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中国工会服务职工模式

2018-08-24 10:13全国总工会权益保障部苏文帅
中国工运 2018年8期
关键词:工会协同精准

文/全国总工会权益保障部 苏文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时代大势,积极回应实践要求,站在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就互联网发展尤其是网络强国战略发表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讲话。这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

信息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系统思维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出现,整个经济模式、社会形态、组织结构以及人的价值观念在发生重大变化。经济上,更重要的是注重供需平衡,产消融合,生产和消费精准对接;社会结构上,组织扁平化,更注重社会协同。未来的社会的逻辑框架,是要充分运用技术,做到科学决策和精准服务。一个智慧的社会,基础是服务,核心是数据,流程是智能的。基于工业时代的思维方式无法适应经济社会,线上而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兴起,为社会从资源消耗到资源优化、从信息壁垒到信息共享,组织结构管理从科层制到扁平化,整个社会从盲目的羊群效应到分工协同的蚁群效应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我们自身必须要有系统思维,才会构建真正一套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体系。线下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尤其具有政治性、群众性和先进性三大特点的工会等政治组织的优势。旧有的依靠具有浓厚的计划色彩的人员编制肯定被更多依靠社会工作者所代替。

社会治理离不开社会协同的力量

每当革命性颠覆性技术的出现,促进经济模式变化和社会形态的发展,必然要求社会治理模式升级。原有建立在工业社会基础上的社会治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社会价值形态,唯有升级社会治理模式。信息时代最大的特征是社会成员呈现横向流动且分布式的结构,其特点是成员间横向增多,而结构越趋于复杂化,这使得原来依靠科层制的组织管理模式已无法完成更好的治理。只有从管理到服务,从社会管理到社会协同转变才可能适应当下社会,这一切离不开社会协同的力量。一是线上要搞先进的技术,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阻碍的资源和信息要连通和共享;二是线下要搞覆盖广泛的成员的发达的社会组织来协同。

中国工会应充当枢纽型组织

中国工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一个群众性组织,具有会员庞大、组织健全、资源众多和信任背书效应的品牌,在未来的社会治理中必然要求去发挥其社会协同作用,充当枢纽型组织:一是充当党政和职工的枢纽,二是充当社会组织和社会治理的枢纽。政治性是工会组织的根本基石,在整个国家社会治理体系中起到协同性作用。工会需要真正帮党解决问题,引导职工跟党走。群众性是工会组织的本质属性,群众性就是要把之前的“做工会的工作”转向至“做职工的工作”。就是要让职工融入工会工作,工会工作要走到职工之中。第三就是先进性。先进性意味是经济社会新模式、新要素、新体系的开创者,中国工会具有其他任何组织、企业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这种优势和资源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其先进性必然显现。要建立一个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满足职工需求并能优化资源配置和创新信息渠道,同时科学决策、社会协同的工会。

工会改革要适合经济社会发展和职工需求

现在工会正在发生着变化,包括系统结构在发生变化、系统要素职工发生变化、外部的环境也在变化。工会在信息社会的治理模式革命中必然占有一席中心地位。一则工会的成员广大工人是社会发展的各项先进技术的一个主要创造者。其新理念新技术不断注入经济模式,从而大大加速了变革总速度,促使现存体制更趋动荡。二则工会之所以在这场革命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身在社会协同力量社会组织之界。将来,社会组织必然在社会治理中协同的关键因素。三则工会又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工会会员几乎覆盖和影响全体社会成员,几乎每个人都和工会有各类关系。由于上述原因,将工会系统从目前工业社会模式转变为一种更能适应上升的信息社会体系,成为信息时代的社会治理模式的协同最关键力量。为了完成这一转变,必须采用新的更有效的规划制度。这就需要对于那些影响本系统的各项社会因素(经济模式、社会形态、思维方式、技术进步等新业态)有个透彻的了解,对于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之间的基本差别有个清醒的估计。

中国工会的社会协同应以职工需求为导向

未来的中国工会注重四个方面目标:一是实现稳定、良好的劳、资、政三方关系,维持工业生产安定,协助企业与国家经济取得增长;二是实现改善工人工作、福利条件,以加强工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促进工会社会经济地位的加强;三是兴办经济实体,实现工会直接参与国家经济生活;四是构建线上线下相统一的服务职工体系,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参与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

