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伟,叶洪东,魏东波
(1.中煤地质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40; 2.河北工程大学,河北 邯郸 056038)
水泥土桩止水帷幕因造价低、效果好被广泛应用于桩锚支护深基坑中。规范中仅考虑了帷幕的隔水作用[1],但通过学者研究[2-5],帷幕对基坑开挖有一定的影响:陈鹏飞[6]分析了帷幕深度、弹性模量等对基坑变形的影响,得出了它们之间的作用关系;张柳[7]通过数值分析研究了帷幕位置、弹性模量及厚度对基坑位移和土钉轴力的影响,验证了帷幕对基坑开挖的作用;赵敏[8]研究了不同帷幕深度对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的影响,得出了帷幕深度与地表沉降的关系。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帷幕深度、排数对桩锚支护深基坑整体稳定性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帷幕采用实体式与格栅式的区别。
本工程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于2016年3月开始由北京建工集团承建施工。建筑场地的地貌属于永定河冲洪积扇的中下部。据场地勘查资料,自然地形比较平坦,地面标高为33.30~35.00m,地下稳定水位埋深约为6m,基坑影响范围共有9层土,各土层及其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
基坑开挖深度为13.62m,平面形状大致为矩形,长约320m,宽约200m。基坑采用桩锚支护,排桩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桩,长为19m,直径为0.8m,间距为1.6m。在地表以下3、6.5、10m处各设一道锚杆,上、中、下三道锚杆自由段长度分别为6.5、5、5m;锚固段长度分别为18.5、21和17m;倾角均为15°;预应力分别为220、310、290kN。帷幕采用水泥土桩,直径为0.8m,搭接距离为0.2m,与排桩的净距为0.2m。
本文选用ABAQUS软件建立数值模型, 模型尺寸长×宽×深为:90m×16m×40m,在长度方向上,基坑内尺寸为35m,基坑外尺寸取55m。本文中土体、帷幕的本构模型均选用摩尔库伦模型,模型如下图1所示:
表1 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帷幕参数
图1 模型Figure 1 Model
本文中提到的水泥土桩两种布置模式如图2、图3所示:
图2 实体式布置模式Figure 2 Solid arrangement mode
图3 格栅式布置模式Figure 3 Grid arrangement mode
图2中,水泥土桩布置成1至4排分别对应模式1至模式4;图3中,水泥土桩布置成2至4排分别对应模式5至模式7。
水泥土桩布置成模式2,深度值分别取:14.5、16、19、22、25、27.5、30m。模拟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H-Ks关系Figure 4 H-Ks relationship
(a) (b)图5 帷幕与破面坏关系Figure 5 Relationship between curtain and failure face
图4中h为排桩深度,如该图“h=原桩长”曲线所示:H
为了验证上述模拟结果,将h改为16m,再次改变帷幕深度,模拟结果如图4中“h=16m”曲线所示,h=16m与h=原桩长时的Ks的变化规律相同,由此验证了上述模拟结果的正确性。在工程中,当帷幕设计深度略小于排桩深度时,可将帷幕深度增加到超出排桩深度一部分(本文中为31.6%)并适当考虑帷幕对基坑整体稳定性的影响。
根据上述模拟结果,水泥土桩深度取25m,分别布置成模式1至模式4进行模拟,并与不设帷幕时进行对比。模拟结果如图6所示:
图6 N-Ks关系Figure 6 N-Ks relationship
图7 S-Ks关系Figure 7 S-Ks relationship
如图6中“实体式”曲线所示:Ks随着N增加而增大,当N>2后,Ks增量减小。由上文可知,无帷幕时破坏面深度稍大于排桩深度;N=1时,如图5(a)所示,帷幕穿过了原破坏面(无帷幕时的破坏面)与此处土体共同抗剪,分担了部分荷载,故此时的Ks大于原Ks,但由于帷幕强度较小,与土体共同发生了剪切破坏,所以此时破坏面深度小于帷幕深度。当N=2时,帷幕穿过了N=1时的破坏面,故此时的Ks大于N=1时的Ks,由于帷幕强度较大未发生剪切破坏,所以此时破坏面深度增加到了稍大于帷幕深度处。N=3时,帷幕深度小于N=2时破坏面深度,但由于N增大帷幕有一部分横向穿过了N=2时的破坏面,如图5(b)所示,这也使Ks增大,但作用较小,Ks增量也较小。N=4时,部分帷幕横向穿过了N=3时的破坏面,此时Ks仍略有提高。在工程中,当地下水位较高、土体渗透性较强且要求帷幕深度较大时,可布置成双排水泥土桩止水帷幕,并将帷幕深度设计成超出排桩深度一部分,并应适当考虑帷幕对基坑整体稳定性的影响。
水泥土桩深度取25m,布置成模式5,两排水泥土桩之间的净距分别取1、2、3、4m,模拟结果如图7所示。当桩间净距大于2m后,继续增加对基坑整体稳定性影响不大,故在后文中,格栅式布置时两排水泥土桩净距取2m。
水泥土桩深度取25m,两排水泥土桩的净距取2m,分别布置成模式5至模式7进行模拟,模拟结果如图6中“格栅式”曲线所示。两者Ks的变化规律大致相同,但N≥2后采用格栅式布置时的Ks比实体式布置时的Ks大,差值大约为16%。采用格栅式布置与实体式布置相比,帷幕刚度大,坑壁位移小,故基坑整体稳定性更好。水泥土桩布置成模式5时与无帷幕时相比,Ks增长了43%,所以在工程中,当要求布置两排水泥土桩止水帷幕且深度较大时,可布置成格栅式,将帷幕深度设计成超出排桩深度一部分,并适当考虑帷幕对基坑整体稳定性的影响比较合理。
综合上述,帷幕深度、排数对基坑整体稳定性均有较大的影响;格栅式布置与实体试相比更利于基坑稳定。在设计时,应合理考虑帷幕对基坑整体稳定性的影响,如果条件合适,应尽量采用格栅式布置帷幕。
1)帷幕深度小于排桩深度时,整体稳定性系数随帷幕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增量很小;帷幕深度大于排桩深度后,增量变大;帷幕深度大于某值后,整体稳定性系数不变。进行帷幕设计时,合理增加帷幕深度可提高基坑整体稳定性。
2)整体稳定性系数随水泥土桩排数增加而增大,但水泥土桩超过两排后,整体稳定性系数增量很小。在设计中,需要布置双排水泥土桩止水帷幕时,应适当考虑帷幕对基坑整体稳定性的影响。
3)同条件下,水泥土桩采用格栅式布置比采用实体式布置对基坑稳定性更有利,在工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这两种布置形式。
4)水泥土桩对桩锚支护深基坑整体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若在设计时适当考虑,则可为支护结构分担部分荷载,从而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