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双提升”浙江创样本

2018-08-22 11:20王丽
民生周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邵逸夫瓣膜微创

王丽

“中国医疗水平在短短一年间实现了12位的上升,其中浙江的进步尤为明显。”

近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对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的结果显示,2016年中国排名第48位,较2015年上升了12位,成为全球进步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中国医疗水平在短短一年间实现了12位的上升,其中浙江的进步尤为明显。” 6月22日,国家卫健委在杭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在介绍我国医疗技术能力与医疗质量水平提升的整体情况时,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如是说。

发布会前夕,就医疗技术能力与医疗质量水平提升方面,记者跟随国家卫健委考察团队前往浙医一院、浙医二院、浙江邵逸夫医院进行深入调研。

患者至上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医二院)创立于1869年,前身是浙江省西医发源地广济医院。在这片占地仅有40亩的空间内,却贡献了480万人次的年门诊量,床均手术量全国第一。

成绩源自在医学人文价值观下,制度、流程的不断完善与创新。

“无恒德者,不可做医。”在院长王建安看来,这句古语就是医院始终坚持的核心价值观,用一句话解释就叫“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

在浙医二院,对患者的尊重与关怀体现在就医的各个环节中。每个床位都有隔离帘,以确保患者有个人空间;从门诊到住院病房,只要涉及病人姓名以及个人信息都会被隐去详细信息,用门诊号来取代名字叫号。

医者有道,医术相随。

浙医二院以心脏疾病的介入治疗见长,而由王建安团队率先在全国开展的“经导管心脏瓣膜置换及修复術(TAVR)”领先世界。

心脏瓣膜疾病是老年人心力衰竭的最主要原因,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达13%,其中约有33%的重症患者在一年内死亡。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开胸手术,需要停跳心脏,手术风险大,多数老年人因无法耐受手术痛苦而放弃治疗。

自2012年起,王建安团队开始研究TAVR术式,用不开刀的方式置换心脏瓣膜,并根据中国病人的特点,对国际术式进行大胆突破改良,形成“杭州经验”。

此外,该团队还研发了中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经导管人工心脏瓣膜;第二代可回收人工心脏瓣膜已突破技术难点,开始临床试验。

值得一提的是,G20杭州峰会召开期间,浙医二院作为医疗保障核心主导单位,成为美国等近10国元首首选的定点保障医院,其创新性的应急保障模式,成为国内重大医疗保障的样本。

截至目前,共有来自17个国家的30多万名国际医学生、住院医生、专科医生和进修医生,在浙医二院27个科室完成轮转或培训。

微创未来

门诊不输液、病房不加床、平均住院时间仅为6.52天……邵逸夫医院的管理特色不胜枚举。

微创技能广覆盖,是邵逸夫医院的医疗技术与医疗质量特点,而微创外科技术,是未来医学发展的主流之一,已成为衡量一家医院在国际上核心竞争力的必备条件。

对于肝癌患者来说,肝切除术是目前最有效也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承受肝切除术。医学上对于伴有肝硬化的肝癌患者,如果预计术后剩余的肝脏体积小于40%,则被认为是肝切除术的禁忌。

蔡秀军,邵逸夫医院院长、普外科教授,带领团队打破藩篱,穿越术式禁区,在完全腹腔镜下使用绕肝带的方法,对以往被认为无法手术的肝硬化肝癌患者实施二期肝切除术。

较之传统肝脏切除术要开20~30厘米长的刀口,现在只需要开3~4个孔。术中用一根绕肝带首先解决肝脏分隔难题,避免胆漏等并发症,而后把正常的肝脏组织养大,再将病肝切除,手术分两次进行,均采用腹腔镜下手术,创伤小。

这个创新性的发明也得到了国内及国际权威的公认,业界称为“蔡氏ALPPS”(完全腹腔镜下绕肝带法二步肝切除术),并获国际顶级学术杂志Nature专题报道。

近年来,邵逸夫医院成为国内微创技术的领跑者。医院腔镜手术量占总手术量的70%。微创技术已经深入普外科、妇产科、泌尿科、头颈外科、骨科、胸外科、肛肠科等几乎所有外科领域。

2017年12月,该院牵头建立浙江省腹腔脏器微创诊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既是对国家战略的对接,同时填补了国家在微创中心建设方面的空白。

大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是全球外科领域中的‘皇冠,也是一个医院综合学科水平的重要体现。它不是一个专业的强大,而是带动了相关学科群、相关专业的提升。”在发布会现场,谈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医一院)的重点专科建设成绩,郭燕红说。

目前,浙江省共有5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而浙医一院拥有重点专科22个,占比43%。

器官移植手术因其难度大、成功率低,一直被认为是世界最难的手术之一。

“不到两天,我们完成了14台大器官移植手术。”浙医一院院长王伟林表示,截至2018年6月20日,浙大一院累计完成肝移植2417例、肾移植5613例、骨髓移植1700余例、肺移植 29例、心脏移植27例,整体移植存活率全国领先。

在重大疾病诊治体系创新发展方面,浙医一院终末期肝病诊治已形成“肝癌一体化治疗”与“肝衰竭一体化治疗”两大成熟体系。

现在,浙医一院每年完成肝癌手术1000余例,5年存活率比肩发达国家水平;肝衰竭一体化治疗体系以肝移植为核心,截至目前,共救治肝衰竭患者1700余例,5年生存率由60%提高至80%。

《民生周刊》记者梳理发现,无论是高移植存活率,还是高肝癌存活率,都得益于浙医一院“快速康复”理念,以及与之配套的“快速康复团队”。

“我们的重症病人术后很少在床上静养,不是在运动,就是在去运动的路上。”主治医师丁元告诉《民生周刊》记者,相较于传统围手术期的做法,“快速康复”有个明显的特点,需要多学科合作,心理学科、营养学科、护理科等,以及行政部门的通力合作,极其考验医院各科室之间的协作能力。浙医一院“快速康复”实践目前已成为范本,正在助推其他医院的改革进程。

猜你喜欢
邵逸夫瓣膜微创
心瓣瓣膜区流场中湍流剪切应力对瓣膜损害的研究进展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邵逸夫 长寿三大法宝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尿酸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
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刀在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CHA2DS2-VASc评分在非瓣膜性房颤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微创内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