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OC平台的社会性交互的个案研究

2018-08-23 02:07何艳君马炅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13期

何艳君 马炅

摘要:本文以中国大学MOOC平台中师生、生生沟通交流较高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个案,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发现该课程讨论区的社会性交互现状,并得出相关结论。同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完善多样性的过程性评价机制;增加平台使用讲解视频;增加与学习者沟通的情感等。

关键词:MOOC;社会性交互;MOOC讨论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8)13/14-0155-04

● 在线学习社会性交互的相关研究

社会性交互的最早提出者是加拿大学者Tony Bates,他认为社会性交互就是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之间的交互。[1]之后,在远程教育领域社会性交互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构建交互层次模型、社会性交互的影响因素分析、社会性交互的类型研究以及社会性交互的评价体系研究四个方面。

我国学者对网络在线交互的研究主要包括影响在线交互的质量的因素、社会性交互的策略、交互区的文本内容分析三个方面。具体的研究有李爽、陈丽等人采用塞尔曼的采择模式以实验的方法分析了影响学习者交互质量与水平的因素[2],陈丽、仝艳蕊通过调研国内外关于远程学习中社会性交互策略研究提出了社会性交互的策略框架[3],朱伶俐等从虚拟学习社区特征入手,利用Garrison的探究式三要素设计了讨论区文本交互编码体系,并且进行实践研究证明了此编码体系的可行性[4],熊秋娥以异步交互工具BBS为平台,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论证、访谈等手段提炼出社会性交互质量评价指标体系[5],刘璐对网络教学中师生的交互问题进行研究,针对当教师不参与讨论主题时,学生讨论的内容很快会偏离主题的情况,构建了一种适合网络教学环境的“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6]

虽然国内对社会性交互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但笔者发现研究的主要对象集中在虚拟学习社区、网络教学平台、高校,而以MOOC学习平台讨论区为对象的研究比较少。目前,关于MOOC讨论区交互的研究主要包括MOOC交互的影响因素研究、MOOC交互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研究、MOOC讨论区的交互现状与交互质量的分析等方面,但是对MOOC讨论区平台的师生、生生交互行为现状的研究比较少,因此本研究以MOOC讨论区的师生社会性交互为切入点,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个案,运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对MOOC讨论区中的师生、生生交互行为以及交互现状进行分析。

●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中国大学MOOC平台中讨论数目较多的课程之一“现代教育技术”为研究对象,该课程由傅钢善教授主讲,课程主要内容由12个单元、4个模块、54个经典专题组成。共18周的授课时间。笔者对该课程追踪记录发现,从2016年9月3日到2017年2月18日,在课堂讨论区中共有440条发帖数,3240条回复,授课人数达到117人,话题讨论的内容较广泛,因此认为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定量的分析方法,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MOOC讨论区中的现状进行研究,从发帖的数量、回复帖子的数量以及发帖角色进行定量分析,并且对标题讨论区的互动结果进行个别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

● 数据统计及分析结果

1.课程讨论区的社会性交互总体数量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讨论区的标题总共有四个,分别为教师答疑、课堂交流、作业控诉、综合,标题是对课程讨论区中学习者学习过程的体现,因此本研究统计四个标题的总体情况,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得出,教师答疑区与作业控诉区发帖数目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44.1%、34.5%,说明这门课程是以答疑解惑为主,注重学习者的自学能力,从帖子回复的情况看,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在学习的主要内容方面沟通较多,对本门课程也有很强的学习积极性,但在平时的情感交流以及生活交流中却显得较为被动。

(1) 不同角色发帖及回复总数统计

统计不同的发帖角色以及所有主题帖(包括回复数量)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中的统计数据可以得出,虽然教师发出的主题帖只占到总帖数的7.05%,但是帖子的回复数量却占到总回复数的81.85%,说明学习者更重视对教师帖子的关注。

(2) 帖子回复人数统计

笔者将每个帖子的回复人数按照一定的间隔进行分层,然后统计回复的数量以及在所有帖中所占比例,得到的结果表3所示(不包括原帖)。

從表3的结果可知,回复人数为1~3人的帖子数量占比较高,没有人回复的帖子占比最少,结合表1可以看出没有人回复的帖子主要集中在综合讨论区,教师答疑区也占到了一定的比例。回复人数为10人以上的帖子主要集中在课堂交流区。

2.学习者讨论区话题的结果分析

(1) 教师答疑区结果讨论与分析

教师答疑区510条回复中教师(包括助教)回复所占的帖子为93,其中学习者回复答疑的数目为417,各自所占总数的比例如图1所示。

从统计结果来看,学习者回复同伴求助的帖子占很大比例,说明本学期学习者的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同时在无教师督促的情况下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较强。除此之外,也有热心帮助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同伴。教师以及助教在本门课程中主要起到监督学习、集中解惑的作用。

