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平,浦江,杨曙梅,王敬春,王旭东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通226001)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患病率逐年升高,且日趋年轻化[1]。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较常见的血管并发症之一,致残、致死率较高,其病理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异常、炎症反应、肥胖、高血压是目前较为明确的高危因素[2]。腹腔脂肪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具有较强的胰岛素增敏效用。抵抗素(RET)是脂肪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具有抗胰岛素作用。目前对Vaspin、RET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水平变化的研究较少。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们检测了糖尿病有无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清Vspin和RET水平变化,探讨二者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
1.1 临床资料 选择同期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住院患者80例,根据踝肱指数(ABI)分为非下肢血管病变组(NON-LVD组)45例(ABI≥0.9)和下肢血管病变组(LVD组)35例(ABI<0.9)。NON-LVD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52.31±6.53)岁,糖尿病病程(3.58±1.70)年;LVD组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51.72±5.71)岁,糖尿病病程(5.74±2.52)年。纳入标准: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3],即空腹血糖(FBG)>7.0 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糖≥11.1 mmol/L;符合下肢血管病变分型标准[4];病例资料齐全;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急性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库欣综合征、恶性肿瘤等疾病。另选取同期行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50.16±5.70)岁。三组年龄、性别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ABI检测方法 T2DM患者仰卧位,采用GE多普勒超声,测量肱动脉血压并取其高限,测量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收缩压(SBP),取其高限作为踝动脉压,二者比值即为ABI。
1.3 血糖、血脂、血清Vaspin、RET水平检测 入院清晨采集各组空腹静脉血,肝素抗凝,室温下密封保存,避免剧烈震荡引发溶血现象,3 000 r/min离心后,应用自动生化仪检测NON-LVD组、LVD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采用比色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Vaspin、RET及游离脂肪酸(FFA)水平。计算HOMA-IR。以上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步骤操作。血清Vaspin、RET及FFA试剂盒购自美国Rapidbio公司。
2.1 各组血糖指标水平比较 LVD组和NON-LVD组FBG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LVD组和NON-LVD组HbA1c、FINS、HOMA-IR均高于对照组,且LVD组均高于NON-LVD组(P均<0.05)。见表1。
表1 各组血糖指标水平比较
2.2 各组血脂、Vaspin、RET水平比较 LVD组和NON-LVD组TG、FF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NON-LVD组、LVD组血清Vaspi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LVD组低于NON-LVD组(P均<0.05)。NON-LVD组、LVD组血清RE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LVD组高于NON-LVD组(P均<0.05)。见表2。
表2 各组血脂、Vaspin、RET水平比较
2.3 血清Vaspin、RET水平的相关性 血清RET与Vaspin水平呈负相关(r=-0.495,P<0.05)。
2.4 T2DM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血清RET(β=0.194,OR=1.161)、HbA1c(β=0.133,OR=0.405)是T2DM患者发生LV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清Vaspin(β=-0.141,OR=1.159)是保护因素(P均<0.01)。见表3。
表3 T2DM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肢血管病变是常T2DM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足发病的主要因素,早期因症状不典型,可耐受,易与骨关节病等病变相混淆,因而往往容易误诊、漏诊。当患者出现明显症状如静息痛、坏疽等,往往已经处于病变晚期,难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最终需截肢甚至危及生命[5]。研究发现,早期、及时、正确的诊断和定期监测,可使40%~85%的患者免于截肢,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6]。但目前对于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主要依靠血管超声学检查,缺乏必要、特异性高的血清学标记物。
Vaspin最初是由Hida等[7]从肥胖OLETF大鼠内脏脂肪组织分离出的脂肪因子,后在人体内发现亦存在,并证实其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家族的重要成员。Vaspin内含415个氨基酸残基,其二级结构由9个α-螺旋、3个β-折叠、1个反应中心环组成。研究证实,Vaspin可通过抑制IL-1、IL-6、THF-α等炎性因子的分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炎症反应状态,并通过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影响糖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等多种机制,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发展的作用[8,9]。此外,Lin等[10]研究表明,Vaspin能通过抑制Apo E小鼠内质网应激诱导的巨噬细胞凋亡,从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对血管起正性保护作用。Liu等[11]通过体外研究发现,Vaspin能够抑制细胞因子诱导的核因子κB的活化和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等诸多黏附分子的表达,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Yang等[12]研究显示,T2DM患者血清Vaspin水平低于健康人群,且在T2DM组中肥胖患者、伴血管病变患者血清Vaspin水平均降低。李振作等[13]研究证实,SBP、ABI和Vaspin水平是糖尿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Vaspin水平降低可能与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有关。本研究结果表明,NON-LVD组、LVD组血清Vaspi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血清Vaspin水平下降可能是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标志物。
众多研究证实,RET有较强的胰岛素抵抗效应,能促进血糖升高、诱导脂肪细胞增生,并通过上调V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IL-1、IL-6的水平,促进内皮素-1(ET-1)释放和减少一氧化氮(NO)生成,诱导全身各血管强烈收缩痉挛,损伤内皮细胞,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14,15]。吴民松等[16]报道,血清RET水平可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诱发糖尿病足的发生,且伴有高血清RET水平的糖尿病患者或高血压患者发生下肢缺血的风险大大增加。本研究显示,NON-LVD组、LVD组血清RE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VD组血清RET水平高于NON-LVD组,与杨伟等[17]研究结果一致,表明血清RET水平升高参与糖尿病及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本研究进一步证实,血清RET水平与Vaspin呈负相关,血清RET水平、HbA1c是T2DM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清Vaspin水平则是保护因素。机体血清Vaspin升高,有助于降低血糖,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反馈抑制血清RET的分泌,阻止脂质沉积于血管内皮细胞,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相反,一旦Vaspin水平降低,其正性保护作用减弱,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则促进血清RET升高,进一步诱导糖尿病及血管病变进一步发展,但二者具体的作用机制仍不明确[18]。
综上所述,血清Vaspin、RET参与了糖尿病发生和演进,是T2DM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二者水平的异常变化,胰岛素抵抗逐渐加重,直至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然而血清Vaspin、RET在T2DM及下肢血管病变中的相互作用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这也将是本课题今后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