未来的工会发展方向要通过改革:一是组织形态上的转变,就是各级工会组织不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以职工需求为导向的分工协作。二是服务导向的转变,不再是单向的命令,而是以职工个性化需求出发,多样化服务。三是运作资源的模式转变。不再仅仅依赖自己内部的这点资源,而是应该运作社会的资源,更多的是搭建平台,让社会资源和职工需求精准对接。四是基层工会的运行模式要转变,要靠和社会组织合作的模式来解决。基层工会的人员力量受编制影响,只能靠共同联合协调社会组织。实现这些的途径就是构建一套真正以职工需求为导向的、符合随着经济社会变化的职工结构变化的服务职工体系,给职工搭建一个平台,把资源和信息进行一个整合和优化,然后每一级工会都是以职工为导向,信息快速到达,资源优化。

信息化时代的工会服务职工必须是高效的

如今工会面对的服务对象不仅是现实社会中的职工,而且还有虚拟社会的职工,整个职工队伍完全区别于传统的工业社会模式,职工的需求完全多元化,如果工会还是按照传统的几项工作来设计互联网+服务职工,根本不可能得到职工的认可。工会有很多的优势,第一,有潜在的、庞大的会员优势,现在有2.95亿的会员、4亿职工,这是一个对国家来讲,对社会治理很重要的一个基础,对经济模式来讲,是有庞大的潜在的消费群体,第二,有健全的体系,从上到下有280万的工会组织,而且有各级工会帮扶中心,有丰富的政策和资金、社会资源,还有具有公众认同的信任品牌效益。

但问题是,现在工会在互联网+的思维还严重不足。互联网+的主要功能在于优化资源配置和畅通信息共享。“互联网+工会”应该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把工会组织结构扁平化,其指向目标为职工需求,让资源快速到达职工,让职工信息快速到达各级工会。互联网思维大体分三个层次,一是软件思维,即把其传统工作信息化,就是把单向工作用互联网手段应用,这个层次,确实提高了效率和准确度。但算不上互联网+。二是平台思维,即注重与服务对象互动,以需求为导向,提供精准的服务。即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改为以需求来提供产品和服务。三是系统思维,即通过精准服务和科学决策互为依存,应用层为符合职工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服务层为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来科学决策。而且其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各级工会不再是简单复制上级结构,而是根据自身情况,服务职工需求,分工协同,上下联动。若做好工会互联网+,仅仅依赖于软件肯定不行,更重要的是运营和服务。无论什么模式,都离不开精准化的服务内容,而且这个服务不是传统的那几样,而是应该随着职工需求变化而精准的服务。同时,其基础在于基层工会,而基层工会又需要社会化运作。其实未来的互联网+工会,应该是社会化、专业化、公益化和先进化。现在的工会不仅是在劳动力和资本之间调配,更多的充当人力资源优化,即帮助职工提供服务、解决难题。要研究工会在社会治理中充当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如何整合资源、如何充当枢纽、有社会化的功能。其社会化在于市场专业运营和优化社会资源,专业化在于需要专业团队和专业技术、公益化在于职工参与,多方受益,而先进化要线上线下统一、技术与运营并行。这里面离不开技术的实现,更重要的是思维的转变。

要科学提供精准的满足职工需求的服务产品

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改变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职工生活状况呈现多样性、需求也呈现多元化。这些需要通过数据化、精准化科学决策,使用新技术、新型服务模式、新型供给模式。工会改革绝不是仅仅解决编制和人事的问题,而是应该从四大方面变革:一是组织结构的变革,即组织扁平化和引入社会专业化力量以及分工协作的形态。二是工会方式的变革,信息时代必须要运用大数据技术对职工的状态和需求进行全样本、全过程的场景描述。三是工会干部的心灵变革。到了信息社会时代,工会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社会协同中发挥优化人力资源的作用,协同将成为主要职能,这需要从心灵和理念上的一次大的变革。四是理论的变革。信息社会其形态特点变革为分布式、非标准的模式,社会理论必然要随着变化,带来的是工会的理论也必然要随着变革。未来,工会应该通过流程再造和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建立和完善工会组织与社会组织、工会与职工的互动机制,探索建设枢纽型、服务型、社会化、信息化的平台组织形态,让职工和企业在一种全新体验中享有精准的生活保障服务产品供给。

猜你喜欢
工会协同精准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如何发挥工会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