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梦欣
摘 要: 随着时代的推移和世界多样文化的交流融合,真人秀节目在我国电视荧幕的发展越发壮大,占据受众休闲的主要时间。真人秀节目兴起于美国电视行业,全球化发展为其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国内真人秀也在不断借鉴和学习中成长起来,其中音乐类节目的本土化发展,成为每年节目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关键词: 音乐;真人秀节目;本土化
一、我国音乐真人秀节目概述
真人秀节目类型多样,可以简单概括:从节目内容可以分为音乐、情感(包含亲子类)、竞技、生活等;从节目的形式分可以是谈话、生活采访、游戏等;从节目播放形式可以是网络和电视台播放。其中,最早进入到国人视线中就是音乐类真人秀节目。
2005到2012年是内地电视节目飞速发展的八年。湖南卫视2004年以模仿美国音乐选秀类节目《美国偶像》为基础打造的《超级女声》,开启了跟风模仿欧美优秀电视节目的时代。
2007至2010年,内地电视节目进入低迷期。2010年,由东方卫视牵头推出的《中国达人秀》开启了“海归”节目在中国争夺市场的大幕。购买节目版权、引进节目模式让真人秀节目开始了新一轮轰炸。随后,各式“海归”节目兴起,深圳卫视在2012年推出了一档全人声无伴奏的音乐创意团队秀《The Sing-Off清唱团》,原版为美国NBC《The Sing-Off》;浙江卫视2012年推出的《中国好声音》(现名为《中国新声音》)实则引进《荷兰好声音》;湖南卫视2013年从韩国MBC购买的爆红节目《我是歌手》;2015年江苏卫视引进的韩国节目《蒙面歌王》等,都在国内掀起了收视狂潮。
二、引进音乐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体现
真人秀节目从海外的大量引进并取得成功,一方面是社会包容的大环境下,国内受众对多元文化的接受度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是原版节目本身的制作及形式的成功累积了部分观众,通过原版的播出,可以更快结合我国受众需求,以达到节目预期的效果。
通过现今流行并取得较好收视率的音乐真人秀节目不难看出其为符合国人“口味”而做出的一系列本土化改变。
1、符合中国社会及国内观众的主流价值观
《中国新声音》、《我和你唱》等,体现了全民参与及励志两个重点。节目通过演唱表达爱情、梦想、生活、真善美,带入受众情感。传递正能量,就是传递中国人所传承的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社会主旋律。音乐节目将音乐和歌声作为主题,试图从节目中音乐一个单纯的环境,给听者一个明净的享受时光,以希望通过音乐的正面力量激烈更多有夢想、有激情的人们以坚守信念、收获成功。
2、民族情怀的融入
流行乐、摇滚乐等类型的确可以赢得众多青年群体的关注,但中老年作为电视的忠实观众,其市场是万万不能舍弃的。
在各类音乐真人秀节目中,都不曾缺少民族风成分。如《我是歌手》台湾歌手A-lin的台湾阿美族小调、韩磊的蒙古族音乐,《中国好声音》中李维真的哈尼族音乐、吉克隽逸的彝族音乐等,皆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尽管世界环境中文化在不断融合和相互学习,但对民族特有的情怀的强化,更是为音乐真人秀节目注入新鲜血液,成功吸引受众目光。
3、不可缺失的故事与情感主线
音乐节目背后的故事和情感挖掘,更多地体现在音乐真人秀节目中。争取市场,就需要做出调整以适应受众的需求心理,讲故事的形式无非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节目成功地塑造了“小人物成就大梦想”的奇迹,使更多平民歌手达成了自己的愿望。“有梦,即使平凡也能创造奇迹”成为重点强调的特点,在这个基础上,充分植入了“本土化”的精神内涵,从而,在关注表演者声音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深层次地挖掘背后的心酸历程和自身的坚强心态。
