作具有广泛的迫切需求。

1.2.1 洪涝灾害高风险国家多,急需修建水库大坝等基础设施

洪涝干旱和地质灾害给“一带一路”沿线一些国家造成重大损失。据世界资源学会(The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对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的洪水受灾人口分析研究,全球每年平均约有2100万人受到洪水影响,其中受灾人口最多的15个国家占了世界总受灾人口的80%,分别为印度、孟加拉国、中国、越南、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埃及、缅甸、阿富汗、尼泊尔、巴西、泰国、刚果、伊朗、柬埔寨,除巴西和刚果外,其余均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体见图4[12-14]。因此,为防洪减灾、保障生命财产安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修建水库大坝等基础设施成为其首要的经济建设任务。

1.2.2 降雨时空不均,水资源短缺,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并存

如前文所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水资源禀赋各异,大多数国家较为缺水,除东南亚和欧洲国家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外,其他国家均为干旱半干旱气候,且受季节性影响显著。从全球来看,降水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赤道附近多,两极地区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地区较少,大陆东岸较多的规律;时间分布上呈现较强的季节性降水,夏季极端降水事件频繁,且主要分布在孟加拉湾,中国大陆东岸海域和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调水和控水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甚至在南亚、非洲一些国家,基本的生活饮用水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1.2.3 电力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电力短缺

截至2016年底,全球仍有10.6亿无电人口,近28亿人依靠传统的固体燃料烹饪和取暖,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通电率仅为37.6%,亚太地区仅印度一国就有2.7亿无电人口[15],电力基础设施条件差、电力短缺成为非洲和东南亚地区贫困的重要原因。中国以外的“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人均装机量不到0.3kW,人均年用电量仅为1600kWh,比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还低。电力短缺导致的生产生活困难、生态环境脆弱、健康状况低下等问题十分突。尽快开发水力资源,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能源电力供给,是“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保障基本生活的迫切需求。

1.3 沿线国家水力资源开发潜力

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其他64个国家的水电技术可开发总量约7.93万亿kWh,占全球水电技术可开发量的50%。沿线其他64个国家的水电技术可开发量约4.93万亿kWh,占全球水电技术可开发量的31.2%。其中,技术可开发量500亿kWh以上国家共计18个,水电技术可开发量合计约45710亿kWh,占到沿线国家全部水电技术可开发总量的92.7%。俄罗斯水电资源技术可开发量最为丰富,约占沿线国家资源总量的30%。从空间分布来看,水电开发主要涵盖俄罗斯、中南半岛、印度、巴基斯坦、不丹、尼泊尔、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周边地区。

据国际水电协会《2018 Hydropower status report》,到2017年底,全球水电装机容量12.67亿kW,年发电量4185TWh,全球水电开发率26.5%。“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水电开发程度如图5所示。

由图5可以看出,俄罗斯、印度、印度尼西亚、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尼泊尔、缅甸、马来西亚、吉尔吉斯坦、不丹、伊拉克、格鲁尼亚、哈萨克斯坦的水电开发程度均低于20%,水电开发潜力较大。

2 中国水电国际化发展路径

中国水电企业开展境外业务,需要结合自身条件,做好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切忌“只顾当前,不及长远”“只考虑企业利益、而不考虑国家利益和项目所在国”。中国水电企业国际化发展需要通过“走出去”,“走进去”和“走上去”,最终实现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走出去”是近期目标,即设立海外机构,研究商业机遇,找到项目,培养人才、积累经验,从中获得收益。“走进出”是中期目标,即设立本土化法人企业,取得当地资质,扎根目标市场,树立品牌形象,融入当地,获得广泛信任。“走上去”是最终目标,即成为全球化企业,全面开展国际合作,全球优化集约配置资源,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国水电技术和基础建设能力,能够为沿线发展中国家加快水库大坝建设、开发水资源与电力,促进其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必须坚持国家利益优先,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致力协同发展合作共赢,严格管控项目风险,确保项目效益最优化,以建设工程创造社会财富,满足项目所在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前提,坚持高端切入、规划先行,技术先进、质量优良,风险严控、效益保障,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思想观念,是中国水电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行动路径。

2.1 高端切入、规划先行

高端切入、规划先行是中国水电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前提。“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获得目标国别政府认可和审批的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前期规划研究,对项目所在国未来发展起到战略引领作用,是中国企业“选好项目、做好项目”前提条件。

践行高端切入、规划先行,需要中国企业充分参与对接项目所在国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针对项目所在国面临的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详细调查系统研究,提出系统解决方案,以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目光、全面合作共赢的视角,因地制宜开展规划设计。

