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涛
意大利参议院近日出人意料地投票否决了强制儿童接种疫苗的《疫苗法》,这种反科学的做法引起医学界强烈不满。在专业人士看来,欧洲蔓延的这种反疫苗情绪,根源来自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一篇错误论文,由此误导引发的“百白破疫苗危机”甚至导致全球数以百计的儿童死亡。
突然发难
英国是现代疫苗的发源地,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的天花疫苗首次试验始于1796年,他的天花疫苗取代了人痘接种法。自此,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传染病这一概念被确立,免疫学和疫苗学也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然而疫苗推广也曾遇到过各种困难。《1853年疫苗接种法》通过后不久,英国就出现了反疫苗联盟。反疫苗人士经常会像煽动家一样,用耸人听闻的故事来促使人们无端恐惧,声称“疫苗会使人生病”“疫苗中存在有毒化学物质,天花疫苗中就有石碳酸”。尽管如此,进入20世纪之后,多种疫苗被研发出来,包括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以及麻疹、腮腺炎、德国麻疹混合疫苗等。
1973年10月26日,42岁的英国儿童神经科医生约翰·威尔逊来到皇家医学会伦敦演讲厅。他从1965年进入大奥蒙德街儿童医院工作以来,一直以挑剔的态度看待疫苗,他挤在50名教授、顾问和其他专家中间,聆听关于儿童惊厥性障碍的研究及讨论文件。他计划利用这次集会之机宣扬他所认为的疫苗危险性。轮到威尔逊发言时,他发表了百日咳或百日咳疫苗接种引起脑损伤的演说。威尔逊宣称:“在过去11年中,36名儿童被认为患上了百日咳接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接种后24小时内并发症集聚,表明这是因果关系而非巧合关系。”接着,他以主教般的语调慢慢地读起他的报告,“1961年1月至1972年12月间,将近50名儿童由于疑似‘百白破疫苗(百日咳、白喉与破伤风三种传染病疫苗配制在一起的制剂)接种造成的神经疾病前来儿童医院就诊。”
威尔逊不是第一个提出疫苗与脑损伤之间联系的医生,也不是其中最杰出的医生。但威尔逊之前没有人在医学会演讲厅轰动性地讲述过两者之间的联系,这次演讲的内容很快受到关注。
推波助澜
3个月后,威尔逊同另两名医生合作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4页长的学术论文,声称36名儿童在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发生脑病,罪魁祸首主要与其中的百日咳疫苗成分有关。由于威尔逊是英国最著名儿童医院的医生,这份学术论文一经披露,立即引起巨大反响。随后的调查发现,早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医学委员会进行的3.6万人百白破疫苗试验中,曾有1例儿童致残案例,恰巧这名儿童的病历被火灾损毁。毫不奇怪,记者们抓住了这个“内幕新闻”大肆渲染。
1974年4月,独立电视台播出的半小时黄金时段纪录片《本周》聚焦于威尔逊的其中一个病人,它用图像和吓人的推断明确抨击百白破疫苗,屏幕上出现的其中一段字幕称“每年大约有100例脑损伤”。节目播放到第6分钟时,威尔逊医生亮相了,电视记者问他是否认为百白破疫苗同脑病存在关联,他向数以百万计的电视观众宣扬起疫苗的危害,“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孩子,预防接种同他们严重疾病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比如身体不适、失去知觉及经常出现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记者追问道:“你是什么意思,见到过很多吗?”于是,威尔逊谈起他在大奥蒙德街儿童医院的经历,“在我任职的8年半时间里,我个人看到过80个这样的病人。”
威尔逊的论文加上媒体渲染报道,使英国社会陷入严重“疫苗恐慌”之中。社会工作人员罗斯玛丽·福克斯组建起全国疫苗受损儿童家长协会,不久之后,一些组织协助向百白破疫苗生产厂商发起法律诉讼。例如家庭主妇玛格丽特·贝斯特就为脑损伤的儿子成功起诉了一家制药公司。在各种宣传造势下,许多不明真相的家长纷纷拒绝给孩子接种疫苗。
经过“反疫苗运动”推动和媒体几年渲染之后,英国儿童疫苗接种率降至31%。而在威尔逊的论文发表前,英国儿童的疫苗接种率为80%。与此同时,英国儿童的百日咳病例激增。根据统计,1974年,英国百日咳病例数字为1.2万宗,至1978年升至将近6.7万宗病例。在上世纪70年代末百日咳流行期,至少36名婴幼儿死亡,17个人的左脑因窒息和干呕而受损。专家认为,这一时期英国百日咳死亡人数可能少报,实际儿童死亡人数接近600人。
英国“百白破疫苗危机”还引发全球范围的“疫苗恐慌”。美国不少媒体为吸引读者眼球,也争相报道“疫苗危害”。1982年,美国疫苗制造商遭受100亿美元索赔诉讼。瑞典和日本等国也因儿童疫苗接种率降低而出现百日咳疫情大规模爆发,造成很多儿童死亡。
信心难复
随着百日咳疫情日渐流行,英国政府决定发起一场大规模反击战役,使公众恢复对接种疫苗的信心。1981年5月,英国政府发布一本长达184页的报告,通过事实来表明百白破疫苗的安全性。该书第一部分是6名医生组成的研究小组做出的结论,他们发现疫苗造成脑损伤或死亡的概率极低,只有15.5万分之一,远非威尔逊宣传的那么高;报告第二部分给出了一项大规模医学调查的结果。该调查从1976年中期起持续了3年,最终得出结论:接种百白破疫苗对人体神经伤害概率非常小,只有31万分之一。这个专业权威数字一经公布,大大缓解了公众的恐慌情绪,不久之后,世界各地都认可了百白破疫苗只有31万分之一的风险。
在政府积极努力下,英国的百日咳疫苗接种计划得以继续推进。社会各界对接种疫苗的信心也逐渐恢复。上世纪90年代之后,英国百日咳疫苗接种率提高到93%,百日咳发病率也随之下降,恢复到1974年前的水平。
但可悲的是,类似的闹剧在上世纪末重新上演。1998年2月,著名医学学术期刊《柳叶刀》上刊登了一篇英国皇家自由医院医生安德鲁·维克菲尔德的论文,他认为给孩子接种“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综合疫苗会导致自闭症。受此影响,英国家长们相信“打了麻疹疫苗,小孩就会得自闭症”,纷纷放弃疫苗接种。2002年左右,英国部分地方的疫苗接种率跌至百分之十几。尽管2007年维克菲尔德被查出接收了反疫苗人士的贿赂,最终被取消行医资格,该论文也在2010年被撤回,但由此产生的恶劣后果已无法弥补——2012年,英国多地爆发麻疹疫情。而英国这些错误论文,至今还被欧洲反疫苗运动当作疫苗有害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