4、冠名播出
冠名,一种特殊的广告形式,企业为达到提升企业、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而采取的一种阶段性宣传的策略。在节目片头以字幕形式出现,同时加上主持人每章节开始时的口播形式向观众反复提示。
内地真人秀节目,不论是音乐、交友、竞技还是职场节目,都会存在独家冠名或多家冠名播出的情况。冠名播出,似乎也成为了“海归”节目打入中国内地市场需要进行的本土化改造环节。通过广告商的冠名播出及广告语的反复病毒式传播,达到最终多方共赢的局势。
三、引进节目本土化的不足与改进意见
1、国内引进音乐节目本土化过程中的不足
千篇一律的故事框架。尽管讲故事的形式是多样的,但故事设置仍是千篇一律的框架。节目中的故事往往是为完成至亲的遗愿而努力演唱,为摆脱别人的嘲笑而坚强生活,为证明自己的爱情而倾情高歌……俗套的借口和同样的泪水攻击方式,屡试不爽。作为一档励志类节目,需要在节目中体现选手催人奋进的积极、乐观精神,而不是将选手的伤疤一次次揭露,以此博得观众的怜悯。煽情故事,与炒作、噱头紧密结合着,现今的引进似乎已走入一个误区:放弃了煽情这条老路,意味着放弃收视率和观众对其节目的关注度。
“作秀”掩盖了节目所需的“真”。音乐节目的众多及形式的重叠,造成了不得不要从节目评委、观众、选手等中寻找话题,或是引起全民“吐槽”,或是引发粉丝“对决”等。对一种声音过分喜爱而泪流满面,对一种表演风格的极度偏爱,对演唱会的反复宣传,对选手身份的无限调侃等,刻意的成分明显。观众由最开始的理解到后来的“吐槽”也似乎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争抢优秀学员时展开的“口水战”,丰富的肢体动作,夸张的点评效果,抢占了学员的风头,成功地吸引了观众的视线。
商业氛围过度展示。有赞助,那么节目有一定商业性便是可以理解的,如主持人解说词、商标投放、广播播出。而看过国内各类音节真人秀节目的观众不难发现,节目与早前音乐类真人秀节目一样,后期商业化明显加强,将广告的成分不断扩大。
2、未来发展的改进建议
有新意有市场。引进模式、购买版权,并不是意味着全盘抄袭,更多的是需要大胆地、不断的新意。当前内地电视娱乐节目缺少的就是创新能力。面对国际国内电视市场激烈的竞争,更多的电视人选择了对电视节目的改革和创新,以满足不同的受众,这便是当前中国内地真人秀引进节目需要学习的地方。中国元素的加入,将本土化特征突出,更符合内地观众的口味。打破当下节目的条框与框架,摒弃对外国节目的盲目照搬和崇拜,去掉不适合本地观众收视习惯的成分;适时改版,架构起节目的新内容、新风格,才能使引进节目更好地开拓中国内地电视市场。
多重互动结合。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实力不容小觑。运用微博、贴吧、论坛等渠道,充分宣传节目。除线上活动之外,线下活动也是蓬勃开展,积极配合线上热点展开。传统媒体也不甘示弱,报纸、杂志等积极出版各式节目评论、选手点评及导师采访,与网络媒体配合,从侧面巩固该档节目的发展势头。
正能量促风尚。正能量的宣传强调的是真实,真实的故事和情感,往往能为节目加分,带给观众真切的感动和认可,以最真实的面貌面对观众,以真情打动观众,是当前内地真人秀节目需要学习的一点。体现励志、坚持、磨练、刻苦精神,这些正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格品质,往往也是最能打动心弦的地方。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越多正能量的输出,才能更好地体现一个民族,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尹鸿.解读电视真人秀[J].今传媒,2005.
[2]向芝谊.机械复制的“诱惑”:音乐类真人秀节目热播的冷思考[J].视听,2017(1).
[3]刘曦.新时期电视真人秀节目制作与行销创新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