水电开发具有一次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技术难度大等特征,中国水电国际化必须立足长远,确保建设工程可持续。例如,为积极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我国已开展了中巴经济走廊能源规划、中缅电力合作规划、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能源合作规划等能源合作发展规划,尤其中巴经济走廊能源规划项目卡洛特水电站、卡西姆燃煤电站、达沃风电场等项目均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2 技术先进、质量优良

技术先进、质量优良是中国水电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基石。质量是工程的生命,也是水电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根本。开展建设项目前期论证、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工作、都应该遵循工程建设管理基本程序和质量管理的规定,研究采用先进技术,优化技术方案和技术参数,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和样板工程。

有经验、负责任的水电企业走向国际,要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确保工程品质;要从勘察、设计、建设、运行、维护全过程为开发企业和项目所在国(或地区)提供全产业链有价值的服务和技术支持。选择“好”的项目,把项目做好,通过良好的维护和运行管理,使工程发挥最佳效益。

布维水电站是非洲加纳最大的水电工程之一,电站装机容量400MW,年发电量10亿kWh。中国电建承建其设计与施工,2013年投产发电。工程建设期,提供了8000个工作岗位,培训了大批技术人员和技能工人;电站下游修建移民新村,改善了当地居民的居住条件。截至2017年7月,累计发电量33亿kWh,满足了当地的电力需求。布维水电站工程总承包树立了中国水电国际形象,实现了加纳人民的“百年梦想”。该项目获得加纳国家多项殊荣,深得当地政府和民众的称赞。

2.3 风险严控、效益保障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增长乏力、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在这些国家开发水电,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因此,在国际化发展中,中国企业应在开发过程中,充分熟悉项目所在国环境、把握政策法规、增强风险意识,提升风险预测、研判和防范能力,遵循基本建设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合法合规开展经营。

选择“好”项目是基础。研判“开发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要站在项目所在国“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规划”的角度,回避党派之争、地方之争,尤其要研判和防范开发项目的经济风险、环境风险和社会风险,以及包括法律法规风险、技术标准风险、水文地质风险、工程安全风险、健康卫生风险、市场价格风险、外汇波动风险等其他工程建设的风险。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地使用各种风险应对措施、管理方法、技术手段对项目的风险实行有效防控,确认开发项目能够为项目所在国及其所在区域带来福祉的同时,也能为项目开发相关企业和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把项目做“好”是根本。要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加强项目组织管理、合理配置资源、控制建设成本、按期竣工投入运行、提升运维管理水平,确保工程综合效益最大化。

2.4 开放包容、合作共赢

中国水电国际化发展要避免单打独斗,利益独享;要善于联合国内外优势企业、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优势互补,共同推进“项目开发”。要充分重视受开发项目影响的弱势群体和生态环境,给予必要的关照和补偿;要与项目所在国、地方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构建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在建设项目任务、规模、方式和总体进度计划上形成共识,形成各方普遍接受的商业合作模式,实行互利合作,风险分担。

中国水电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要共同打造“走出去”航母,形成规划设计、科学研究、建设施工、装备制造、运营管理等水电工程建设全产业链集成服务能力,实现价值创造最大化,因此,开放包容、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比如,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水电开发市场中,中国规划设计、建设运行、投资融资、信用保险等企业组成联合舰队,编队出海,可充分体现中国企业的综合实力,打造“中国水电”国际品牌。

3 结论与建议

“一带一路”建设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是对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电开发国际合作,现提出以下建议,供借鉴和研究:

一是建立健全对外合作协调机制。政府主管部门或行业机构要统筹协调能源电力、水利和其他基础设施领域的相关工作,建立水电企业走出去沟通协调和风险预警机制,共同有序参与重大规划、重大项目以及其他基础设施项目国际合作计划。

二是完善一体化行业信息服务平台。中介咨询机构可以通过建立全球能源资源、水资源等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使国内企业能够随时获得目标国别的能源资源、水资源开发相关信息,支持实现规划引领、高端切入;同时也为目标国家及其地方政府的相关规划提供咨询服务。

三是创新水电行业走出去合作模式。“走出去”中国企业要增强项目策划能力、项目履约管理能力、全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推进国际业务升级。中国水电企业可更多地选择组建“中方联盟”,编队出海;同时也发挥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项目所在国的优势资源,实现资源的全球优化集约配置。

四是加大境外水电开发金融支持。发挥中国金融机构、地区金融机构和世界银行等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大力推动银企合作,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的金融支持和前期工作的投入,防范立项风险。建立外汇储备和资源储备互换机制,合理利用外汇储备。

五是推动重大项目研发国际合作。要以技术援助、合作开发、技术研讨、科技人员交流等方式,加强工程技术交流,让广大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经验。推动重大项目研发的国际交流合作,主动布局和积极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共同应对水库大坝安全、经济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猜你喜欢
水电一带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水电:全力消纳富余水电 更重生态环保
水电的“百万单机时代”
长江水电之歌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