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去产能仍是煤炭业艰巨任务

2018-08-22 11:20赵慧
民生周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煤炭行业煤炭企业煤炭

赵慧

尽管煤炭产业整体形势好转,但并不意味着自身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已得到根本性解决,持续地去产能和企业转型升级仍然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任务。

“2016年,去产能2.9亿吨,2017年去产能1.5亿吨,共4.4亿吨,完成‘十三五淘汰8亿吨落后产能目标55%以上。”在6月20日举办的中国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研究报告发布会上,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炭战略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吴立新表示。

她说,这一成果初步实现了国发7号文“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的目标。

吴立新所说的国发7号文,即2016年2月5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该意见吹响了煤炭行业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去产能任务的号角。经过两年努力,煤炭行业去产能成效显著,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2017年,产量占全国70%的90家大型煤炭企业实现利润1451.9亿元,同比增长近5倍。

当日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尽管现阶段煤炭产业整体形势好转,但并不意味着煤炭产业自身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已得到根本性解决,持续地去产能和企业转型升级仍然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任务。

再去1000万吨产能

《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煤炭行业去产能目标:从2016年开始,用3至5年的时间,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较大幅度压缩煤炭产能,适度减少煤矿数量,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

随后,煤炭行业去产能工作强势推进,至2017年,全国煤矿数量从2015年的1.08 万处减至7000 处左右。14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占全国的94.3%,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达到1200多处,产量占全国75%以上。

供给结构进一步优化。“煤炭产能向资源丰富的产煤大省集中,从2017年和2016年对比来看,产煤大省占比是增加的,一些小煤矿集中地区的产量逐步下降。”吴立新说。

2017年,全国25个产煤省份中有10个省份产量实现增长,而2016年仅广西、新疆有微幅增长;8个省份原煤产量过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7%,其中,内蒙古、山西、陕西继续位列前三,合计产量23亿吨。

从趋势看,南方地区煤炭生产比重持续走低,其中,湖北、江西、重庆等省市或将逐步退出,这说明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向资源开采和供应逐步向资源赋存条件好、开采成本低、安全保障程度高的晋陕蒙等地区集中。

此外,煤炭科学产能比重有所提高。吴立新介绍,与2016年中国煤炭企業科学产能评测排行榜评测结果相比,2017年参评矿井的科学产能总量占比提高约10%,安全与绿色得分也均有提高。

随着落后产能退出,煤炭行业效益显著增加,去杠杆成果初现。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总额达2959.3亿元,同比增长290.5%。90家大型煤企实现利润1451.9亿元,同比增长近5倍。

按照国资委最新公布的初步安排,2018年,煤炭行业去产能指标为1000万吨以上。由吴立新团队完成《煤炭行业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报告认为,煤炭行业有望甚至提前完成1000万吨以上的去产能任务,2018年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将面临“煤炭产能有增有去,先进产能有序增,落后产能有序去”的格局。

难度加大

尽管今年完成1000万吨去产能任务十分乐观,但上述研究报告亦认为,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煤炭业进一步去产能难度将加大,产业转型升级面临诸多困难。

去产能初期,涉及去产能的部分煤矿已经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完成任务相对容易。但随着煤炭停工停产企业数量减少,特别是应依法关停的企业须彻底关停,下一步对如何选择优化退出的生产煤矿比较困难,去产能难度增大。

在吴立新看来,经济周期对行业转型升级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她谈道,煤炭行业经济低迷时,企业转型升级意愿强,但基础支撑差,转型升级难度大。2016年以来,煤炭行业企稳回升、稳中向好,自身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在某种程度上有可能得到掩盖,行业转型升级意愿不强。

不同地区的转型升级难度差异也较大。当前,煤炭企业转型升级大多围绕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推动管理升级、走绿色开采等方面展开。但由于煤炭企业众多,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在实施转型升级战略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对于煤炭能源基地而言,老区煤炭企业和新区煤炭企业由于存在较大结构差异,转型升级重点也不同。