教师答疑区中未回复学习者疑问的帖子为43,占帖子总数的22.16%。经过对未回复帖子的发帖主题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是由学习者没有认真观看教学视频,并且未及时观看教师发的相关学习文档造成的。

(2) 课堂交流区结果讨论与分析

课堂交流区主要是教师对所讲解的专题进行综合后为学习者布置的开放性题目,目的是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激发学习者的创新型思维。其中发帖数目为10,回复数目为2551,平均每条帖子可以有255条回复,由此可以看出学习者对教师的回复较积极,说明教师的帖子能引起学习者的高度重视,也说明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帮助较大。

(3) 作业控诉区的结果分析

作业控诉区发帖人主要是学习者,回复可以是教师或者同伴。发帖数目为152,回复数目为149,其中教师(包括助教)回复数目为34,同伴为115,各自所占比例如图2所示。

从统计结果分析,作业控诉区主要是以学习者帮助同伴解决问题为主,但是教师在此区域中回帖数也占到接近25%,原因主要有作业控诉区不但要解决学习者作业中遇到的疑惑,更重要的是对考试中的基本情况进行解答以及如何申请证书、如何管理学习成绩。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平台上的技术问题。

此区域中未回复的帖子占总数的2.01%,说明教师以及同伴能够及时回复,没有得到回复的帖子经过分析,发现关于此类问题在学习课程主页的公告上有详细说明,说明学习者并没有认真阅读相关公告或者对所学习的课程平台不熟悉。

(4) 综合区结果分析

综合区主要是学习者与学习者以及学习者与教师进行课程互动、生活交流、情感沟通的场所。但是笔者从84条发帖中发现相关内容没有从所学的理论知识出发联系实际。除此之外,发布的帖子中有一部分看似与所学的内容联系不是很紧密,但是认真推敲却发现是学习者通过思考之后的真实表达,然而学习者以及教师对此类帖子的关注度较低,回复也只限于简单的点赞。从帖子回复的数目分析,综合区没有教师的实时关注,因此回复的数量较少,没有回复的数量居多。由此说明,在自主学习的情景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维持学习者持续学习的动力。

● 研究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以中国大学MOOC平台中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个案进行定量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学习者对教师的主题帖关注较多;同伴之间的帖子也受到了关注,但是主要集中在教师答疑区与作业控诉区;发帖的角色是影响帖子回复数量的主要原因;学习者对MOOC平台的使用技能还需进一步提高;过程性评价机制不健全,学习者高阶思维发展受限;学习者与学习者以及教师之间探讨的话题主要以课程内容为主,缺少生活中的情感沟通。针对以上结论,笔者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鼓励学习者更多地进行自主学习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到,学习者更希望教师参与到讨论话题中,这就要求教师以及助教需及时回复学习者遇到的学习困难的帖子,并且主动起到监督以及引导的作用,鼓励学习者在线下进行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

2.完善多样性过程性评价机制,提高学习者积极性

过程性及形成性评价是对学习者在一定时间段内学习的考核与评价,虽然MOOC对讨论区平台的使用纳入了一定的考核范围,但是考核指标不全面,还可对学习者回复的以及发布的具有创新性意义的帖子给予累加积分,并且要求学习者完成综合区中一定数量的有意义互动。这样才有可能做到教师监控与学生自学效果一样。

3.增加平台使用的讲解视频,打破非知识性学习障碍

相关教学管理人员可在平台主页上设置如何使用MOOC教学平台的相关视频,并要求学习者进入正式学习之前必须观看学习,可以作为入学前的第一堂自学课。

4.增加与学习者沟通的情感话题,拉近师生、生生间距离

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MOOC学习者与教师、其他学习者无法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容易让学习者产生学习孤独感。所以,增加生活经验交流与情感沟通是MOOC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参考文献:

[1]姚芳芳.现代远程教育中基于网络的社会性交互环境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2]李爽,陈丽,郑勤华.基于网上教学的案例研究——对网络交互质量的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1(7):54-57.

[3]陈丽,仝艳蕊.远程学习中社会性交互策略和方法[J].中国远程教育,2006(8):14-17+78.

[4]朱伶俐,刘黄玲子,黄荣怀.网络学习社区交互文本编码体系的设计及应用[J].开放教育研究,2007(1):98-104.

[5]熊秋娥.在线学习中异步社会性交互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

[6]刘璐.网络教学中的师生交互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7]郑勤华,李秋劼,陈丽.MOOCs中学习者论坛交互中心度与交互质量的关系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2):58-63.

[8]曹传东,赵华新.MOOC课程讨论区的社会性交互个案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6(3):39-44.

作者简介:何艳君(1991—),女,甘肃蘭州人,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新媒体技术研究。

基金项目:大数据与教育融合背景下甘肃大学生MOOC学习意愿影响因素分析(编号:Yxm2017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