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星
摘要:崇高是一种使人精神振奋的美。作为美学范畴,历来被美学家们探讨和评价,朗吉弩斯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本文以朗吉努斯的论崇高作为依据对近代中国画的艺术风格和发展现状做简要的分析,第一部分对朗吉努斯的《论崇高》要点内容作简要分析,第二部分;中国画艺术风格的发展三;第三部分中国画的现状。
关键词:崇高;中国画;艺术风格
一、《论崇高》内容简要分析
朗吉努斯,古希腊作家。大约生活在一世纪。他唯一保存下来的作品《论崇高》。用书信体写成,对一篇同名文章进行评论,阐述自己对崇高的风格,即对伟大文学作品的认识。他对否定天赋的观点和否定技巧的观点同样持批评态度。在他看來,天赋是产生崇高风格的基础,技巧是保证实现天赋的条件,二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只有庄严崇高的思想和强烈的激情,辅之以完美的技巧,才能产生伟大的作品。并提出了崇高的五个主要来源:庄严而伟大的思想、慷慨激昂的感情、词格的藻饰、高雅的措辞、庄严的结构。
1、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朗吉努斯认为,具有崇高思想的人不能被平庸污浊的世事和个人的眼前利益所束缚,他必须心胸宽大,才能志存高远。崇高的思想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只要拥有崇高的思想,甚至沉默都可以达到震撼动人的效果。
2、慷慨激昂的感情,分为两个步骤:
把创作者的感情灌输到听者的心中,引起听众的同感,往往会驱使观者向往于一切壮丽的、尊严的、崇高的事物和它们所包罗的万象,从而完全支配着我们的心灵。”这种感情能够引发读者或者听众的同感,同时听众通过“驱使”向往于一种“万象”,也就是通过想象,从而被这种崇高的感情所支配。
3、“天才”的重要性:
朗吉努斯重视“天才”的重要性,他认为艺术风格的形成固然,但天资的作用几乎是决定性的。他说,“虽然这是天赋而非学来的能力,但是尽可能地锻炼了我们的灵魂,使之达到崇高,使之永远孕育着高尚的思想”。
二、中国画艺术风格的发展
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它继承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很多光辉的传统。在历史的长河中,历代的画家积累了无数的经验,创作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作品,并形成了自己本民族的风格与气派,在世界画坛当中占了一席之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中国画坛的创新意识异常强烈,创新思维活跃,艺术形式多样化。从其绘画理念、艺术追求和创作宗旨上来分析,主要可归纳为三条并行的主线——写实风格绘画、丑拙风格绘画和传统风格绘画。
1.写实风格绘画
当今,写实风格绘画的影响范围最大,无论是花鸟、山水、人物,都出现了很多工笔画,风格手法千篇一律。这些作品从表现形式上看,是借鉴西方17世纪以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绘画理念,极力的想要去表现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象。朗吉努斯认为崇高应该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能够表现人类灵魂深处的东西。然而这些工笔写实画家笔下的山水或是人物,虽然看上去无比精细,画家的技巧已到达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是大都缺少灵魂,缺少一种精神与气魄在里面,混淆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创作观念。其理念是画家在对客观物象的触景生情中获得主观感悟而激发灵感的,这些绘画的理念都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极力的描绘客观事物是截然不同的。
2.丑拙风格绘画
除了写实风格的中国画外,还有一种绘画风格在当今中国画坛上同样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丑拙风格绘画。其影响范围也非常的广泛。
中国丑拙风格绘画源于欧洲17世纪以后的绘画风格。特别是法国“野兽派”画家马蒂斯、西班牙“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等画家对中国现代丑拙风格之画影响巨大。大批海外留学归来的画家们将这些风格运用到了中国画上面。这些“拿来主义”的产物经过国内加工后,便成了中国画的“创新”。这样的作品缺乏慷慨激昂的感情,没有能够打动观者的内心,没有办法与画家之间产生真正的共鸣。只是为了变而变,在追求物象造型变化的过程中却忽略了传统人文内涵。
3.传统风格绘画
清初四王在当时掀起临摹古风的一股风气,清朝初期中国画发展基本停滞不前。放在当代亦不乏这样的画家,他们秉承中国传统的绘画理念、艺术追求和创作宗旨,用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表现形式和绘画技法为绘画手段的绘画,当今中国传统形式的绘画在绘画内容上也与古人无异,整体面貌仍能酷似古人,与临摹无异,丝毫没有触动心灵之意、激发情感之情,缺乏崇高的意境。就中国传统形式的绘画创新而言,既不能一味求变,也不能人画亦画,更不能为画而画,否则艺术也就失却了其存在的价值。对于自身崇高精神的提升是必不可少而且是极其重要的,有趣而崇高的灵魂才能创作出具有崇高精神意义的作品。
三、中国画的现状
朗吉努斯的“崇高”更多的是一种对于文学艺术理想风格的诠释,他将一切他所认为深邃的,博大的,具备感染力的文学典范都以“崇高”这一概念来概括,并借此表达了他个人对于伟大文学作品的概括性理解。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文坛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文化快餐”,缺少那种震撼心灵的精神刺透。在当代文学史上如莫言、余秋雨,贾平凹等人的作品能够的到人们的肯定,无疑都是让人的灵魂得到洗礼,心灵感受到震撼的作品,我想这些作品大概都是符合朗吉努斯的“崇高”标准的吧。纵观蔚然成风的当今中国画坛的各种风格,都缺乏崇高的精神。无论是写实风格,丑拙风格亦或是传统风格从这些作品中,观者大都感觉不到画家抒发情感的逸气,也体味不到中国画固有的文化气息和情趣性。虽然不能一概否定现代中国画的绘画风格,亦不能排斥这些艺术形式。这些如果只是作为作为中国画创新的一种尝试或交流是非常好的,但是如果让其成为中国画坛的主流,恐怕对后世中国画的发展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著名画家方增先生谈起他参与全国美展国画作品的评选后感慨陈词,认为中国画创作的方向以及对传统的认知似乎出了问题,意笔越来越少,入选的很多作品中,写意作品只看到四五张。南齐谢赫提出的六法论(气韵生动、古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把“六法”作为我们中国画的评判标准,但是老祖们传承给我们的东西,却渐渐在消亡,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参考文献:
[1][古罗马]朗吉努斯.马文婷译.论崇高.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07.
[2]曹华强.略论崇高风格艺术作品的地位和作用[J].魅力中国,2009(36):173-174.
[3]朱光潜著.谈美书简[M].文艺出版社,1980.
[4]黄宗宪.中国美术史纲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