吴立新说,老煤炭工业基地可能存在资源接续问题,还有管理体制和观念问题,包袱较重,企业转型是为了生存,不是可转可不转的问题,而是必须要转、如何转好的问题。如果抱着老一套经营体制不撒手,必然走向没落。

相比较而言,新基地管理体制先进,资源条件好,技术先进,职工素质较好,在当前市场形势下,企业转型升级是为了抓住市场机遇,持续提升盈利能力,趁势扩大市场份额,占领行业制高点。但是,“这些地区的企业如果不提早转型升级,可能会走老工业基地的路。”

更为棘手的是,前些年,煤炭企业扩张时大量招人,积淀了一批富余劳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全行业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完成去产能任务又形成一批富余人员。

吴立新分析,随着去产能工作的深入,职工安置任务越来越重,按照原有模式推动安置工作将面临配套资金不到位,地方公益性岗位少,职工再培训、再就业、下岗安置难等问题。企业内部消化冗员的空间也在逐步缩小,政府兜底安置任务更加繁重。

还必须看到,现有政策效应逐步减弱。国家出台煤炭供给侧改革多项政策取得了较好效果,但若要进一步从质量上提高供给侧改革效果,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例如,去产能煤矿资产、债务处置政策目前尚不明确。

对去产能的煤矿资产核销还没有明确的政策,对进一步转型升级形成一定障碍。研究报告认为,中央奖补政策实行早退多奖,客观上奖补激励效应逐步减弱。债务处理需要政策支持,多数企业贷款由集团公司统贷统还,随着去产能煤矿关闭数量增加,关井的煤矿债务归集团公司,集团公司债务越来越重,经营风险加大,将影响煤炭行业持续稳定发展。

路径选择

按照我国的能源规划,2020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降低到58%以下,尽管比重逐渐降低,但在一段时期内,煤炭主体能源地位不会变化。

研究报告认为,当前,国际国内煤炭需求增速放缓, 我国总体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煤炭行业必须加强转型升级,才能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研究报告提出,转型升级是煤炭行业供给侧深化改革的必经之路。现阶段,煤炭产业整体形势好转,虽然暂时摆脱了危机,但并不意味着产业自身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已得到根本性解决,持续地去产能和企业转型升级仍然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任务,煤炭企业只有通过转型升级,才能达到供给侧深化改革的目标。

转型重点在于转变煤炭工业发展方式,加快向创新驱动、清洁低碳、服务化、内涵集约化等方向转型。升级重点是优化提升煤炭行业产业、技术、产品、组织、布局、资金、人才等结构,实现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

吴立新介绍,我国煤炭行业若实现转型升级有5条路径选择,即企业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现有产能质量升级,与相关产业协同促进转型发展,与区域优势资源协同,实现因地制宜转型升级,以及废弃矿井利用转型发展等。

需要指出的是,煤炭企业应根据自身优势与区域资源优势来确定企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定位,具体分为3个维度,即做大做强发展类产业、 转让或退出类产业和未来拟进入新产业。

具體而言,煤炭主业较强的企业,发挥地域条件、煤炭资源和技术优势,发展煤基高端化工、新型建材、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方向,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资源条件较差企业应积极退转让和退出,切实做好增量控制,关闭一些成本过高、产量较低的老旧矿业,加大对违规违法超产矿业的治理力度,加快清理处置“僵尸企业”。

“对一些退出的地区,如果地区生态资源好、劳动力丰富,可以生产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退出的煤矿有科技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可以向工业旅游、文化旅游服务业发展。”吴立新说。

研究报告建议,国家应设立煤矿转型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处置资产,治理环境,培育新业态、新产业等,在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收益让渡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在本省落地,围绕煤炭清洁利用参股或共同设立若干专业化子基金。

同时,建立煤矿环境治理基金,通过建立煤炭开采综合补偿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为实现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财力支持。

猜你喜欢
煤炭行业煤炭企业煤炭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煤炭
煤炭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2017煤炭行业又将何去何从?
煤炭企业档案管理的创新
煤炭行业要加强淘汰落后产能
全省煤炭行业专项调度会召开号召促进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煤炭企业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